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解商事糾紛,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
龍年首個工作日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出臺了《上海市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提出2024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五大行動,共28大項150小項任務舉措。爲更好地推廣相關營商環境經驗做法,共同提升進步,我們將推送各部門的好做法、好舉措。
推動構建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機制,成立勞動關係多元解紛中心、商業糾紛協同治理中心,引入市場化調解力量拓展商事調解新通道……如何化解商事糾紛,來看浦東、黃浦、長寧、嘉定、松江、青浦區的破解之道→
浦東:推動構建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機制,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近期,《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十項舉措》發佈。同日,爲更好服務中外市場主體、切實迴應涉外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的實踐發展需求,浦東法院、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浦東新區司法局共同揭牌成立了“涉外商事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推動形成訴訟、調解、仲裁有序銜接的三位一體爭議解決新格局,助力打造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浦東樣本。
2023年,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將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自由貿易區法庭(以下簡稱“浦東法院自貿區法庭”)確定爲首批專業性基層立法聯繫點之一。以立法聯繫點爲新起點,浦東法院聚力國際商事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穩步推進創新經驗向創新制度轉型;落實浦東新區促進商事調解立法效果,積極探索與引領區職能相匹配的國際商事調解機制;充分挖掘國際商事司法實踐富礦,逐步形成具有浦東特色的立法線索培育機制。
“浦東新區國際商事爭議體量大、類型新、增長快,在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機制的實踐基礎上,浦東法院提出了制定《浦東新區健全涉外商事爭議多元解決機制若干規定》立法建議。”浦東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以利於實質化解國際商事糾紛爲核心,浦東法院細化調解、仲裁、訴訟的銜接協調,並集成式提供公證認證、域外法查明等專業輔助服務。
在落實《浦東新區促進商事調解若干規定》立法效果過程中,浦東法院還積極支持專業商事調解機構展開訴前訴中調解工作,並着重發揮外籍專業調解員身份優勢,充分應用數字法院建設成果開展跨境在線調解,改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體驗。浦東法院還探索由調解協議當事人直接提出司法確認申請,法院審查並出具文書,提升當事人國際商事調解的效率性與便利性。
“此外,對於司法實踐中發現的立法線索,我們進行了梯隊化管理,依託自貿區法庭涉外商事司法研習社,爲立法線索提供初步論證供給,形成立法需求向立法線索、立法建議、立法項目轉化的快捷渠道。”該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實踐效果逐步顯現。2024年6月1日,《浦東新區健全涉外商事爭議多元解決機制若干規定》正式施行。該規定創新性提出設立涉外商事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浦東法院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浦東新區司法局已於2024年8月19日協同設立了該爭議解決中心,引入調解組織、仲裁機構等多元解紛力量,引進翻譯、公證、域外法查明等專業法律服務機構。
此外,自《浦東新區促進商事調解若干規定》實施以來,浦東法院已委託調解組織成功調解各類國際商事及涉外商投資企業商事糾紛200餘件,平均調解週期約30天,調解成功率約42.26%。其中,藉助跨境在線認證等信息化手段解決的4件股權轉讓糾紛,耗時僅四個工作日,有力推動糾紛解決高效化。
