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清明節的傳承密碼
(原標題:【地評線】荔枝網評:清明節的傳承密碼)
春風起,梨花開,又是一年清明時。連日來,在全國各地,人們通過默哀、獻花、追憶先烈事蹟等不同形式的祭掃活動,祭奠親人、緬懷先烈,不論是家風傳承還是家國情懷,都寄寓在這祭掃中。
清明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着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我們在年復一年的節日儀式中過清明,在傳承中堅定文化自信,汲取前行力量。
清明,教會我們不忘本。今日之中國,山河壯麗、繁榮昌盛。這是無數先輩努力奮鬥建設的,更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已。清明節,人們追根尋祖,回到故土祭掃,追思故去親人的過往和教誨,既是孝道親情,也能喚醒整個家族共同的親情記憶,增強整個家族的凝聚力。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一代代人緬懷先烈,重溫他們的英雄事蹟,激發整個民族的家國情懷,增強愛國之情。這些情感記憶不斷沉澱、傳承,並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血脈之中,形成中華兒女認同的情感基礎。
清明,教會我們奮鬥當下。清明不僅僅是對逝者的緬懷,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啓示。哀思先人,讓我們涵養感恩之心,深感今日幸福來之不易;關照現實,讓我們思人省己,爲明日幸福生活砥礪奮鬥之志。古諺雲,清明前後,點瓜種豆,這一特殊的日子吹響了勞動的號角。田野裡,農民搶抓農時,辛勤勞作;工廠裡,機器開足馬力,抓緊生產;市場裡,商販們擺好貨品,賣力吆喝……各行各業的人們用汗水澆灌着希望。緬懷和紀念是爲了更好地反思和前行,我們要把先烈的精神外化於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鬥。
“爲什麼要過清明?”也許每一年,總有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清明,一個有關傳承的日子,任時光匆匆流淌,它厚重的精神和文化印跡不會被消磨。不論是家風家教,還是家國情懷,這些都是一代代人在清明中凝練的情感密碼,更是我們不斷邁向幸福生活的密碼。
天清氣明,楊柳泛青。清明將至,願你我不負時光、不負年華。(劉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