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腳步 最美的人生——走近2024年“最美職工”
(原標題:奮鬥的腳步 最美的人生——走近2024年“最美職工”)
光明日報記者 楊桐彤 任歡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昱琛
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宣傳發布2024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
這些“最美職工”,有的在生產一線默默耕耘,有的在基層崗位上無私奉獻,有的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上披荊斬棘。他們讓我們深刻理解到,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奮鬥本身就是最美的風采。他們的故事,是勞動者以奮鬥成就最美人生的生動體現。
踐行勞動者初心使命
他們,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不做“另一個”,瞄準“下一個”,是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開發院試製部數控機牀技能師時敬龍工作中的永恆追求。
在新能源產品試製項目攻關中,面對頻繁出現的各種技術難題,時敬龍一邊進行研究學習,一邊進行加工試驗。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是晚上11點鐘之後纔回家。經過不斷優化工藝參數、總結加工方法,他構建了新能源產品高精度生產製造體系,使得零件加工精度控制邁上新臺階。
多年來,時敬龍瞄準技術前沿、聚力攻關,累計完成50多項國家級、集團級重點項目,攻克130餘項企業難點課題,成爲製造技術領域名副其實的創新先鋒。
土、肥、水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作爲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王慶安潛心研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綠色發展。
從事農業新技術推廣工作33年來,王慶安走過了一條又一條田間小路,只爲給獲嘉縣的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每當接到求助電話,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瞭解農田管理措施,剖析出現症狀的根源,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自2016年開始,雲南省大理市洱海生物肥業有限公司廢棄物收集部鳳羽收集站畜禽糞便收集員李春喜,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出門,挨家挨戶收集畜禽糞便。
8年來,李春喜累計收集畜禽糞便上萬噸,行程達35000多公里,三輪車用壞了一輛又一輛,但她仍然勤懇地做着收集畜禽糞便這份工作,無怨無悔。她用單薄的身體,守護着洱海的碧水藍天。“如今,村子變得更乾淨了,水溝也變清澈了,這般喜人的變化,讓我感受到了滿滿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李春喜說。
守護人民安寧幸福
他們,用堅守詮釋責任擔當。
“快,出發!”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甘肅省臨夏州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程恩虎第一時間下達調派命令,率領160名消防救援人員,冒着零下15攝氏度的嚴寒,經過10個小時的連續奮戰,轉移疏散被困羣衆216名,成功搜救被埋壓人員51人,最大限度拯救了人民羣衆的生命。
整體救援基本結束後,程恩虎將現場救援力量重新分配,組建10個安置點消防工作小組,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他安排支隊後勤保障人員製作牛肉麪等食品,讓大家第一時間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越是海上的萬分兇險,越是岸上的萬家團圓,就越需要我們保駕護航!”中華人民共和國浦東海事局海區海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海巡01”輪船長詹春珮說。
2015年的一次漁船救援,時爲三副的詹春珮在駕駛臺協助船長操縱船舶。“第一輪搜救已經結束了,但我們覺得應該再試一試。”在反覆敲擊船底後,他們聽到了倖存者的微弱迴應,最終從翻扣36小時的漁船上救出了倖存漁民。“一絲希望,百倍努力!”詹春珮說。
10年來,詹春珮駕駛“海巡01”輪,巡東海、穿南海,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也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諾言。
這些年,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孔德年,努力學習鑽研,全力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偵查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過去3年通過研判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700多名、參與破案1100多起。
面對老人走失、兒童失蹤等求助警情,不論是節假日還是深夜,孔德年都第一時間開展工作,以最快速度分析研判查找,盡最大努力找回走失人員。近3年,他累計幫助尋找失蹤人員90餘人,被當地百姓稱爲隨喊隨到的“暖心刑警”。
創造平凡崗位不凡之舉
他們,用愛心創造了非凡之舉。
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京東快遞營業部快遞員檀世旺,堅守在鄉鎮快遞站7年多。“我在外面打過工,特別理解留守家庭的難處。”檀世旺說。於是,他便成了村裡快遞的“集體”收件人,每天跑遍8個鄉鎮,行程200公里,帶着上百單“寄給自己”的包裹,翻山越嶺送到鄉親們手中。
這些年,檀世旺一直默默無聞地做着暖心小事:有老人家中水龍頭漏水了,他幫忙修好;有人家屋頂瓦破了,他上房給補上;他還給山裡老人剪頭髮、做家務……漸漸地,“有事兒找檀師傅”成了鄉親們的默契。
一頭利落短髮,一身筆挺的黑色西服套裝,內搭白襯衫、深色領帶,浙江省杭州優行科技有限公司網約車司機張桂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爽、幹練。
對每一位乘客,她都會提醒繫好安全帶;對行動不便的乘客,她主動下車攙扶。此外,她還積極參與“環保公益行”、爲戶外工作者送清涼、爲偏遠鄉村兒童募捐免費車票、爲困難羣體送溫暖……在傳遞溫暖的志願活動現場,總有她活躍的身影。
2015年,蒲玉放棄原有的工作,選擇來到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大椿養老康復中心,做一名養老護理員。面對家人的不理解,她說:“老人,更需要一份關愛和溫暖。”
面對高位截癱的老人,她多次和醫護人員一起探討對策,及時給老人翻身擦洗、更換牀單衣服;面對有智力障礙、意識障礙的老人,她耐心喂水餵飯;爲了讓老人得到良好護理,她四處查找資料,請教醫生護士,不斷總結提升護理技巧……她用一份真情溫暖着老人們的心。
(光明日報北京4月30日電)
《光明日報》(2024年05月0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