浦東法院表示,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較高好評的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地多爲英美法系國家或城市。打造具有我國涉外法治特點、符合我國營商環境需求的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機制,是我國完善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的重要探索方向。浦東法院將繼續發揮基層專業化法庭立法聯繫點功能,不斷深化司法參與立法協同創新機制,助力浦東新區國際商事爭議解決高地的建設,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黃浦:推出“法寶”+“智庫”+巡迴審判站,打造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平臺
爲充分發揮司法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規則引領和指導作用,積極迴應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在營商環境建設上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司法需求,近日,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黃浦區人民法院)舉辦“政法合力送‘法寶’,護航發展享未來”行動啓動暨“新天地國際商事巡迴審判站”揭牌活動。
發佈政法服務企業政策包
爲更好發揮司法的示範和引領作用,聚焦外商企業實際需求,黃浦區發佈政法服務企業政策包——“法寶”,“法寶”內含《黃浦區人民法院涉外法治服務手冊》《黃浦區人民法院涉外、涉港澳臺、涉外商投資企業商事審判十大典型案例(2023-2024)》《黃浦區人民法院涉外、涉港澳臺、涉外商投資企業審判白皮書》《黃浦區人民法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十大案例》等,100餘家與會企業收到“法寶”後,紛紛表示信息全面、內容針對性強,迴應了企業經營中的具體關切,明晰了涉外商事審判規則。
成立新天地國際商事巡迴審判站
新天地國際商事巡迴審判站作爲區域內國際商事審判建設的重要機制、載體和平臺,將全方位聚集法律資源、全鏈條拓展司法服務、全流程運用數字支撐,致力打造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平臺、國際商事司法一站通辦平臺、國際商事法務創新發展平臺;以高級別的法治平臺項目服務帶動示範區各類法律資源加速聚集、互促共贏,努力成爲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法律服務生態匯聚區、知識產權保護首善區。
建立法治營商智庫
涉外商事、知識產權案件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的現代化,需要匯聚各種智慧、凝聚多方力量。爲此,黃浦區人民法院建立了法治營商(商事、知識產權類)智庫,並邀請首批六位專家學者加入,在提升解決商事糾紛的效率和質量上持續用力,在爲探索爭端解決更優方案和路徑上持續用力。未來,智庫專家將參與各類新型、疑難和複雜涉外案件的研究論證。
未來,新天地國際商事巡迴審判站將充分發揮資源和平臺優勢,主動服務、靠前服務,探索新格局、打造新名片,努力實現一次巡迴、多重效益,使“一巡多效”成爲巡迴審判站的一張名片,做到審判一案、化解一批、教育一方、治理一域,不斷提升國際商事審判的國際影響力,助力營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長寧:多元解紛中心凝聚多方力量,助職工在“樓門口”維權
近年來,長寧各級工會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羣衆優勢,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保障職工合法權益。長寧區總工會聯合多方力量成立多元解紛中心,便是其中的實踐之一。
作爲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在虹橋街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照亮了基層治理的每一個角落。而由區總工會打造的虹橋街道勞動關係多元解紛中心,則是其中的實踐成果之一。
2021年11月,長寧區總工會、區人民法院、區仲裁院在虹橋街道“HONG空間·黨羣之家”共同簽署了《關於建立勞動關係多元解紛機制的合作備忘錄》,標誌着虹橋街道勞動關係多元解紛中心正式成立,這也是長寧區首個勞動關係多元解紛中心。自此,長寧職工多了一條在樓門口維護權益的渠道,企業也多了一個依法合規經營的指導平臺。
成立至今的近三年時間裡,解紛中心讓“工會+仲裁+法院”多元解紛模式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而由區總工會法律援助律師、勞動關係指導員及區仲裁院調解員組成的特約調解員隊伍,以及由區仲裁院仲裁員、區人民法院法官組成的指導員及指導法官隊伍則成爲了這一創新舉措的踐行者。勞動關係指導員劉滿春表示:“通過解紛中心,我們可以把維權的觸角延伸到產生矛盾的一線,在樓門口爲職工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法律諮詢和調解服務,一方面降低了各方的維權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我們構建民主管理模式下和諧勞動關係的重要體現。”
