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菇致死9成誤食「死帽菇」!這種醫材竟可解劇毒救命
素稱「死帽菇」的蕈類「鬼筆鵝膏」含有劇毒,外型與其他可食用菇類相似,世界各地不時傳出誤食事件。(圖/Shutterstock)
據統計,全球誤食毒菇致命的案例9成均涉及俗稱「死帽菇」的劇毒蕈類「鬼筆鵝膏」。中國與澳洲學界研究發現,一種醫用顯影染劑很可能就是死帽菇中毒的解藥。研究成果週二(16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英國《衛報》、《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等外媒報導,「鬼筆鵝膏」(Amanita phalloides)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蕈類之一,英文俗稱「死帽菇」(death cap mushroom),內含劇毒「α-鵝膏蕈鹼」(α-amanitin),會導致肝臟與腎臟衰竭。除了平民百姓,貴爲統治者也有因這種毒菇而死的前例,古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Claudius,死於西元5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Charles VI,死於1740年)據說都是被死帽菇毒死的。
中澳最新研究發現,醫療用顯影染劑「靛氰綠」(indocyanine green,ICG)能限阻α-鵝膏蕈鹼的毒性。「靛氰綠」1956年開始用於人類,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覈准的注射式顯影染劑。
研究報告通訊作者、廣州中山大學教授王巧平(Qiaoping Wang,譯音)表示,學界此前未曾發現死帽菇的解毒劑,「因爲我們幾乎不瞭解這種毒菇殺死細胞的過程」。
研究團隊以老鼠與人類細胞株(cell line)試驗發現,靛氰綠顯影染劑能防止α-鵝膏蕈鹼引發的肝腎損傷,也能提高中毒之後的存活率。王巧平說,這項成果令人振奮,接下來須透以臨牀試驗確認靛氰綠在人體也能發揮解毒效果。
這項研究利用雪梨大學遺傳學家尼利(Greg Neely)研發的毒液與毒素篩檢技術,讓研究團隊發現靛氰綠的解毒作用。
澳洲真菌類植物專家、雪梨皇家植物園首席科學家桑莫瑞爾教授(Brett Summerell)說,死帽菇「極其危險且有劇毒」,由於外觀與其他可食用菇相似,經常有人誤食。桑莫瑞爾並未參與中澳這項研究。他指出,死帽菇生長初期外表很像廣爲人類食用的草菇(straw mushroom),不易分辨:「死帽菇生長初期外觀呈乳白色,後期開始出現黃中帶綠的色澤。」
草菇是人類食用的蕈類之一,在亞洲國家菜餚尤其常用。(圖/Shutterstock)
桑莫瑞爾提醒,死帽菇生長環境與橡樹根有關,「如果在橡樹樹蔭下看到蕈類,務必保持警覺」。這種毒菇可以長到離地15公分高。他爾說,有些蕈類也含α-鵝膏蕈鹼,但多半可以經由加熱降解毒性;死帽菇毒性十分「頑強」,經過加熱烹調仍難以降低。
α-鵝膏蕈鹼仰賴人體一種名爲STT3B的蛋白質發揮作用,抑制製造蛋白質所需的特定酵素,對細胞產生毒性。中澳這項研究發現,靛氰綠能壓抑STT3B的機能,從而達到解毒之效。老鼠實驗顯示,α-鵝膏蕈鹼後必須儘早使用靛氰綠治療,中毒後4小時以靛氰綠治療有效,但對於中毒後8小時、12小時的實驗組別無效。研究報告指,原因可能出在α-鵝膏蕈鹼會引發不可逆轉的損傷,以致於無法挽救。
法新社報導,此前曾有人以乳薊(milk thistle)種子的萃取物silibinin爲α-鵝膏蕈鹼中毒症狀解毒,但詳細的解毒機制尚未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