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前,我靠這些書取暖|刀鋒10月榜
剛剛過去的十月,南方暑熱消退,北方已經漸漸轉寒,我們開始做好準備,與一個年份作別。秋高氣爽,但目光落向地面,世界的嘈雜與紛亂依舊,一些殘酷在遠方發生,一些荒誕和乏味充斥眼前。關於過去和未來的諸多細節,都印刻在書本里,但屬於我們每個人的答案,卻需要各自去尋找。
十月是有關紀念的月份,金庸誕辰百年,《金託邦:江湖中的沉重正義》在那些刀光劍影由通俗而向經典的過程中,重新審視其中的社會架構、人際設定,從政治哲學的視角理解江湖;卡夫卡逝世一百週年,《我的確接近於孤獨:卡夫卡日記1910—1913》收錄了他寫於1910年至1913年的日記,這是一系列偉大作品的復調,也是一個文學世界最初的源頭。
歷史在反覆的閱讀中,增添了新鮮的意味:《汴京,汴京:一座城市的衰落,一個王朝的崩塌》《蘇北人在上海:1850-1980》都以細節描寫入手,從地域視角切入,分別描述了一個王朝的猝然跌落和一個羣體遭受的漫長偏見。《中年危機》和《俱是看花人》像是關乎當代人的一組對照,又像是一道難題及其解法。
文學方面,《唐詩光明頂》帶我們重讀唐詩,村上春樹的《小城與不確定性的牆》在衆多期待中到來,王安憶的《兒女風雲錄》有關上海講述,既有延續,又有新意。《陌生的阿富汗:一個女人的獨行漫記》,二十年前的一本遊記,無比妥帖地觀照當下,《雲上六萬公里》《漫畫人生》則是對山河遊歷、人生遊歷的總結。
也許,翻閱這麼多書頁,並不能提供最直接的解答,但閱讀書籍以及書籍背後的人們,真切地爲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變化叢生的年代,可能性更顯珍貴。
社科類
《精靈迷霧》
[英] 柯南·道爾 著,王蕙林 譯
花城出版社 | 長江新世紀,2024-9
作爲“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一生寫作了許多有關真相的故事。但關於精靈的傳聞,卻成爲他一生都無法走出的迷案。
1917年,英國兩個小姑娘公佈了她們在森林中與精靈一起玩耍的照片,經柯達公司及專業攝影師鑑定,照片未發現任何僞造痕跡,這一事件引起了柯南·道爾的極大興趣。五年之後,他寫下這本調查筆記。作家表示相信精靈的存在,並在書中詳細論述自己的思考和印證過程。
一百多年後,真相似乎已經在柯南·道爾去世後逐漸浮出水面,但我們重新閱讀這本調查筆記,依然有着高於真相的價值——一種關於探索和求證本身的價值。
《金託邦:江湖中的沉重正義》
蔡棟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望mountain,2024-9
金庸誕辰百年,武俠江湖逐漸冷寂。在那些刀光劍影由通俗而向經典的過程中,重新審視金書中的社會架構、人際設定,便有了全新的解讀空間。
從“天下”到“幫派”,從“幫派”到“人物”,是虛構亦是現實。種種設定背後,是中國綿延千年的社會政治傳統。全書以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故事和人物爲案例,把政治哲學中的重要問題融入其中,既是江湖世界的趣味新解,也可以作爲政治哲學理論的入門書。“道義、規則、公共關懷、烏托邦式的熱血理想,以及這些追求背後的沉痛代價。” 劉擎如此總結這部書的意涵。
《汴京,汴京:
一座城市的衰落,一個王朝的崩塌》
高颺 著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記號Mark,2024-10
傳統的政治中心河洛以東,新興的經濟重鎮江南之西,河北大地與中原的交會地帶,黃河邊的汴京,在數百年內作爲中原政權的核心而存在——但後來的歷史告訴我們,這座龐大的都會,格外脆弱。
作者從12世紀上半葉繁華的汴京城起筆,描述了繁華的都會在兵火下如何化爲泡影。這場劇變背後,有着更加深刻的經濟與財政因素,於是一座城市的興與衰,同時折射着北宋王朝的成功與失敗。全書的講述由淺及深,引發讀者思索,又不至於太過艱澀或沉重。
《天下格局:文明轉換關口的世界》
許倬雲 著
嶽麓書社 | 博集天卷,2024-8
許倬雲對歷史的講述,總是不止於歷史細節本身,而是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踐行“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的大歷史觀。《天下格局:文明轉換關口的世界》是一本小書,卻站在世界大變局的節點上理解中國與世界:
古代中國受地理環境影響形成“天下國家”體制,而“全球化”時代,傳統內向型經濟,在現代民族國家誕生、深度捲入世界貿易體系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特別是面向多變的未來,中國的歷史發展提供了一種解法、一種答案。
《無法忍受謊言的人:
一個調查記者的三十年》
[日] 清水潔 著, 伏怡琳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明室Lucida,2024-10
清水潔是日本著名的調查記者,以“桶川跟蹤狂殺人案” “足利女童失蹤案”等著名冤案的報道而聞名。
他是公衆眼中揭露真相的英雄,這本書則記錄了光鮮背後,無數個與危險和失敗相伴的日與夜。真相遺失的時代,我們如何面對新聞的初心?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抵達真相?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專業調查記者的價值何在?
