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別墨跡了,大膽殺進五個醫療核心區!

自2000年丁香園創立、2006年好大夫創立、2011年春雨醫生創立,互聯網醫療走進普通大衆,並逐步被患者接受和使用。2014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迎來爆發,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微醫等相繼成立,這一年也被業界稱爲“互聯網醫療元年”。

2015-2020年,互聯網醫療行業高速發展。醫藥電商平臺、互聯網醫院平臺、慢病管理平臺、醫療健康險平臺、醫療AI平臺等紛紛涌現並迅速發展。各種醫療新技術層出不窮:影像AI、基因藥物、數字療法、手術機器人等。

阿里健康、平安健康、京東健康的陸續上市,也爲廣大互聯網醫療的創業者們點燃了希望和光明。但自2021年起,行業內瀰漫着層層烏雲,問題集中在三點:

1. 互聯網醫療陷入窘境——它僅滿足了傳統醫療體系之外的補充性或輔助性需求,未能深度融入醫療核心環節。

2. 企業大多未能實現盈利——大多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在生死邊緣掙扎。

3. 行業進入迷茫期——衆人不知如何破局,也不知前路在何方。

筆者自2004年進入互聯網醫療行業,18年的從業經驗中,通過對互聯網醫療的學習、觀察和思考,結合自身的實踐,筆者認爲互聯網醫療行業正處於發展的躍升期,完全沒有必要悲觀。

在這裡先提出一點淺見:未來互聯網醫療必須與醫院(泛指醫療機構)相結合,深度融入醫療核心領域,才能完成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躍升和蝶變。

下文將從幾個角度印證這一觀點,有興趣的同行可以探討、溝通、合作。

良醫財經「產業觀察」的第34篇。

投稿/ 郭景新 華影雲商創始人&CEO

✂️ 文章架構師/ 丹丹

出品/ 良醫財經

01

從兩個模型發現突破點

五芒星維度模型&PHD維度模型

五芒星維度模型由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在2015年提出。在他看來,五芒星模型有5個端點:醫生、患者、醫院、醫藥/器械、保險。如下圖。

按照其規劃,春雨醫生要在五芒星模型裡探索兩方之間甚至多方之間的連接,讓春雨從一個醫患連接的平臺,逐漸進化爲一個醫療服務生態的連接平臺。

從五芒星模型我們可以看出,當前主流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主要圍繞醫生、患者、藥品/器械、保險等參與方展開,幾乎完全忽略了其中的重要參與方:醫院(這裡指實體醫院,泛指所有的醫療機構,下同)。

僅有互聯網醫院平臺與醫院產生了一些合作交集,但當前合作深度還遠遠不夠。依託互聯網平臺企業構建的互聯網醫院,貌似活成了實體醫院的競爭者、挖角者;依託大型三甲醫院或實體醫療集團構建的互聯網醫院,直接成爲了其他醫院的競爭對手,把互聯網平臺做成了封閉系統。

PHD維度模型由華影雲商創始人&CEO郭景新(本文作者,筆者)在2018年提出。在筆者對互聯網醫療的理解中,互聯網醫療的核心參與方只有3方:患者、醫院、醫生。

如下圖,雖然只有3個核心參與方,卻有6個端點。6個端點,兩兩相互連接,共有15條連線。由於每種連線都是雙向的,實際上代表30條連線。因爲連線方向不同,業務模型也不同。

這15條連線,也代表了7種類型的連接關係,並形成不同的互聯網平臺:

1. 醫院-醫院(B2B):醫聯體、互聯互通、遠程會診,等。

2. 醫生-醫院(C2B):日常辦公、多點執業、遠程診斷、遠程會診,等。

3. 醫院-醫生(B2C):遠程培訓、遠程進修,等。

4. 患者-患者(C2C):同病社區。

5. 醫生-患者(C2C):遠程問診、現場就醫。

6. 醫院-患者(B2C):互聯網醫院、診療信息查詢、慢病管理,等。

7. 醫生-醫生(C2C):醫生社區、在線教育,等。

按照筆者的觀點,對於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講,在醫院、醫生、患者的三者關係中,重要性排序依次爲:醫院>醫生>患者,即醫院作爲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重要參與方,佔據最爲重要的地位。

