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海報促發高質量遊戲分享

遊戲分享是提升遊戲質量的關鍵環節。高質量的遊戲分享能引發幼兒的遊戲興趣點和學習生長點,生成適宜的遊戲課程,助推幼兒在遊戲中的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爲了進一步提升遊戲質量,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實驗幼兒園將兒童海報運用到自主遊戲分享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反思性兒童海報讓遊戲分享更直觀

自主遊戲分享與反思性兒童海報鏈接,可以將遊戲探索、思維過程更直觀地呈現出來,在思維與表達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有效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在大班戶外搭建活動“我喜歡的建築”中,凝凝帶領幾個夥伴搭出了一座17層的寶塔,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來,都想再搭一座三角形的寶塔。但是嘗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有的搭着搭着就傾斜了,有的搭着搭着就不是三角形了……回到教室,凝凝將搭建17層寶塔的方法表徵出來,最下面一層17塊積木,倒數第二層16塊,倒數第三層15塊……而且在每一層旁邊標出了使用的積木數量……一張反思性兒童海報誕生了。

她結合海報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搭建思路:“你想搭幾層寶塔,最下面就是多少塊積木,每往上一層就減少一塊。”小夥伴們若有所思,興奮地說:“我搭30層寶塔,最下面就是30塊積木。”“我搭100層寶塔,最下面就是100塊積木。”第二天自主遊戲時,一座座高低不同的寶塔拔地而起,在幼兒園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遊戲結束,更多的幼兒進行了表徵。他們用反思性兒童海報將抽象的邏輯直觀地表徵出來,收穫的不僅是搭建一座座寶塔,而且是發現規律、總結規律的邏輯思維方式。這讓我們看到了反思性兒童海報對兒童思維表達的有效支持,更看見了“兒童教兒童”的強大力量。

集體兒童海報讓遊戲分享更多元

幼兒在遊戲後進行小組化探索,可以形成含有多元策略的集體海報。這解決了僅僅運用口頭語言或簡單的圖片、視頻等進行遊戲分享所導致的形式單一的問題。

比如“小農莊春日野餐”遊戲,月月在週末趣事的談話活動中和大家分享了一家人去野餐的事情,這個話題迅速引起了幼兒的熱議。教師帶領幼兒圍繞“你是怎麼野餐的”“野餐前需要做哪些準備”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然後和他們到小農莊開展了一場趣味盎然的野餐遊戲。遊戲結束後,幼兒大膽表徵,製作形成了自己的個體海報。

教師又組織幼兒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相互分享。嘉禾說:“我們在野餐時,靜雯和赫赫在搭帳篷,琳琳去燒水泡茶。”晨晨說:“我和彤彤在做西紅柿炒雞蛋,語嫣在烤羊肉和扇貝。”幼兒運用氣泡圖的形式呈現了內容更加豐富的小組海報。每個小組分享後,大家發現:有些做法一樣,有些做法不同。教師和幼兒用兒童海報的形式進行了梳理,最後從人物、美食、用品、注意事項等方面形成了一張野餐集體海報。

從幼兒有創意的個體海報到彙集小組成員智慧的小組海報,再到呈現整個探索過程的集體海報,幼兒在與自己、與同伴的對話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我們既看到了每個幼兒獨一無二的探索,也看到了小組成員達成共識的方法,更看到了大家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多種海報的呈現,讓分享形式、分享內容更加多元。

主題連環畫讓遊戲分享更完整

在自主遊戲過程中,幼兒往往難以看到完整的、連續發生的探索活動過程,不能更好地瞭解事物之間的關聯。而在分享活動中,我們可以巧妙運用主題連環畫兒童海報,引導幼兒用圖文符號,把遊戲開展的完整、連續的探索過程有條理、有邏輯地記錄下來,從而使幼兒全面瞭解整個遊戲過程,直觀地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完整有序地講述自己的遊戲故事,提高分享的完整性。

如在“探秘滾筒”遊戲中,幼兒要用滾筒和木板搭建滑梯。第一次嘗試,幼兒搬來一塊長木板斜放到滾筒上,一個簡易的滑梯誕生了。但是坡度太小怎麼辦?通過討論思考,幼兒把滾筒豎起來,再把木板放上去,滑梯變高了。玩的過程中,幼兒發現木板會滑下來,而且滑滑梯的時候,只有一塊木板,坐在上面不舒服。通過同伴間的討論、協商,幼兒又增加了一塊木板,同時搬來輪胎擋在木板下面,避免木板滑下來。一段時間後再次遊戲,幼兒對滾筒、梯子和木板間的組合使用更有創意。他們用人字梯替換單面梯,用高低架作爲兩塊木板滑梯的支架,很好地解決了木板卡在圓筒上晃動、遊戲體驗不佳的問題。

遊戲結束後,幼兒圍繞搭建滑梯這個主題,將遊戲過程中的探索、嘗試進行復盤、反思、記錄,形成了一份主題連環畫兒童海報,這就爲幼兒完整講述自己的遊戲故事搭建了支架。他們流暢有條理地和同伴分享了好玩的滑梯誕生的全過程,爲下一次遊戲提供了方法積累。

思維地圖讓遊戲分享更深入

如何培養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推動遊戲分享不斷走向深入,成爲目前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兒童海報的使用爲教師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教師運用思維地圖兒童海報引導幼兒梳理呈現遇到的問題、大膽的猜想、探索和發現、形成的策略等,讓幼兒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尋找解決的辦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方法,促進幼兒高階思維的發展。

比如在“水到渠成”遊戲中,幼兒發現河道里的水流着流着就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幼兒展開討論,紛紛說出自己的猜測,並記錄下來。明明說:“沙子太乾,把水都喝了。”樂樂說:“因爲沙子之間有空隙。”露露說:“我覺得水還是太少。”漸漸地,第一張思維地圖兒童海報形成了。

教師及時拋出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讓水跑不到沙子裡呢?”幼兒展開了討論。心成說:“沙池裡有那種白色的管子。”小語說:“用搭建區的木板,沙池的水渠就是木板做的。”瑤瑤說:“我奶奶的花棚上面,蓋着一塊很大的塑料布,就算下大雨,花也淋不到。”……幼兒把自己想到的辦法整理記錄形成了第二張思維地圖兒童海報。

到底哪種辦法能行呢?大家親自動手試一試。幼兒認真嘗試,及時記錄實驗結果,發現PVC管和塑料布兩種材料可以將沙和水分開,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河道成功建成。

教師引導幼兒將問題、猜想、驗證、發現的過程用思維地圖兒童海報呈現出來,在覆盤中不斷地梳理經驗,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由此可見,兒童海報作爲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能夠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和學習動力,將兒童海報應用於自主遊戲分享中,能夠提升遊戲質量,促進幼兒在遊戲中的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實驗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21日第2版

作者:胡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