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電動汽車百人會張永偉:單車利潤率等單一指標評價車企不再有指導意義

中新經緯12月30日電 (龔宸芫)“汽車行業進入到以融合、整合爲主的新階段。”在30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下稱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說。

當日,張永偉在發佈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十大趨勢判斷時指出,汽車增量市場進入到以電爲主的階段,新能源商用車進入快速爬坡期,跨國車企主力將加速新本土化發展,汽車產業向聚合型產業外溢效應加速。

中國車企探索平穩階段新模式

談及中國汽車市場時,張永偉預測,2025年汽車銷量爲3200萬輛左右,中國國內市場爲2600萬輛左右,增速爲3%。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會保持高速增長,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650萬輛(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30%,滲透率超過50%。

“汽車發揮了拉動內需、拉動投資的關鍵作用。”在會上,張永偉認爲,結合宏觀和產業發展自身的軌跡,汽車行業進入到平穩發展階段。

“在平穩階段,車企發展模式也要變化,追求品牌過多、盲目擴張的狂奔模式不再適用於當下,相關企業一定要作出調整。”張永偉說,車企需要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從車企公開信息來看,目前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吉利控股、長城汽車等車企已在品牌佈局上實施了優化收攏舉措,比如合併定位相近的品牌。

何爲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張永偉認爲這是所有車企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目前發展較爲火熱的電動化、智能化爲例,張永偉表示,不少車企選擇“兩化”全能發展,無疑給企業發展模式提出新挑戰。“車企一定要有選擇地投入,而不是所有層面都選擇自研;這就要求車企由全面開花向進一步定位聚焦,形成核心競爭力。”

同時,張永偉認爲,車企在探索新模式時,外界對車企的評價維度亦要發生改變。

“在汽車向更加智能化發展後,車企盈利模式會隨之發生變革,或許會依靠全生命週期創造價值,那現在賣車不掙錢並不意味着企業將來不掙錢;我們不能再用一個簡單指標看待企業發展情況,需要創造一套能科學評價產業和企業健康狀況的新標準體系。”張永偉說。

在隨後的採訪環節,他對中新經緯在內的媒體作出更詳細的解釋。在他看來,外界過去更喜歡用單車利潤率、負債率等單一指標來評價一家車企,但在電動化、智能化影響下,單一指標不再具備指導意義,車企運營模式等多維度視野更具備參考價值。

跨國車企改變“兩頭在外”發展模式

面對中國汽車市場,張永偉認爲跨國車企在加速新本土化發展,徹底改變“兩頭在外”發展模式。“兩頭在外”指的是跨國車企利用中國製造實現中國生產,而相應的技術和供應鏈都在海外。

在他看來,如今技術導向由外向內,已變爲跨國車企利用中國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優勢,爲全球市場提供服務;在供應端,隨着中國供應鏈和跨國車企的結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中國零部件企業走出國門,佈局全球。

以零跑汽車爲例,據公開資料,今年5月,零跑汽車與歐洲車企Stellantis集團成立零跑國際合資公司。截至目前,零跑C10、T03已由零跑國際在歐洲上市。

從合作模式來看,在部分市場,Stellantis 集團將幫助零跑汽車實現本土化生產,即零跑汽車出口汽車零部件,Stellantis 集團負責組裝生產。

“過去是由外向內,現在是由內向外。”張永偉認爲,站在中國車企角度,由於缺乏內向外的成功經驗,需要採取“新國際化發展”方式走出海之路,即通過合資、合作等利益協調的新形式,與國外企業共生,“只有貿易叫‘舊’,加上投資叫‘新’。”

據媒體報道,12月29日,在長安汽車合作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亦談到了這一問題。在他看來,中國品牌與外資品牌合作模式已發生改變,過去以外資品牌輸入技術和產品爲主,但未來將轉向技術輸出和共享聯合開發,逐步走向全球市場。

“這種轉變對增強跨國公司競爭力有巨大支撐,也會探索中國汽車產業服務全球的新格局。”張永偉總結道。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龔宸芫:gongchenyu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