在普通大衆的眼中,都會覺得醫生或者患者更爲重要,這個是沒有錯誤的。但對於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講,醫院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

首先,平臺中擁有了衆多的醫院,就相當於擁有了大量的醫生和患者。其次,醫院是患者診療的實際場所,絕大多數的診療行爲都是在醫院發生的。還有,醫院是醫療工具(醫療器械、醫療信息化系統、互聯網醫療、醫療數據)的重要提供方,也是生產/使用醫療數據最多的場所。

因此,如果某個互聯網醫療平臺能夠連接30%以上的醫院,那麼這個平臺必將成爲互聯網醫療的王者。

02

互聯網醫療平臺和醫療機構

不是競爭對手應該是重要合作伙伴

當前階段,醫院已經具備足夠的互聯網化的原動力。在很多人的觀念裡,認爲醫院沒有互聯網化的原動力,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通過各類行業調研報告,我們可以發現:大型三甲醫院大約擁有20-50項與互聯網醫療有關的應用。即使鄉鎮衛生院,一般情況下也有1-2項與互聯網醫療關於的應用。

由此可見,醫院並不缺乏,且擁有足夠的互聯網化原動力。只是,這些互聯網化的應用迄今爲止未能體系化、標準化,最後形成平臺化。

既然醫院具備足夠的互聯網化原動力,那麼在我們構建並運營一個互聯網醫療平臺項目時,一定要深入思考與醫院的合作關係,尤其應該從醫院的視角去考量雙方的合作關係。

從醫院視角對互聯網醫療平臺合作的考量,主要包含4個方面:

1. 能否幫助醫院解決實際問題?——對於醫院來說,如果互聯網醫療平臺能幫助解決業務問題、流程問題、降本增效問題等,一般情況下都能獲得醫院的認可。

2. 是否會造成醫院的患者流失?——在醫院採用某個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應用後,不能導致患者的流失,尤其互聯網平臺不能成爲醫院的直接競爭方。

3. 是否會造成醫院的醫生資源流失?——醫生作爲醫院的核心資源,也不能導致本院醫生的流失。尤其在互聯網平臺同醫院合作的情況下,更不能挖角醫院的醫生成爲自己多點執業的醫生,除非得到醫院的許可。

4. 數據隱私和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很多互聯網醫療平臺,與醫院談合作時,核心思想就是將醫院的所有合作數據存儲到平臺的雲端系統。這在某些情況下,是醫院極爲反感的。互聯網平臺應充分考慮隱私和安全規則,充分尊重醫院的訴求。

只有互聯網平臺和醫院在滿足共同尊重、共同利益、尊重對方訴求的前提下,才能建立互信互利的長久合作關係。

03

深入互聯網醫療的“核心”

不能隔靴搔癢或淺嘗輒止

所謂核心應用,就是對於醫院、醫生、患者來說,這些應用幾乎不可或缺,直接與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息息相關。

那麼當前階段,有哪些醫療IT應用(包含醫療信息化、互聯網醫療、醫療AI等)是醫療行業的核心應用呢?