幾年下來,工會、法院、仲裁院等多方力量組成了解紛中心的“智囊團”,爲勞動糾紛化解提供助力。隨着職工羣體的口口相傳,解紛中心的名聲不斷擴散,越來越多的職工和企業來到這裡尋求幫助,調解案件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這也導致了最初的定時定點接待工作機制無法滿足受衆的需求。“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式,先是把電話留給調解對象,後來再加微信、建羣,通過線上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劉滿春說道。
“在民主管理的過程中,除了勞動關係糾紛的化解,解紛中心還承擔着政策法規宣傳、社情民意反饋等功能。”對於經手的案子、接待,解紛中心的勞動關係指導員都會及時做好記錄,而對於一些有着共性問題的典型案例,他們都會格外留意,仔細查找問題,並撰寫成社情民意,遞交給所屬街道的政協委員工作站,“在調解的過程中,我們既要解決當下的矛盾,也要通過積累的案件共性總結出可供職工、企業以及相關部門參考的寶貴經驗,這其實也是解紛中心參與社會治理民主協商的重要路徑。”
在今年5月出版的《上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由劉滿春撰寫的調解案例。該案例講述瞭解紛中心從案件的接手到一步步地分析案情、從中調解、總結啓示等全過程細節,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地展現瞭解紛中心如何助力職工酈某維護合法權益。不僅如此,據劉滿春介紹,由解紛中心多次提交的社情民意均得到政協重視以及採納。
從維權主體的民主協商,到反映社情民意的案例總結,多元解紛模式的優勢在一次次的民主實踐中得以凸顯。爲進一步推進化解勞動關係矛盾多元合作機制,在區總工會的推動下,區人民檢察院、區司法局也陸續加入到多元解紛的隊伍中,形成“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的五方協作聯動機制。
除了各部門力量的匯聚,近年來,長寧各基層工會的多元解紛中心也相繼成立。截至目前,長寧共有虹橋街道、新華路街道、天山路街道、新涇鎮4家勞動關係多元解紛中心,爲維護長寧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區域和諧勞動環境提供了堅實的力量。
嘉定:拓展商事調解新通道,激發營商環境驅動力
在商事解紛這一細分領域,重“訴”輕“調”的現象仍然十分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堵點:一是當前商事調解組織的案件承載能力有限,商事調解的專業化程度和商事領域覆蓋面難以滿足市場主體的需求;二是商事調解尚處於起步階段,缺乏明確的解紛程序和運行規範;三是商事調解協議缺乏強制執行力,當事人接受度有待提升。面對商事調解的發展堵點,嘉定區司法局會同區人民法院,制定了針對性策略,通過引入市場化調解力量和規範標準調解流程等策略,推動商事調解向好向新發展,爲優化營商環境奠定穩定、高效的司法行政環境。
主要做法
擴寬渠道、市場參與,激活解紛“新引擎”。
根據市高院、市司法局等七部門出臺的《關於促進本市商事調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相關要求,嘉定區司法局結合區域內商事調解實踐,積極推動民非商事調解組織參與商事調解工作。藉助市場在資源調配方面靈活與高效的優勢,商事調解可以針對不同領域靈活調配調解力量,展現出了相較於人民調解組織更廣泛的糾紛覆蓋能力與專業化程度。
在實踐方面,區司法局與區人民法院開展了民非商事調解試點工作,與四家律所達成商事調解合作,在實踐中探索市場化商事解紛的具體模式。藉助“智慧調解”平臺,區司法局試點4家民非調解組織“上雲”,通過科技賦能將民非組織的調解力量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極大提高了市場化商事解紛的效能。同時,區司法局和區人民法院積極研判,出具商事調解領域的司法建議書以及相應的答覆函,及時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做到對市場化商事調解機制的“高響應、穩處理、常更新”,滿足市場對商事調解的需求。
明確標準、規範流程,鋪築解紛“快速路”。
市場化商事調解所面對的另一個關鍵堵點在於缺乏規範、明確的程序指引。對此,嘉定區司法局與民非商事調解組織積極交流,並在調解程序和收費標準方面制定了相應的規範。
商事調解流程圖
通過發佈標準的商事調解流程指引,可以有效規範商事調解的程序性內容,並減少不必要的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商事調解活動的質效,結合“三所聯動”等創新機制,進一步覆蓋商事解紛的全流程,讓解紛走上“快速路”。在收費標準方面,結合現有的市場化收費策略,區司法局建議針對涉案金額不同的案件提供相應的階梯收費額度,在充分展示商事調解的成本優勢的同時,也能有效爲商事調解組織獲得擴大生產的初期資金。
優化分流、科技賦能,織密商事“防護欄”。
建設民非商事調解組織的關鍵在於如何將其納入現有的調解系統,尤其是法院的案件分流系統。區人民法院與區司法局創設了“多級分流”模式,藉助“智慧調解”平臺,由人民法院通過一站式多元解紛系統委派區非訴中心,並經非訴中心將符合一定條件的案件二次分派給民非商事調解組織。法院、人民調解組織與民非調解組織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充分發揮了兩種調解模式的優勢。
商事糾紛“多級分流”流程圖
