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走向國際!中原大學師生攜手為地方找出「看不見的大象」

圖/陳軍杉 攝影

「設計翻轉,地方創生」是近年的熱門話題,大學扮演的角色已不只是提供高等教育,還要思考如何發揮所長、跨域串連,成爲一所符合時代所需的大學。中原大學於霄裡、卓蘭、大海等社區長年耕耘,堪稱爲「USR模範生」,讓大衆看見,大學生能做的遠比想像的更多!

中原大學致力地方創生,推動「一埤塘、一學校、一社區」,打造桃園城市特色。 圖/中原大學 提供

超前佈署20年,打造桃園特色「埤塘學」近年桃園市政府攜手民間團體積極推動「守護埤塘」政策,而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陳其澎教授已經帶着學生實地考察、進行埤塘研究,現在更透過大學USR計劃,給予地方全力支持。

擁有「千塘之鄉」美名的桃園,從航空照片可見一口一口的埤塘,存在超過一百年,在地人卻視而不見,是名符其實「看不見的大象」。陳其澎教授認爲,埤塘具有水利灌溉功能,是地方產業、廟宇系統的支撐,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應現今的極端氣候,埤塘更具有蓄洪防災、調節溫度、減少熱傳導的功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資產。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陳其澎教授於20多年前已開始進行埤塘研究。 圖/陳軍杉 攝影

政策面窒礙難行的,就由大學來發動引擎!陳其澎教授以工作坊的形式,帶領學生重新檢視城市開發的各種可能性。保存歷史人文與都會區開發是否能夠雙贏?科技園區內的埤塘若保留原貌、不填土蓋工廠,是否更符合國際ESG趨勢,還能爲企業節省碳費?學生在過程中互相腦力激盪,學習解決問題,也訓練團隊合作。

經過多年深耕,桃園已打造出專屬在地的「埤塘學」,陳其澎笑着說,「從基層生態教育、城市開發、經濟發展,到IOT物聯網、AI大數據,埤塘什麼都能教!」中原大學也以「一埤塘、一學校、一社區」的方式,協助桃園多間國中小編制埤塘特色課程,將學校附近的埤塘變成教室,帶領學生關注環境與社會議題,學生回家後影響家人,進而將埤塘教育擴散至社區,併發揮社會影響力。

中原大學把埤塘變成教室,帶領學生關注環境與社會議題。 圖/中原大學 提供

開拓視野,全世界都是我的永續練習場中原大學USR埤塘計劃不只點亮桃園城市特色,也將觸角延伸至國際。馬來西亞的「冷嶽河流域」爲錫礦坑積水而成,地理風貌和桃園有相似之處,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與QS世界大學排名前300名的UCSI大學,自2019年開始合作推動工作坊,將兩校學生混在一起、分成不同組別,透過實地訪查探討城市問題,團隊共同尋求解方。

UCSI大學建築學院張集強副院長表示,國際交流讓本地學生可以透過外地人的角度,客觀檢視問題,並融合本地學生的思考方式,產生創新火花。他認爲,「國際交流容易有觀念上的落差,需要討論、溝通、整合觀點,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訓練;學生也能結交到異國朋友,工作坊結束後可以繼續在網路社羣中互動,讓異文化衝擊持續發酵。」

中原大學與馬來西亞UCSI大學進行國際交流。 圖/中原大學 提供

大學4年一定要體驗一次!讓USR成爲青春的熱血回憶張副院長鼓勵大學生把握在校期間,累積地方創生經驗,爲自己的職涯賦能。他指出,現代社會發展速度快,學校教的知識已經跟不上環境變化,大學教育必須和社會接軌,透過開放式教育打破圍籬。同時,大學生也能透過學術理論角度,突破商業盲點,提供業界開創性的思考,「業界對學生有包容度,這是在職工作者無法體驗到的。」

陳其澎教授也表示,大學生投入地方創生,除了能夠爲地方帶來改變,更能翻轉自己的人生。「透過這種訓練過程,學生會變得比較願意付出,他們會把獨一無二的經驗記在心裡,用開放的視野繼續去尋找『看不見的大象』,當他們找到了,就開創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