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證券蘆哲:怎麼看增量政策的效果和未來演繹?

9月底至今,政策利好頻出。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證監會的負責人共同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兩天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

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系統介紹五個方面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包括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10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持續抓好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落實”。

進入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當月8日審議批准增加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同時,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兩者合計,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多名經濟學家評價,一攬子增量政策立足中國經濟實際,綜合考慮各方面,兼顧當前與長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邏輯性、系統性。

“9月以來的穩增長政策分爲三類,分別是:第一類政策直接着眼於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第二類政策聚焦防風險;第三類政策注重預期管理,旨在穩定社會信心和預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預計財政跟貨幣政策在穩增長方面會更加給力,同時三大風險的防範治理仍然是重點。”

蘆哲曾任職於世界銀行集團(華盛頓總部)、泰康資產和華泰證券,是第五屆鄧子基財經(學者)研究獎得主。他將出席11月22日在上海舉辦的“2024影響力·時代”峰會,並以《槓桿空間與經濟刺激:一個硬幣的兩面》爲主題發表演講。本次峰會以“金融聚力 智造向新”爲主題,由廣東時代傳媒集團主辦,時代週報、時代財經APP以及時代商學院承辦。

可考慮通過財政資金支持民生領域的消費

時代週報:當前,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提振資本市場等,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向好。你如何看待最近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背景、出發點?

蘆哲:9月下旬以來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出臺,背後是7月以來經濟面臨的三個新問題:一是完成經濟目標的壓力較大。前三季度經濟增速4.8%,其中二三季度分別爲4.7%和4.6%,全年經濟增速要達到5%面臨一定壓力。

二是內需不足,物價再度轉弱。國內需求中,製造業投資仍然較強,基建、地產、消費都在走弱。在9月政策出臺前,8月剔除電力投資後的基建投資當月增速只有1.2%,社零增速也只有2.1%;受需求不足影響,物價轉弱,8月核心CPI同比繼續跌至0.3%、PPI同比大幅跌至-1.8%。

三是外部形勢變化,出口前景不確定性大。出口是今年經濟的主要支撐,但未來面臨海外經濟走弱、貿易摩擦加劇等不確定性風險。

時代週報:一攬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也旨在“打通政策落實中的堵點卡點”。你如何看待打通的“堵點”和“卡點”?

蘆哲:“堵點”和“卡點”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土地財政收入減少,地方財政壓力較大,中央的積極財政政策在地方執行層面容易遇到堵點。二是宏觀經濟的國內需求部分出現了收縮,特別是在房地產、消費等私人部門層面,使得宏觀政策的傳導過程容易遇到堵點。

對此,我們建議一方面要加快財政改革,補充地方財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慮面向私人部門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時代週報:內需市場一頭連着經濟發展,一頭連着社會民生。進一步擴大內需,如何實現促消費、惠民生的有效結合?

蘆哲:可以考慮通過財政資金支持一些民生領域的消費,比如財政資金支持社區適老化改造,或者是加大對婚育、青年就業等方面的財政補貼,這些政策可以達到促消費、惠民生的雙重目的。

時代週報: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有沒有關鍵一招?

蘆哲:關鍵一招可能是進一步解決青年的就業問題。2020年之前,青年消費貢獻了近6成的消費增長;2020年後,青年消費有所降低,致使整體消費難以回到以前的高增速。因此,宏觀政策更聚焦於青年就業問題,可以通過消費傾向更高的青年羣體,拉動起來整體消費。

時代週報:臨近年末,你認爲財政政策是否還有釋放空間?或者說今年的財政政策還可以釋放多少量?

蘆哲:年內財政政策的釋放空間不在於增加多少額外的國債發行,因爲即使像去年一樣增發國債,今年可能也來不及使用。

更重要的可能是加快財政支出,能對經濟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今年財政支出的進度是偏慢的。我們此前曾經測算,如果全年支出增速達到3%,9月至12月支出增速需要達到5.5%,相比於前8個月的基準情形需要多支出0.4萬億。

時代週報:你提出對於財政政策的討論,不能只看量級,需要注意用途、時間兩個尺度。這句話如何拆解?