在這本半回憶錄性質的作品中,清水潔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與心跡,而許多問題的答案已經名字中浮現:無法忍受謊言的人。
《蘇北人在上海:1850-1980》
[美] 韓起瀾 著,盧明華 譯
上海書店出版社,2024-10
蘇北人與上海人,這似乎是一個禁忌話題,也是一個氾濫話題。地域認同和族羣認同交織,歷史遷徙和階層分野碰撞,上海人與蘇北人的身份從來不是涇渭分明,而是不斷互換、交替、變更。但問題的起源,卻在百年的調侃和爭執中,變得模糊。
作者從蘇北和蘇北人的定義邊界出發,圍繞上海人對這一羣體的偏見,溯歷史的河流而上,一路探尋“蘇北人”稱謂背後的諸多謎團。當然,這種問題和這種探尋所包含的價值,遠不侷限於蘇北和上海。
《中年危機》
[日] 河合隼雄 著,李靜 譯
上海三聯書店 生活研究室,2024-10
書名簡潔有力,內容直擊人心。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一本心理學著作。從職場地位到伴侶出軌,從子女教育到身體衰老,中年人對青春逝去懷有不甘,對功成名就仍有嚮往,對家庭瑣事感到疲憊。溫飽不愁,但大部分收入來自朝九晚五的付出——踮起腳尖,卻跨不過霓虹燈與月亮的距離。
書中的十二個章節,從十二部文學作品出發,論述人到中年的各個側面,帶給我們安慰的,不僅是同齡人共同的困境,還有人生本質性的坦然。
《風起雲飛揚:
錢乘旦講大國崛起》
錢乘旦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培文,2024-10
以中國的視角看世界,以世界的視角看歷史,這本書以錢乘旦教授開設的“大國崛起”課程爲藍本,講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等九個世界大國次第崛起的歷史。
正如多年前那部同名紀錄片帶給一代人的啓迪,關於歷史的敘述不斷更新豐富。有關“大國崛起”的問題永恆,答案則總是落在全球視野與制度創新——這種講述,在不確定性叢生的今天,更有意義。
《俱是看花人》
李葉飛 著
湖南美術出版社 | 浦睿文化,2024-9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更替,花開花落,觀察一朵花的一生,對於忙碌的當代人來說,是一種奢侈,也是一種享受。
李葉飛的“尋花”之路,從家門前到遙遠的異國,盆栽里名貴的觀賞花和街邊道旁不起眼的小花,均被他的鏡頭和筆觸捕獲。花是平等的,時間也是平等的,一朵花綻放出的盎然生機,提供了平等的治癒。
《敦煌學十八講》
榮新江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8
榮新江動心起念追尋敦煌的原由,最早或許可以追溯到1976年他讀過的一本講述敦煌藏經洞故事的冊子。那年他16歲,此前的“文革”期間幾乎沒有怎麼上過學,也沒有多少書可以讀。更直接的原因,是榮新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後,選修了王永興與張廣達兩位先生開設的“敦煌文書研究”課程。
人們常常感慨於榮新江跨越千山萬水、滿世界尋找敦煌文獻的經歷,而這本《敦煌學十八講》,是這種求索人生的濃縮。“既是初學者學習敦煌學的入門津樑,也指明瞭意欲深入敦煌學研究的必經門徑。”
文學類
《我的四方履志與情愛》
張淺潛 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 新行思,2024-10
很多人記住張淺潛,因爲一首《倒淌河》,但張淺潛的創作豈止音樂。
從倒淌河邊的草原小鎮,到省會西寧的歌舞團,從廣州的廣告模特,到北京的先鋒音樂人,作者的人生線索串聯起二十多年前,一代文青的面孔和心緒。張淺潛的文字,如同她的音樂和畫作一樣,更多是向內的,是囈語,是自述,是自我的困境與自我的解脫。而這種自我世界的完整,恰恰有着廣泛的吸引力。“比檔案更加珍貴、可愛,比虛構更具確鑿的想象。”作家班宇如此評價本書。
《牧馬清水河》
楊佔武 著
上海三聯書店,2024-10
這是一本文化隨筆,兼具學術思考與文學性靈,文字沿着大地和河流展開,又向着歷史深處走去。塞北江南,賀蘭山下,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接地帶,被經濟、語言、文化等多角度細節豐富起來。作者的視野開闊,文思細膩,風格沉靜,從歷史遠眺到生態思考,《牧馬清水河》讓讀者對寧夏乃至整個西北有更深入的認識。
《唐詩光明頂》
王曉磊(六神磊磊) 著
文匯出版社 | 新經典文化,2024-10
開元盛世也是唐詩盛世,從北固山下“風正一帆懸”的小船,到詩聖溘然長逝的輕舟,是關於唐詩的一組隱喻,也是無數詩人的起點與終點。
六神磊磊的“唐詩三部曲”來到第二部,“光明頂”即最高峰。全書二十多篇文章,解析那些光耀萬古的詩篇,也重新審視詩人們的人生際遇。在時代的起伏裡,如何放置自己的才華?全書以詩寫人,由人洞察時代。
《小城與不確定性的牆》
[日]村上春樹 著,施小煒 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讀客文化,2024-10
