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圍堵中國,救不了美歐經濟

美國和歐盟近日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就達成金屬關稅“臨時休戰協議”達成一致,並着手討論全球鋼鐵、鋁產能過剩問題。美歐的代表認爲,由第三方推動的過剩產能造成了市場的扭曲,對以市場爲導向的歐盟與美國的鋼鐵和鋁業以及這些行業的工人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他們決定,要以合作推動建立該行業的高標準,解決共同關切,並追究像中國這樣支持扭曲貿易政策國家的責任。

美歐的這份聯合聲明是個非常危險的舉動,不僅有挑起國際貿易大戰的嫌疑,還有可能斷送美歐等西方國家恢復經濟增長的努力,把全球經濟推向蕭條。

第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西方國家管制貿易的趨勢日益明顯。當過去推崇的由市場決定一切的“新自由主義”失靈時,它們發現自身供應鏈斷裂,對付疫情所需的物資往往來源於中國,因此擔心對中國的依賴太大。只有否定“新自由主義”,爲國家干預主義正名,才能恢復其對貿易的管制,進而重塑產業鏈。事實上,西方國家面臨的現狀是其多年執行錯誤經濟政策的結果,但它們又不承認錯誤,所以一定要找個“替罪羊”,武斷地把中國打造成扭曲國際貿易的元兇就成爲它們的“救命稻草”。國際貿易是個“你情我願”的事。若不是國際市場對鋼材、鋁材有需求,中國企業也不會擴大投資,指責中國故意扭曲市場純屬指鹿爲馬。

第二,把中國當作制度性競爭對手,或潛在國家安全威脅,並用管制貿易與技術出口的手段對付中國,這種做法很危險。如果美歐真想與中國競爭,完全可以按照市場競爭規則來,這種把中國“打造”成政治競爭對手,用意識形態相同性來塑造政治同盟,並用經濟手段來“制裁”政治對手的做法,非但解決不了其國內難題,還會製造出更多問題。兩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的教訓是,經濟危機造成的困難一旦轉化成貿易集團之爭,就會讓全球經濟每況愈下,問題變得無解,最終只能訴諸武力來討個“公道”。當今世界如果再重複兩次世界大戰前的邏輯,前景不堪設想。

第三,美歐遇到了經濟困難,不想與自己的重要貿易伙伴中國商談,卻想強迫中國接受某種“既成事實”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最終只可能毀了自己。從2008年以來,西方國家已經實行了前所未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但即使是名義負利率也沒能刺激經濟真正走出“大停滯”。幸虧美歐前些年跟中國的貿易還比較自由,還可以進口大量的廉價商品,對衝通貨膨脹壓力。今後,他們如果管制對華貿易,不斷以各種理由提高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關稅,其面臨的通脹壓力就可能失控。而美歐央行一旦改換貨幣政策,收緊銀根對付通脹,資本市場上巨大的泡沫就會破裂,引發比2008年更大的“金融海嘯”。退一萬步說,中國用出口換回大量美元與歐元,但考慮到美歐的主權債務情況,人們有權擔心,未來它們的償債能力不佳,會利用通脹和貨幣貶值來實際上減輕債務壓力,而中國則會遭受巨大的購買力損失。因此,中國向美歐出口實際上承擔了更多的匯率風險。美歐非但不感謝中國,還要對中國的貿易順差說三道四。

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最近撰文指出,“沒有中國的參與,美國在市場投資、產業鏈供應等方面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他的這番話是對美歐最近動作的最好迴應。不知那些貿易決策者聽懂了沒有。(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