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政策阻經濟發展?《致富的特權》看央行茶壺裡的風暴
央行臉書粉絲團在4月9日貼出一篇貼文名爲「總裁給央行同仁的一封公開信」,當大多數人還在丈二金剛,摸不着頭緒時,財經界部分人士卻暗指,央行「茶壺裡的風暴」已經公開化了。而央行這篇貼文,雖不明說,暗指的就是由三位現任與前任央行理事,以及一位財經雜誌研究員共同執筆,並由現任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撰文推薦序的《致富的特權》這本書。
央行「茶壺裡的風暴」?
《致富的特權》這本書指出資產泡沫疑慮、房地產價格飆升、企業抄短線不務正業與殭屍企業逐步增多,這些是臺灣極低的利率所造成的後果;產業升級受阻、人才外流、薪資競爭力低是干預匯率的後果;過高的外匯存底阻升新臺幣升值;盈餘繳庫造成低利率與幣值貶值、央行印鈔救國、稅制扭曲與央行失去獨立性。這些在臺灣未見對央行的批判,大約是這本書所言二十年來,我們付出的貨幣政策的「代價」,言下之意這「代價」真的很高。
一時之間,這本書洛陽紙貴,關於這本書的討論正反兩面都有,作者羣也在媒體上以12題問答回答大多數人的疑問。
同時,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亦在4月30日在清華大學受頒名譽經濟學博士時,以演講詞轉了個彎進行駁斥,然筆者也在5月4日撰文「你相信嗎?每百戶只有26戶辦房貸」指出,臺灣每百戶只有26戶辦房貸的說法顯與事實不符,均未見中央銀行進行澄清,顯與央行過去的作風不同。
央行與前任總裁均不選擇正面回擊與交鋒,的確不像過去中央銀行的作風。然央行引用美國第26任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一段話,前後談了兩種人,一種是「評論之人」,也就是在文末提的「冷眼旁觀而不須承擔成敗的人」,以及實際在場上「打拼之人」(應爲『打拚』之筆誤)。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圖/記者林敬旻攝)
以這兩種人進行隱喻,明眼人大概知道央行所言爲何?但是,話說穿了,不管再怎麼隱喻,不全都是中央銀行的人嗎?所以,才叫「茶壺裡的風暴」!
「茶壺裡的風暴」尚未結束,央行在6月17日公佈「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以「澄清稿」的方式首次正面澄清《致富的特權》這本書中的錯誤,卻僅單單指出原書在115頁到125頁,這11頁中以下四點「錯誤」(臺灣央行的內外帳再分爲三點,共計七點),針對其它的批判,並未見一併一一「澄清」。
一、隱藏的鉅額外匯存底
二、價值近 3 兆臺幣的換匯交易
三、臺灣央行的內外帳
四、央行財報缺乏外部審計
「澄清稿」僅針對外匯存底的說明進行澄清,這似乎另有「弦外之音」,難道「現在」的央行僅對外匯存底這四點進行澄清,卻對「過去」的央行其它貨幣政策的疑問,反而卻置之不理?這就是我說的「弦外之音」!
彭淮南影響臺灣經濟?
《致富的特權》這本書簡單來說我有一個心得,對於這本書的副標題「二十年來我們爲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的這枝箭指向彭淮南在位時的貨幣政策,是臺灣二十年來經濟發展之所以被扭曲的主因。
然總體經濟之所爲總體,代表影響經濟的環節與因素很多,筆者認爲彭淮南當時貨幣政策,的確對臺灣的總體經濟發展一定有所影響,但是否爲高房價與低所得的等主因,這當中的因果關係還是更細節的討論,無法直接歸因爲彭淮南的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但匯率政策我就認爲央行斧鑿痕跡很深,但央行怎會承認?
▲《致富的特權》旨在劍指央行長期的低利率貨幣政策。(圖/翻攝自博客來)
熟知貨幣銀行理論的朋友都知道,央行可以透過「存款準備率」、「貼現窗口」、「公開市場操作」與「金融機構轉存款」這些工具進行貨幣政策的操作。
彭淮南於《中央銀行季刊第29卷第3期》中的「中央銀行之功能」中提到M2年增率大都控制在目標區內,通膨率維持在低且穩定水準、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中新臺幣匯率走勢相對穩定與外匯存底遠高於各種適足程度之標準來說明央行的貨幣政策相對是穩定的。
▲央行前總裁彭淮南。(圖/央行提供)
以大家最容易質疑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爲何長期滑落,央行兩位人員陳佩玗和田慧琦寫了篇「影響中長期新臺幣實質有效匯率因素的探討」,認爲是「受國內外相對生產力、相對貿易條件、相對政府或國內消費及相對經濟開放程度等因素影響」。
但REER長期滑落,卻也暗指了臺灣長期物價偏低,以致於用購買力平價進行比較時,臺灣的某些總體經濟表現都會比較「突出」的事實。
出版界的朋友問我,美國聯準會主席保羅‧伏克爾(Paul Volcker)寫了本《主席先生:聯準會前主席保羅‧伏克爾回憶錄》有無興趣看?就現在我的看法,我倒認爲14A總裁彭淮南寫回憶錄的話,全世界會更有興趣!
熱門點閱》
► 鍾文榮/紓困4.0 既患寡又患不均 看得到卻吃不到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