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6萬億化債緊鑼密鼓推進,部分城商行“不喜反憂”,擔心利息沒着落資產規模下降

財聯社12月24日訊(記者 樑柯志)在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第五輪化債方案陸續落地之時,地方債務壓力最大的城商行將面臨生息資產減少和營收下降等多重考驗。

近日,西北某重點化債地區城商行人士對財聯社表示,本來化債政策力度非常大,對地方和銀行的支持也非常及時。但現在地方銀行比較苦惱的是,地方隱性債務置換隻還本金,利息沒有着落。

該人士表示,一些地方領導已經給財政部門彙報反映,希望能對化債後利息這塊政策有所補充。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11月初曾表示,由於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估算未來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聯合資信12月18日發佈報告認爲,城商行作爲地方政府重要的金融資源之一,其在地方債務化解中參與的部分較國股行相比往往資質更加下沉,同時也承擔了地方債務成本壓降以及期限延長的化債措施,致使其受到風險管理及盈利的雙重考驗。

據浙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樑鳳潔的測算,受隱性債券置換影響,商業銀行2024-2028年每年息差降幅依次爲1、3、4、4、5bp,對應商業銀行淨利潤降幅依次爲121、242、363、398、432億元。

城商行地方債務敞口最高,償債順序卻不佔優

在2023年9月上一輪化債政策分析中,浙商證券報告顯示,中國廣義地方債務總規模約爲105萬億元。政府債券餘額約爲37萬億元,各種城投債務合計約爲67萬億元。

截至2023年6月末,上市銀行表內地方債務相關敞口規模約爲98萬億元,佔總資產的36%。其中城商行城投敞口占比最高,國有行佔比最低。國有行高層級、低風險敞口占比高於股份行;城農商行區縣級佔比高。

聯合資信認爲,城商行作爲地方政府重要的金融資源之一,由於地方政府對其自有金融資源調動靈活性強,城商行更多地承接地方弱資質主體債務以及融資等,加之其自身體量有限帶來的經營脆弱性等特點,化債相關舉措的實施對城商行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流動性等方面帶來的影響需保持關注。

華北某省會農商行業務人士也表示,化債對地方銀行的確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之前經歷幾輪的化債,包括期限延長和置換,地方行都全力配合。不過,多數政府平臺貸款一直沒有納入風險資產,化債主要是把未來的風險切除,改善預期。

上述西北城商行人士表示,在部分城商行看來,本金歸還可以適當延後,而平臺欠息某種程度上更迫切。

聯合資信報告顯示,在2024年上半年,江西、貴州、甘肅和遼寧等樣本城商行利息收入同比增速爲負數,下降最多的江西超過20%,其餘三地降幅爲6%左右。

某大型股份行政府項目業務總監對財聯社表示,一次性化債的初衷是中央出大頭將地方債結清,將水止住,地方和地方銀行可能要負責小頭,比如之前的欠息。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一般而言地方銀行與地方政府觀點傾向一致。有一種情況是地方可能優先將利息給到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地方銀行被排到後面甚至可能不負責,對其經營產生一定壓力。

平衡中短期利益是關鍵

北京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本輪化債思路就是置換本金,但是利息還是要地方負責,當然不少地方政府問題在於其實利息也還不起,只能通過借非標等方式去還利息。

之前貴州等地貸款展期到三十年的情況,其實是連本帶息其實都可以往後展。地方政府比較支持這種方式,但並不是所有銀行都能接受,因爲這種方式是將風險推到未來而且利息也會大幅下降,大概降到2%左右。

總體上兩種方式銀行都會有損失,如是地方政府置換的話,風險資產就徹底下降,後續補缺口壓力不小;如果是展期風險就後置,但當下能保住一部分利息收入。

在發達省份,廣東某城商行公司部人士對財聯社表示,未了解到地方銀行關於化債利息的說法。不過廣東隱債基本清零,本輪應該沒分配到化債資金。根據對政策的理解,“只能還本不保還息”應該是財政部門的底線。

浙商證券樑鳳潔認爲,長期來看,地方化債壓力減輕後,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有利於商業銀行資產更加良性增長。

聯合資信發現,由於資產投放增速回升,樣本城商行利息收入增速與非重點省份的差距有所收窄。建議在化債背景下,城商行應需從推動業務轉型、加強風險管控、強化定價機制和資本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採取多種策略。

(財聯社記者 樑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