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拼多多,理解拼多多,加入拼多多
貝克街探案官
作者:包可萌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美股拼多多一度漲超4%,市值到達1921億美元,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成爲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隨後的幾個交易日內,在阿里跌跌不休的襯托下,拼多多市值一直高於阿里。
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能引起市場關注,一是因爲拼多多起步晚,二是因爲拼多多天生自帶流量,“砍一刀”“百億補貼”等都是其初期引流的“不傳之秘”。
曾幾何時,上到99,下到剛會走,只要打開微信,極大可能會看見這麼一條消息,“在嗎,幫我砍一刀!”
這是對方想讓你幫忙助力,他有可能因此免費獲得鏈接內商品,你如果回覆“我沒有拼多多”,對方就會變得非常興奮,並告訴你趕緊下一個,因爲新用戶助力的力度更大,可謂“一刀勝十刀”,甚至在拼多多設立初期,只需要找幾(十)個新用戶助力,就可以分分鐘拿到免費商品。
對比之下,近幾年的“砍一刀”助力頗有耍猴之嫌,逐漸成爲拼多多讓app用戶免費宣傳軟件的營銷手段,甚至還讓用戶充當免費勞力的同時,給拼多多“數錢”。
01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拼多多設立初期通過“砍一刀”活動達到的傳播效果,是所有互聯網初創企業“窮極一生”希望達到的效果,甚至很多企業直到解散,都沒有真正實現這一傳播效果,即轉介紹,更古早期的說法,是“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互聯網時代的轉介紹,其實就是傳統營銷模式中的“老帶新”,通過口碑、信任,推薦給身邊人或者其他有需求的人,拼多多的“砍一刀”其實就是將這種古老的營銷手段數字化,但也不是簡單地讓用戶從“口口相傳”變爲“微信相傳”。這就不得不說清楚用戶爲什麼喜歡用微信替拼多多宣傳。
首先拼多多定位非常清晰,在阿里的天貓在一二線高端市場和京東搶破頭的時候,拼多多直接將目光聚焦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人羣,爲更明顯區別於天貓、京東的高端定位,拼多多更是無限誇大“助力免費”等標籤,迅速推出自己的品牌形象,形成錯位競爭。
其次是拼多多不吝於分享自己的流量,它會在分享時直接提醒用戶去微信平臺聯繫親朋,而天貓、京東甚至阿里面向下沉市場的淘寶分享鏈接到淘寶時,都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直到近兩年官方出手,要求各平臺直接“互聯互通”後,產品鏈接發到微信上的瀏覽體驗才略有提升。
與淘寶、京東相比,拼多多設立之日起,就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畢竟淘寶和京東的日活用戶加起來,也明顯低於微信,尤其是很多三線以下城市中上年紀的用戶,他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淘寶京東,但一定知道微信,因爲用微信跟在外地的子女打電話,可以“不花錢”。
當一個產品廣告在用戶超10億的軟件中轉起來,它的傳播效力是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這就是拼多多流量的第一桶金。
02 精準營銷,把握每一次流量紅利
拼多多靠“產品免費”發家,在近兩年特殊背景下,拼多多再次憑藉具有性價比的產品牢牢掌握用戶消費動向。
根據公司發佈的三季報,23年三季度實現營收688億元,同比增加94%,實現經營利潤167億元,同比增加60%,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爲155億元,同比增加47%,調整後淨利潤爲170億元,同比增加37%。
分業務來看,23年三季度在線營銷服務收入爲397億元,同比增加39%;交易服務業務實現收入292億元,同比增加315%,交易服務大幅增長,德邦證券預計主要驅動爲Temu海外超預期增長, Temu上半年GMV接近30億美金,23年三季度Temu銷售額突破50億美金,超過上半年總GMV,德邦證券預計在黑五、聖誕節等節日催化下,今年四季度會延續亮眼表現。
時至今日,拼多多還能維持這種高速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推出的高性價比產品,符合當前消費者消費選擇。根據23增加年增加7增加月的《中國消費洞察:樂觀中或更需謹慎》報告可知,受訪的中國消費者中有19%選擇直接轉向低價品牌。
