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實現“雙碳”目標需要跳出這些誤區

4月24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在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碳中和·零碳中國峰會暨第四屆中國能源投資發展論壇”中談了對碳達峰、碳中和的幾點認識。杜祥琬認爲,當前人們對碳達峰、碳中和存在一些誤解,需要糾偏。杜祥琬特別指出:“實現碳達峰並不是要衝高峰,而是要通過碳強度的逐步降低,來實現碳達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杜祥琬

我們國家承諾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在很多人眼中看到的是不理解,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必要這樣努力實現“雙碳”目標嗎?針對這些問題,杜祥琬予以耐心解釋,他分析說:“從生態文明的高度看待碳達峰、碳中和,就能理解我們國家爲什麼要這麼高強度的進行能源革命。氣候變化問題和不可持續性,極大刺激了非化石能源的的利用,人們對生態文明的嚮往催生了這一次新的能源革命,中央提出來雙碳目標,是順勢而爲。”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後,有人擔心會不會影響能源安全、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杜祥琬認爲:“低碳轉型,是能源的一種進步,它跟保障能源安全並行不悖。能源增長主要是由天然氣+非化石能源來提供,這將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能源效率會更高,中國能源也更獨立,因爲在自己的掌控當中有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這樣不僅供需安全,而且保證環境的安全、氣候的安全。”

還有人認爲我們國家尚未完成工業革命就貿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不切實際的,但杜祥琬認爲,我們國家提出這樣的目標也是結合了自身發展的情況,與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是有區別的。

杜祥琬分析說,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碳達峰,而我們國家將碳達峰的時間定在2030年,這是和其他國家有區別的,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期限定在2060年,也區別於大多數發達國家定在2050年,由此可見,我們國家作爲負責任的大國,是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確定的“雙碳”目標的達標期限。

實現“雙碳”目標,有些人簡單理解爲只要擴大非化石能源發電佔比就可以了。但其實情況並不像人們想象得那樣簡單。

杜祥琬說:“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並不僅僅是非化石能源多一點、其他化石能源少一點這麼簡單。當非化石能源高比例之後,整個能源體系就會有本質變化。尤其是太陽能、風能的間歇性如何克服,如何保證它作爲優質電源,來實現供需平衡,這期間更需要的是實現重大的技術進步。”

實現“雙碳”目標,有些人矯枉過正,認爲只要減少碳排放就夠了,事實上也並非如此。杜祥琬認爲,“碳達峰、碳中和,不光是要往低碳走,而且要節能和提效!”國際能源網記者獲悉,我國目前生產一個單位值的GDP,需要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如果可以將單位GDP能耗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我們國家每年的能源消費量可以減少10億噸標準煤。杜祥琬指出,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節能降耗更爲重要。

雖然我們國家一直大力宣傳實現“雙碳”目標對於國家、世界、人類的發展的必要性,但仍有一些人對於“雙碳”目標存在悲觀情緒,認爲那將是“原始社會”的狀態。杜祥琬認爲,恰恰相反,“雙碳”目標的實現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新機遇。

杜祥琬說:“這一過程將會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的進步,會催生新的科技、新的能源、新的工業、新的交通、新的建築和新的投資,會深刻推動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的變革和進步。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把握好發展的節奏,積極而穩妥推進。”

杜祥琬:中國能源革命還不夠“革命”

許繼電科副董事長田志國:共享儲能將助力新能源配儲難題

儲能成本有望降至1毛錢!揭秘“十四五”儲能技術重點專項規劃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