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咖啡/隱身「打鐵街」的暖心日常─權泉咖啡

暫別南西商圈及中山北路的熱鬧喧囂,轉入一旁的靜謐巷弄中,時間在此彷彿走得緩慢,不須刻意按圖索驥,隨心漫步也能遇見令人自在放鬆的咖啡日常。

赤峰街,早年見證藍領庶民生活的「打鐵街」,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爲臺北藝文愛好者的集散地,舊時汽車零件廠的機油味隨着城市變遷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濃郁的咖啡香。

低調隱身在街角的「權泉咖啡KWON SAEM Coffee」,是稍微一不留意,就會錯過的那種。但只要親身來過一回,相信就會在這座城市的咖啡日記中,留下暖心的一筆。

「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們的咖啡使用兩種配方豆…」,看起來就像鄰家大男孩的店主鈞凱,熱情招呼每位上門的客人,雖然店裡只賣美式跟拿鐵,但他還是細心解說着,「今天的拿鐵喝下去後,尾韻會帶點可可味喔!」。

大學是念公共衛生的鈞凱,看似與咖啡業完全扯不上邊,卻選在這競爭激烈的咖啡一級戰區開了人生第一家店,賣的還是一杯只要幾十元的外帶咖啡,讓人不禁好奇想問,「這樣不會賠錢嗎?」,只見他略帶靦腆地笑說,「現在確實還是入不敷出」,雖然生意尚不穩定,但他並不引以爲意,因爲支撐他堅持下去的,是一個深埋在心中的夢想。

走進權泉咖啡店裡,耳邊響起的是日韓獨立樂團的流行音樂,目光所及則是來自臺灣創作者的寄賣作品,舉凡像是公仔、文具甚至獨立雜誌等;「我想營造一個次文化的情報站,除了是本身的興趣,也覺得臺灣確實有不少極具才華的創作者,只是苦無平臺表現」,鈞凱說。

他接着補充說,「開咖啡店其實像是一種媒介,因爲大家每天都要喝咖啡吧?只要有人來這裡買咖啡,就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在地的創作能量進而喜歡上它」。

這讓人不禁想起,先前造訪東京中目黑的大人氣獨立咖啡店「ONIBUS COFFEE」時,店主阪尾先生曾分享的「想透過咖啡將人與人重新連結在一起」,讓喝咖啡成爲一個暫時遠離忙碌日常的避風港。

走出店外,鈞凱的一席話後座力仍在,很多時候,個人力量或許有限,但只要如此堅持一點一滴的積累下去,總有一天也能讓事情變得更有趣吧?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店內有不少臺灣在地創作者的寄賣作品。圖/記者黃仕揚攝影

店主鈞凱熱情招呼每位上門的客人。圖/記者黃仕揚攝影

免費的貼紙與火柴盒也是鈞凱自己設計的。圖/記者黃仕揚攝影

權泉咖啡店主鈞凱(左)一家人,店名靈感來源於韓籍老婆(右)的名字。圖/權泉咖啡提供

店裡只賣美式跟拿鐵。圖/記者黃仕揚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