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是「開後門計劃」? 偏鄉師:既得利益者才這樣說

繁星是不少偏鄉學子考上好學校管道。(圖/記者一中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繁星入學政策實行8年,宗旨是爲了「縮減城鄉差距」、「促進階級流動」,但有不少人認爲城鄉差距根本沒那麼大,繁星只是讓「能力根本沒那麼強的人」上頂尖大學,排擠了其他真正優秀的人才。有一位在偏鄉任教老師就在PTT上現身說法,表示臺北人享有的資源真的很多,「只是不自知而已」。

原PO表示自己是南部人,在求學時代待過臺北一陣子,也在建中、成功代過課,現在則是到偏鄉教書。但這裡除了沒有臺北四處林立補習班之外,連學校藏書都是20年以上的老書、還只有800冊;學生有8成是隔代教養,1/2以上是外配子女、1/3以上是單親家長通常社經地位不高,不是不管小孩,就是因爲太窮要求他們輟學去工作,能帶給孩子的只有「抽菸跟嗆聲」而已。

▲臺北補習班四處林立。(圖/記者陳明仁攝)

有人回說現在網路發達,很多資料都可以上網找到,原PO表示,學校的電腦連填志願都會當機,而且很多人家裡沒有網路,就算有,他們也不會覺得「我需要」;在臺北習以爲常的捷運系統,學生根本沒見過、沒聽過,也不理解,有次新來的代課老師用「捷運轉乘」的概念數學題,「但學生們滿頭問號,這就是差距」,更不用說年年缺額導師主科老師了。

原PO說,偏鄉孩子們「家庭教育不足、文化刺激不夠、經濟條件不佳」,至少在臺北,可以去書局看剛出的新書圖書館幾乎沒有找不到的資料、還有許多免費展覽可以看,路上也都是英文海報標語,還有許多外國人刺激你的「跨文化思考」跟「英文聽力」。在偏鄉的環境能出一個65級分的人,他一定是一等一的天才,許多用繁星上好學校的孩子也用「書卷獎」打臉那些嘲笑他們的人,「他們不是笨,只是匱乏。」

篇文章PO出之後,許多網友淚推「這是真的」、「無形的資源差距很大」,還有其他老師表示自己曾「被家長嗆說不讀書又不會餓死」;原PO也迴應,雖然臺北有不少中低收入戶,但至少還在有文化刺激的大環境裡,偏鄉教育真的不是臺北人能想像的。

▼圖書館是孩子文化資本的來源之一。(圖/翻攝自新北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