藉助“多級分流”模式,民非商事調解組織得以逐步積累經驗,並與非訴中心保持持續溝通,在商事調解領域開展經驗交流與學習,充分結合了民非調解組織的案件承載能力與人民調解組織的解紛經驗方面的優勢,爲商事調解精準性、安全性提供了更密的“防護欄”。
政企合作、調解優先,構建高效“傳感器”。
商事調解要想得到廣泛認可,必須及時對企業的反饋做出迴應。嘉定區司法局積極響應上海市商事調解“和”計劃,與多家商會、企業和律所達成商事調解合意,並簽署“和”計劃承諾書,積極構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高效“傳感器”,極大地強化了調解在商事活動中的影響力。截至今年9月,嘉定區司法局已經累計與94家企業、律所和商會等組織簽署承諾書,商事調解覆蓋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爲充分發揮商事調解“和”計劃的影響力,嘉定區司法局“趁熱打鐵”,聯合區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共建的“雲享嘉法庭”設施,激活各街鎮商會調解工作室力量,實現多點位共同參與商事調解,爲企業提供暢通的商事解紛渠道,讓商事調解紙面上的優勢真正落地成爲切實可得的法治服務。
工作成效
通過引入民非商事調解力量,並對原有的商事調解機制進行優化,今年1-9月全區調解組織共計受理商事糾紛4286件,成功調解4234件,調解成功率98.8%,在確保商事調解“量”的同時,也取得了可觀的“質”效。同時,通過與區人民法院、民非商事調解組織通力協作,區司法局在商事案件分流方面,也有了顯著的突破。1-6月商事案件分流數持續走高,真正展現了多元解紛渠道之一的商事調解的強大解紛能力。
嘉定區2024年1-6月分流商事案件數(全區)
下一步,嘉定區司法局將積極推進“商事解紛+賦強公證”的組合式調解模式,通過外部機制補正其效力,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對商事調解活動引入公權力監管,確保商事調解程序與商事調解協議內容的合法性。繼續深入推進、擴大“三所聯動 駐鏈我嘉”的覆蓋範圍,爲商事調解引入更多專業力量,擴展“和”計劃普及程度,建立更爲穩固的商事調解政企合作平臺,努力實現對商事糾紛的快速響應、圓滿化解,爲優化營商環境發揮高效、可靠的司法行政力量。
松江:解企憂促發展,加快構建商事糾紛化解體系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商事調解在高效化解商事糾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近期,松江區司法局加速整合非訴訟解紛資源和力量,積極推廣商事調解文化,加快構建分層遞進、銜接配合的商事糾紛化解體系,鼓勵市場主體優先選擇商事調解化解糾紛,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堅持建章立制
讓訴調對接機制在商事調解領域深化延伸
松江區司法局聯合松江區人民法院多次召開商事調解訴調對接工作推進會,堅持完善和落細落實《關於共同建立商事糾紛訴調對接的工作辦法》,進一步健全訴前委派、訴中委託調解流程,共同推動訴調對接機制在商事調解領域的進一步深化。
建立定期會商機制。每季度會同區人民法院對委派委託商事調解案件調解流程、操作環節、案件類型、調解結果,以及典型案例、當事人反饋等工作情況,進行定期評估會商;堅持每週對商事調解組織調解案件處置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調解不成功案件進行留痕。
健全案件分流機制。與區人民法院明確,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後,將小額商事糾紛案件,委派、委託本區商事調解組織先行調解,並指派專人對於法院商事庭買賣合同類糾紛案件,進行分流委派至本區商事調解組織,並做好先行引導工作。
打造“商事調解+司法確認”案件閉環機制。對於調解成功的案件,當事人可申請法院進行司法確認。調解不成或當事人不同意繼續調解的,案件及時轉回法院進入訴訟程序,並加強與商事調解組織的溝通,確保訴訟與調解的有效銜接。
今年4月以來,通過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本區商事調解組織受理案件810件,調解成功808件,成功率99.75%,達成協議金額4400餘萬元。
倡導調解優先
全面深入推介商事調解“和計劃”
通過積極推進商事調解“和”計劃,深植“調解優先”理念,營造“調解優先”的社會氛圍,提高商事調解的社會認可度與影響力。截至目前,全區近80家企業、律師事務所等市場主體簽署承諾書,致力共同推廣商事調解文化事業。
“和計劃”進企業。8月2日,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護企安商 普法沙龍”現場,松江區司法局工作人員爲50餘位企業家開展“和”計劃介紹,倡議企業積極加入商事調解“和”計劃。上海百事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必趣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作爲企業代表,現場簽約加入商事調解“和”計劃,彰顯松江企業通過商事調解的友好方式解決糾紛的信心和決心。
“和計劃”進園區。聯動本區各街鎮,積極針對企業園區等場所進行商事調解“和”計劃的“點對點”宣介,共同倡議推廣商事調解文化,宣傳“調解優先”理念,助力營造民商和諧的市場環境。