時隔六年,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它是對於幾十年前一段作品的續寫——1980年,村上發表了一篇中篇小說,隨後並未單獨出版。多年後,村上又花了三年時間,重寫了這部對其本人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年過七十歲的作者依舊盡力還原“青春感”。
當然,這種“還原”讓一部分讀者感到欣慰,也讓另一部分讀者感到平淡。而對此,村上應當是坦然的,正如在後記中,他引用的博爾赫斯的一段描述:一個作家一輩子能夠真誠地講述故事,基本上是爲數有限的。
《我的確接近於孤獨:
卡夫卡日記1910—1913》
[奧] 弗蘭茨·卡夫卡 著, 姬健梅 譯
湖南文藝出版社 | 浦睿文化,2024-10
今年是卡夫卡逝世一百週年,但人們從來沒有忘記他的名字。在某種程度上,他所創造的荒誕與真實相互交織,敲開了“文學現代性”的大門,也啓發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與作者。
卡夫卡自1910年開始寫日記,到1923年爲止,這本書收錄了他寫於1910年至1913年的日記,我們可以在其中窺探親情、愛情、工作,靈感片段,以及心底的疲倦。這是一系列偉大作品的復調,也是一個文學世界最初的源頭。
《陌生的阿富汗:
一個女人的獨行漫記》
班卓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世紀文景,2024-9
我們中的許多人,關心阿富汗,卻又不真正瞭解阿富汗。從綿延多年的戰亂,到近期觸動人心的女性苦難,鄰國的名字在國人視線中時隱時現。也許回到二十一年前,我們能夠更加深入這個神秘國度。
2003年夏天,班卓獨自行走阿富汗,從北至南、從南至西地將阿富汗轉了一圈。她筆下的阿富汗,並不刻板,而是由一個又一個鮮活的面孔組成,“我寫下的並不是一份關於阿富汗的戰後調查報告,而只是我看見的在那裡生活着的人們的生活。”
《兒女風雲錄》
王安憶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 99讀書人,2024
依舊是上海,依舊是王安憶。
作爲中國最複雜的城市之一,上海幾乎有着永久的書寫價值。從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至當下,時間在街巷間流動而過,有的人生於此處生長,有的人生於此處凋零。從小小的舞廳,到千里萬里之外的異國,王安憶的筆觸大開大合,編織起一幅城市圖景、生活圖景。而在細微處,這則“上海故事”與以往的作品又有不同,折射着書頁之外作家的變化和時代的變遷。
《艾略特詩選: <荒原> 及其他》
[英] T.S.艾略特 著,裘小龍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雅衆文化,2024-9
距離T.S.艾略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過去76年;而他詩中的那個世界,人們也已經漸漸遠離。這本詩集以十二輯的篇幅,收錄了艾略特最著名的一批詩作。如同米沃什所評價的那樣,艾略特創造的那“一片灰暗、虛無、徒勞的風景”,依舊可以跨越一整個世紀,輕易地感染今天的我們。
《雲上六萬公里》
張昕宇、樑紅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 博集天卷,2024-10
張昕宇和樑紅,是許多人最羨慕的一對夫妻——“侶行”十五年,從駕車、駕船到操作飛機,從亞洲、北美、南美到南極,他們的足跡遍佈全球,他們的冒險和思考也成爲無數人瞭解旅行、瞭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當我們習慣了以影像的方式,加入他們的旅程時,《雲上六萬公里》則由文字的視角,帶來別樣的體驗。書如其名,從雲端俯瞰,六萬公里的行跡將人生的邊際一再拓寬,這或許更加接近行走最初的意義。
《漫畫人生》
[法] 讓-雅克·桑貝 / [法] 馬克·勒卡爾龐蒂耶 著,周行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24-9
或許你不認識讓·雅克·桑貝的名字,但很難不與他的畫作不期而遇。一個法國人,一個漫畫家,一個17歲被學校開除、19歲開始創作、一生樂觀的法國老頭。桑貝認爲“幽默可作爲無法忍受時的一種武器”。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誕生的《小淘氣尼古拉的故事》開始,桑貝不斷描繪小人物,描繪日常生活的靈動與溫和、甜蜜和憂傷。
《漫畫人生》收錄了百餘張桑貝畫稿,以及萬字的訪談稿,可以作爲了解這位世紀漫畫家創作之路的起點,也可以令熟悉桑貝的讀者,會心一笑。
· END ·
整理丨刀鋒時間
校對丨遇見
今 日 話 題
最近讀了哪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