同時該報告顯示,國內五一與十一兩大黃金週出遊單人消費金額亦有所降低,名創優品、拼多多、抖音等平臺性價比平替崛起亦體現消費者的決策更加謹慎。
性價比消費是消費者的選擇決策更加理性,並非簡單的追求低價、消費降級,在性價比趨勢的同時消費者並未放棄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即便未來消費信心迎來逐步修復,預期性價比的消費並不會被放棄,結合四五六線城市消費升級趨勢延續,預計定位性價比的品牌/公司中有望出現持續增長的潛力投資標的。
海外市場方面,Temu依舊瞄準下沉市場,某種程度上覆刻了拼多多在國內的方法。自去年9月上線以來,Temu已登錄北美、澳洲、歐洲、亞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爲主要區域。Temu在海外延續國內拼多多打法,一方面採取低價策略,另一方面大量投放廣告,包括贊助美國“超級碗”,從而快速拉新。
據公開資料,按照國界對主要電商應用的月度用戶和下載次數等進行分析,從10月份的全球整體用戶數量來看,亞馬遜同比增長4%,而Temu和SHEIN合計增長2.6倍,Temu和SHEIN美國用戶急劇增加,10月這兩款應用的用戶總計增至約1.1億人,1年內增至4倍,接近最大平臺美國亞馬遜的9成。從美國用戶佔全球的比例來看,Temu爲41%,SHEIN爲18%,均超過亞馬遜的15%。
今年黑五期間,Temu提前進入預熱期,大促時間長達42天,並推出“最高90%OFF”的折扣、每人200美金代金券+免費3件產品任選、滿0.1美元包郵、超過14未收到貨將免單、90天不滿意全額退款等,藉助黑五熱度+超低價格,在海外迅速增加曝光度。
從Temu超預期增長看海外消費趨勢:海外高通脹壓力下,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升,性價比消費景氣度較高。在高通脹背景下,美國利率上行,習慣信用卡消費的美國消費者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美國信用卡及消費貸款拖欠率持續提升。
在此背景下,美國消費者更加傾向性價比消費,中低端消費市場韌性凸顯。
03 便宜不一定沒好貨
回顧拼多多海內外發展史,精準的定位是其成功的關鍵,但更重要的是,拼多多足夠專一,足夠堅持。
除拼多多外,很多公司都用過低價和拼團策略,卻都因爲利潤率低而中途放棄,拼多多爲了保持穩定的利潤率,直接減少間環節,並選擇低成本製造廠商,利用團購模式提高了產品銷量,形成規模優勢後,實現“薄利多銷”的傳統銷售模式。
其實自拼多多設立以來,“便宜沒好貨”的質疑聲一直不斷,用低價打開市場後,拼多多也迅速引進各大品牌入駐,制定了“新品牌計劃”,並加大電視節目的廣告植入以及線下傳統媒介的廣告投入,試圖重新構建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同時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比如“一起拼農貨”等扶貧助農項目,根據拼多多2019年財報,公司2018年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累計觸達或幫扶17萬建檔立卡戶。
拼多多在農產品領域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產品的產地普遍是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這和拼多多最初切入互聯網電商的市場高度重合,公司通過其前幾年的市場口碑、經驗積累,做到了快速整合,將高度分散的農產品,迅速運送至消費者手中。
爲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拼多多還完善了監管體制,採取大數據監控及日常監督工作進行整合,強化對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的全面監督。而消費者最直觀的體驗,就是但凡收貨時遇到生鮮腐爛情況,平臺會直接給消費者退款。
雖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會讓商家有一定損失,但是也倒逼商家和平臺方在提升保鮮度方面加大研發投入。
不客氣地說,拼多多是當今市場上唯一一家將下沉市場當成主戰場的電商平臺,並依靠這個主戰場,逐步蠶食天貓、京東辛辛苦苦積攢的一二線城市高端市場,如果天貓、京東不正視下沉市場,它們以後恐怕只能服務那些“高淨值人羣”,而一個電商平臺把自己做成“奢侈品平臺”,那離沉默也就不遠了。
© THE END
本文僅作爲分享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由貝克街探案官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