“和計劃”進律所。依託開展企業“法治體檢”等契機,以現場走訪、會議宣傳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商事調解“和”計劃。
注重深度培育
引導商事調解組織健康發展
爲進一步規範本區商事調解組織建立和運行,松江區司法局持續聚焦商事調解組織全週期成長,堅持培育和管理相貫通,引導其充分發揮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積極作用。
加強信息溝通,堅持常態走訪聯繫。通過以常態化走訪聯繫的方式,實地查看商事調解組織的辦公環境、案卷卷宗以及內部管理制度情況,詳細瞭解本區商事調解組織在開展商事調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積極支持和有序引導商事調解組織健康長效發展。
加強互聯互通,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持續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積極邀請本區商事調解組織參加法律AI產品發佈會暨賦能企業啓動儀式、區涉外法律業務研究小組座談會等各類交流活動,促進本區商事調解機構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合作,強化資源的整合與優勢互補,激發商事調解組織的創新動力和發展動力,提升社會各界對商事調解的認知和信任。
加強服務保障,賦能賦強業務能力。立足加強服務保障,指導商事調解組織建立健全專業化、常態化、體系化的商事調解員培訓機制。通過邀請經驗豐富的調解能手,就化解矛盾糾紛技巧、調解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授課研討,有力提升商事調解組織調解員的調解質效和檔案規範化製作水平。
下一步,松江區司法局將進一步整合非訴訟解紛資源和力量,加大對商事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和扶持力度,持續賦能商事調解組織,打造符合松江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商事調解特色品牌,助力優化松江區法治化營商環境。
青浦:成立商業糾紛協同治理中心,致力打通法治化營商環境“最後一公里”
近日,青浦區法院會同區內三大國家戰略重要承載鎮——徐涇鎮,舉行了商業糾紛協同治理中心揭牌儀式暨“庭所聯動”工作機制啓動會,以進一步推動區域商業糾紛協同治理,打通法治化營商環境“最後一公里”。
制發司法建議
直擊惠企安商新需求
“樓宇管理存在多元風險,涉訴主體衆多,易產生羣體性糾紛,需加強對經營主體的多方面服務。企業退出機制還需完善,出現無法經營、被吊銷營業執照等情形但未能解散、清算和辦理註銷的情況還很普遍,一旦涉訴,相關權益難以保護,要完善經營主體的全鏈條監管。前端預防化解機制還不完備,糾紛化解具有被動性,效果不明顯,要共推立體化協同治理機制。”
啓動儀式上,青浦區人民法院向徐涇鎮人民政府發送綜合治理類司法建議。
徐涇鎮作爲“進博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疊加交匯的“核中核”,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升級迭代伴隨商業糾紛數量增長。青浦區人民法院主動跨前服務,通過系統梳理徐涇轄區內商業糾紛案件特點、研究分析案件中發現的監督管理風險問題,提出完善前端管理、共推協同治理機制的司法建議。一份直面問題、貢獻良策的司法建議,爲區域商業糾紛協同治理注入全新動力。
着眼全週期風險防範
構建協同治理機制
爲進一步拓展司法建議成效,更加便捷、高效地化解商業糾紛,深化非訴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司法對前端社會管理的引導、支持功能,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青浦區人民法院在徐涇鎮揭牌成立“商業糾紛協同治理中心”。
商業糾紛協同治理中心以“庭所聯動機制”爲底座,聯動法院、司法、公安和街鎮,資源集聚,多元共治。強化數助治理,優化訴調對接,着重關注高發糾紛、特殊主體、重點行業、新興領域矛盾,形成動態治理機制。建立定期聯席會商機制、定期發佈協同治理專刊,構建以案增能機制,發揮司法審判規範、指引、評價作用。深化人民調解培訓機制,加強調解隊伍建設,形成標準化、規範化、品牌化的治理水平。商業糾紛協同治理中心着力爲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法治服務,打通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最後一公里”。
匯聚多元共治
打造基層治理新模式
會上,區法院與徐涇鎮政府簽署了《“庭所聯動”合作協議》,啓動“庭所聯動”工作機制。通過成立徐涇鎮“一庭三所”聯動工作室,設立優化營商環境巡迴審判點,建立西郊經濟開發區法治觀察點和優化營商環境體驗員制度等方式,將“三所聯動”進一步向商事領域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法治是營商環境“最硬內核”,青浦區法院將全面貫徹“抓前端、治未病”思想,堅持“實質性解紛”理念,提高內部質效、加強外部聯動,推動糾紛前端協同治理獲得實效,爲營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上海發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