風口財評   白酒企業“低調”打假尷尬了誰

繼本月初發布提示公告後,近日五糧液再次發文打假。值得一提的是,五糧液的打假有些遮遮掩掩,又有些畏首畏尾,絕口不提打假對象,只是稱假貨“來源於某大型電商平臺‘百億補貼’頻道中的店鋪”。

五糧液的“低調”打假,讓消費者浮想聯翩,也讓電商平臺有驚無恐。淘寶、京東、拼多多客服都有所迴應,稱平臺對售假零容忍。對於到底哪個平臺在縱容哪些商鋪造假,消費者是一頭霧水。恐怕這樣的打假效果收效甚微。

按道理,打假這事應該明刀真槍地幹,爲啥五糧液打假這麼不痛快?有輿論表示,五糧液的打假感覺就像是“哭訴”,太委屈了。尤其是和今年初五糧液在打假聲明中直接點名相比,爲什麼幾個月後反而越打越熊了呢?

五糧液的“低調”打假,既有自身品牌因素考慮,也有不敢和平臺硬碰的擔憂。按照行業人士說法,名酒利潤高,線上平臺開店賣酒的門檻較低,以及監管力度等原因,導致電商平臺和直播渠道成爲名假酒的重災區。電商平臺和直播間的低價白酒大多爲積壓庫存,經銷商以此低價甩貨,但也不乏不良商家摻雜假冒僞劣產品,魚目混珠。黑貓投訴平臺上,不乏消費者對在電商平臺購買名酒產品時遭遇“售假”“訂單與實物不符”等投訴。

從年初大膽維權,到年尾畏首畏尾,毫不客氣地說,這是一種商業文明的倒退。儘管五糧液等酒企不遺餘力打假,亂象仍屢禁不止,既是因爲電商平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是因爲酒企少了“酒膽”,打假力度不夠。除五糧液外,劍南春等知名白酒企業也都曾向電商平臺揮刀,但與平臺的鬥爭結果來看,效果並不理想。

白酒企業既被電商平臺“傷害”,又離不開電商平臺。面對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以及維護消費者權益,白酒企業和電商平臺需要在合法規範的基礎上建立共生生態。畢竟,無論是白酒企業還是電商平臺,都應將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確保產品質量,提供優質售後服務,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和滿意度,這不僅能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還能爲雙方帶來長期的收益。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實現多方共贏,而不是惡性循環,相互傷害。

(大衆新聞·風口財經評論員 王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