1. HIS、EMR等臨牀系統及相應的雲服務

醫院、醫生、患者排名第一位的剛性需求,也是高頻需求。對於醫院來講,沒有比HIS、EMR等臨牀系統更爲剛性和高頻的應用了。除了HIS、EMR系統之外,臨牀系統還包含手術麻醉系統、血液信息管理系統、重症監護管理系統、合理用藥系統、臨牀決策系統、體檢系統,等。

2. PACS、LIS、病理、心電、檢驗等醫技系統及相應的雲服務

醫院、醫生、患者排名第二位的剛性需求,也是高頻需求,其需求強度僅次於醫院對HIS、EMR服務的需求。醫技系統是客觀性醫療數據的生產方,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更爲關鍵。

3. 互聯網醫院應用,包括掛號服務和問診服務

醫院、患者排名第三位的剛性需求和高頻需求。此應用對醫生來說,剛性需求相對較弱,因爲互聯網醫院對患者的服務,主要通過醫院自助、改進服務流程和降本增效來完成,醫生參與度相對較少,或將醫生的參與轉移到了院內系統。

4. 遠程會診平臺及服務

醫院、醫生、患者的剛性需求。但目前爲止,還不是高頻需求。遠程會診服務是指醫療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合作,由於醫療機構之間數據互聯互通的實施困難,導致遠程會診服務一直髮展不暢。隨着互聯網醫療平臺和互聯互通技術的不斷髮展,遠程會診服務的使用量會大幅度攀升。

5. 體徵監測平臺、AI平臺、數字醫療平臺、醫療機器人平臺及服務

隨着醫療互聯網向醫療產業互聯網的遷移,更多融合物聯網技術的醫療平臺將大規模出現,例如:醫院通過前端便攜式心電監測設備監控患者居家時的生命體徵;影像AI平臺直接爲患者出具智能診斷報告;數字診療手段直接作爲治療處方應用於患者;醫生遠程控制手術機器人直接爲患者實施遠程手術,等。這些領域,都將成爲醫療的核心領域,或未來醫療的核心領域。

從上述醫療核心的業務來看,大家會覺得傳統的醫療信息化公司更有競爭力,因爲這些公司擁有前期積累並深度瞭解醫療流程。

依據筆者在醫療信息化行業從業8年的經歷來看,傳統醫療信息化企業普遍缺乏互聯網思維。因此,無論對於傳統醫療信息化企業,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在構建互聯網醫療平臺這個問題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平等的,只是面臨的困難點不同而已。

同時,互聯網醫療平臺進入上述醫療核心領域,不能隔靴搔癢,或淺嘗輒止,而應該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徹底重構底層技術架構,從而構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或稱之爲醫療產業互聯平臺。

04

萬物互聯的醫療生態是未來

可能會產生5-8家超級企業

我們理解了互聯網醫療平臺融入醫療核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實現產品化,肯定是一個複雜、曲折且漫長的過程,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在很多人看來,醫療系統的複雜性與互聯網所倡導的標準化產品、互聯網思維是不可能兼容的。

那麼筆者在這裡還需闡明另一個重要觀點:互聯網醫療平臺一定要遵循普遍的互聯網思維,即使發展到萬物互聯的醫療產業互聯時代,互聯網思維依舊適用。

在個別文章和觀點中,認爲互聯網思維運用到醫療行業已經不再適用,其實這個觀點過於極端。互聯網思維包括:免費思維、平臺思維、數據思維、用戶思維、流量思維、迭代思維、極致思維、簡約思維、金融思維、唯快不破思維等,在互聯網醫療領域,乃至整個醫療產業互聯網領域,依舊全部適用。

互聯網醫療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也培養了一批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公司,包括: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丁香園、好大夫在線、微醫集團等,但目前這些企業對於醫療行業的整體影響力仍需要時間的考驗。

隨着互聯網醫療的向前發展,將線上平臺與實體醫院、家庭醫療、監管機構、物聯網醫療、醫療AI應用等進行全面整合,市場前景將非常巨大。

當前這些互聯網醫療巨頭,以及潛在的後來居上者,可能會出現類似騰訊、阿里、字節、百度、美團、小米等巨頭壟斷互聯網行業一樣,形成5-8家互聯網醫療的超級企業共同壟斷的產業格局。同時,由於整個互聯網醫療產業的市場足夠龐大,機會衆多,因此也是中小微企業創業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