蘆哲:從用途來看,增量財政資金用於注資銀行、化債還是擴內需(投資或消費),不同用途,經濟效果有很大區別。不同效果意味着不同的政策力度。

比如今年3月確定發行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用於“兩重”項目,7月開始將其中3000億用於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資金量不變,調整用途後,政策效果截然不同。據國家統計局披露,“以舊換新”政策拉動9月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1.2個點,是消費回升的主要動力。

時間也很重要,對於財政部發佈會“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的理解,市場觀點差別很大,原因就在於對政策時間的理解不同,認爲中央財政提升空間在四季度、在2025年還是在未來幾年兌現,所代表的政策力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財政政策的用途、量級、時間三個要素結合起來,才能代表政策力度,憑藉任何一個單一要素做政策評估可能都是片面的。

持續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時代週報:從中央到地方,最近不斷強調要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這次重提,背景有何不同?

蘆哲:這次重提是在各項政策已經落地的背景下,比如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的實施,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了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還有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建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旨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的問題。

時代週報:提升製造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難點有哪些?

蘆哲:難點主要包括:一是金融資源投放不平衡。大型製造業企業佔有金融資源過多,而科創中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二是製造業行業風險較高,風險和收益不匹配,影響金融機構服務的積極性和企業的獲得感。

時代週報:應該抓住哪些關鍵點,進一步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蘆哲:一方面加強金融服務對接,依託工業園區、行業協會、服務中心、信息平臺等渠道,精準匹配融資需求,提高金融服務獲得感,聚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提升對集羣內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質效。

另一方面,加大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加大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支持力度,強化對智能裝備、數字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新業態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支持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同時,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支持工業領域碳減排、綠色化改造等。

時代週報:國家統計局10月3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製造業PMI爲50.1%,較9月上升0.3個百分點,重返榮枯線以上。你認爲10月製造業PMI回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蘆哲:10月景氣度的回升主要是宏觀政策的驅動。製造業PMI在9月份首次止住了3月以來的持續下跌,10月份則是時隔半年首次回到50%的榮枯線以上。若以9月24日金融發佈會作爲本輪穩增長的起點,當前仍處在政策落地初期,調降存量房貸利率近期剛剛啓動、“以舊換新”正處在中段、增量財政政策也正在落地,景氣回升尚未結束。

時代週報:建築業PMI爲50.4%,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仍處歷史同期較低水平。隨着促消費、穩樓市、振股市等政策出臺,加之財政政策加力提速,建築業PMI有望持續位於擴張區間?

蘆哲:四季度是傳統施工的淡季。因冬天到來,北方的室外工程大多會停工。雖然資金逐步到位,但由於天氣原因,11月後建築業PMI擴張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從建築業PMI數據指標來看,處於50%以上的擴張狀態是沒有問題的。

時代週報: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其中三季度增長4.6%,經濟運行的總基調保持穩定。9月份多數指標出現邊際改善,呈現出企穩回升的趨勢。如何看待中國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未來幾個月會是看到經濟環比增速繼續逐步回升的時點?

蘆哲:季度經濟見底、月度增速回升,9月是經濟回升的拐點,內需已止跌。

整體來看,三季度經濟仍然偏弱,但有此前7-8月數據鋪墊,4.6%的季度增速仍在市場預期之內。更重要的是9月經濟邊際改善,內需回落的趨勢受到遏制,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從8月7.9%回升至9.3%,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止住了今年3月以來的增速下跌趨勢;消費社零同比從2.1%回升到3.2%,是5月以來首次回到3%以上。供給方面,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回升0.9個點,也止住了4月以來的持續下行趨勢。

由於下半年的第二輪穩增長從9月纔開始,這一輪政策效果將在未來一到兩個季度陸續顯現,內需改善仍將持續。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作者:樑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