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只能靠傳染? 研究:吞嚥障礙恐把細菌「吃下肚」
肺炎是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每年奪走1萬2千條人命,以65歲以上的高齡者佔多數,許多民衆都以爲肺炎是遭人傳染,但陽明大學調查發現,除飛沫傳染外,也有可能是因爲高齡者口腔不乾淨,導致細菌隨着食物或嘔吐物吸入或嗆入肺部,等同於自己把細菌「吃下肚」。
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從健保資料庫分析2萬多名有咀嚼吞嚥困難的民衆發現,有吞嚥困難的民衆,發生吸入性肺炎的比率是1.75%,比吞嚥正常民衆0.92%高出近2倍;此外,有吸入性肺炎的民衆,也有近4成民衆有吞嚥困難,遠高於無吸入性肺炎的24.84%。
陽明大學牙醫學院院長許明倫表示,過去認爲肺炎都是飛沫傳染,但近年隨着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吞嚥困難所導致的「吸入性肺炎」成爲值得注意的現象。
他解釋,所謂吸入性肺炎是因爲口腔不清潔、或是吞嚥肌羣失能,導致口腔內許多呼吸性細菌、病原體,跟着食物、嘔吐物吸入或嗆到肺部,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高齡者的假牙沒有長期清理,假牙上的細菌不慎就可能因爲嗆咳進入肺部發生吸入性肺炎。
根據國健署統計,臺灣65歲長者中,有12.8%經評估爲吞嚥異常,即每10位高齡者中,就有1位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吸入性肺炎風險也隨之增加。爲了降低肺炎風險,陽明大學牙醫學院設計一套自我檢測方法與量表,讓民衆可以在家檢測。
牙醫學院臨牀教師張採宇表示,吞嚥障礙評估量表共有10個選項,包括「吃東西后是否常感覺食物殘留」、「是否常覺得口腔乾燥」等,若評估發現異常,應儘快到醫院檢查,平時也可透過「健口操」延緩惡化。
許明倫則提到,吞嚥障礙也可透過重複吞嚥測試發掘,只要在正常坐姿下,將食指輕放在舌骨位置,中指輕放在喉結處,30秒內儘可能不斷進行吞嚥動作,只要喉結越過中指的次數小於三次,就屬於有吞嚥障礙的風險族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