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精兵的奮鬥青春

導彈精兵聞令而動,奔赴戰位。劉明鬆/攝

“寧讓人才等裝備,不讓裝備等人才……”近日,在火箭軍某旅禮堂內,一場“導彈精兵·先鋒模樣”情景課拉開帷幕。伴隨着鏗鏘旋律,一衆高級軍士分享成長故事,贏得了現場官兵雷鳴般的掌聲。

“八一勳章”獲得者、一級軍士長王忠心退休前就是該旅的高級軍士。像王忠心一樣,該旅數十名高級軍士組成的導彈精兵羣體,紮根導彈陣地,鐵心向黨、精武礪劍、擔當有爲,引領帶動身邊官兵以昂揚姿態投身導彈事業,奮力託舉大國長劍騰飛九天。

鐵心向黨

“鑄牢忠誠,就好比咱發射車的‘方向盤’,只有把準了、把正了,纔不會跑偏……”南國冬日,該旅“紅劍講壇”開講。發射架下,三級軍士長張安全和新號手暢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心得體會,引起大家的共鳴。

在訓練中,新號手被張安全的過硬技術折服——蜿蜒盤旋的山路,他駕駛導彈戰車,尋找最佳入彎角度、掌握最好換擋時機,一個個動作一氣呵成,佔領陣地“一把到位”。

2024年,在上級組織的“特駕尖兵”比武中,張安全脫穎而出勇奪第一。入伍以來,他苦練戰車駕駛技能,安全行駛數十萬公里,參與實彈發射等重大任務,編寫百餘條操作細則,爲大國重器保駕護航。參加集訓的一名新號手說:“張安全班長對黨的創新理論知行合一、學用一致,爲我們樹立了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示範。”

投身壯闊的礪劍征程,這是張安全軍旅的縮影,也是高級軍士羣體的生動寫照。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科學指引下,一衆高級軍士把“黨叫幹啥就幹啥”的莊嚴承諾,化作“導彈聽我話、我聽黨的話”的行動自覺。

在戰略導彈部隊,親手發射導彈是每個火箭兵的夢想。那年,旅裡執行實彈發射任務,爲了爭取“上場”機會,一級軍士長唐興春帶領單元自我構設特情場景,每天操作數十甚至上百遍,可臨近發射窗口,考覈總評第一的唐興春所在單元卻在隨機抽點中與發射“點火”失之交臂,他們“叫打就打、叫撤就撤”,堅決服從甘當“備份”。

去年,全軍優秀士官、一級軍士長宋慶林服役期滿30年,面臨兩難的選擇。“這些年部隊任務重,與你和孩子聚少離多,最虧欠的就是你們了。”他對愛人說,“連裡又分來幾個新兵,我想帶帶他們再走。”愛人非常理解他,無奈地說:“老宋呀,你這輩子都離不開導彈、捨不得你的戰友。”

和宋慶林一樣,近3年來該旅6名一級軍士長服役期滿,面對使命感召、單位需要,主動選擇繼續服役。近年來,這個平均黨齡16年的高級軍士羣體,將對黨忠誠的錚錚誓言,兌現成一次次人生選擇,寫下一條條任務履歷,21人被上級表彰爲優秀共產黨員。

“王牌號手”

有一年,該旅奔赴陌生地域執行實彈發射演練,遂行任務的幾個分隊剛剛經歷調整,不少操作骨幹被充實去了新單位。能不能圓滿完成任務,很多人心裡有些打鼓。

戰風沙、鬥嚴寒、比技能、拼作風……20多名高級軍士組成任務攻堅小分隊,帶領大家成功將導彈送上藍天,以點火時間準、準備時間短、發射精度佳的成績,圓滿完成任務。

有一次,火箭軍組織的同型號部隊對抗比武在實戰化環境下激烈展開。面對多支“強勁對手”,該旅高級軍士羣體發揮主體作用,帶領所在班組,從衆多發射單元脫穎而出,勇奪半數以上課目比武第一。

“在老班長們眼中,備戰強能永遠沒有終點。”這是該旅官兵對高級軍士羣體的一致評價。三級軍士長李闖,這些年來執行了百餘次任務,從未下錯一個口令、出過一個差錯;二級軍士長趙磊4次參加機房改造擴容,整編數萬根線纜,值班保障30餘項重大演習演訓,從未出錯……在零失誤、零差錯的背後,是高級軍士們夜以繼日的刻苦鑽研。

“高級軍士們能吃苦、肯吃苦、願吃苦,苦練武器裝備操作本領,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辱使命。”該旅技術室領導表示,由於裝備的更新換代,很多高級軍士都經歷了數次換崗,但只要部隊有需要,他們隨時準備再次出發。

那一年,全旅換型武器裝備,進入能力重塑的調整期。作爲基層部隊專業班組帶頭人,高級軍士羣體成爲第一撥兒面臨專業再學、崗位重定等考驗的官兵。

原本是專業領域的“大拿”,需要重回起跑線變成“小白”。已是技術尖子的一級軍士長汪志峰,積極適應身份轉變,向營連領導請纓,選擇最難懂、最複雜的一個專業。他一邊惡補電路設計、仿真應用等知識,一邊參加見學、跟訓等任務,“啃下”一張張晦澀的電路圖、原理圖,重新苦練新操作本領……數月之後,他成爲換型後所在專業第一個獲取上崗資格證的號手,又第一個跨入新專業技術尖子行列。

在這場裝備換型考驗中,高級軍士人人交出合格答卷。他們組成一個個“攻堅班”,探索“一令一圖”專業學習訓練法,編寫100餘部教材教範、製作700多堂教學微課,助推全旅戰鬥力生成周期大大縮短,爲實戰能力躍升提供硬核支撐。

“手握國之重器,心中就要立起打仗標尺。”該旅高級軍士羣體自覺瞄準強敵對手,苦練專業本能,鍛造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王牌號手”,成爲旅隊備戰打仗的“刀尖子”。

向戰育才

4年前,一級軍士長陳志遠站在了一個新起點上。從即將退休的“八一勳章”獲得者王忠心手中,他接過班長的接力棒,也接過沉甸甸的責任。

陳志遠所在分隊駐守在偏僻大山裡,官兵們是名副其實的“守山人”,他們秉持“前是山後是山,心中責任重如山”,忠實履行職責任務,爲大國長劍“體檢”,交出合格導彈。

反應“零時差”、操作“零差錯”、數據“零誤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陳志遠以優異表現成爲全旅響噹噹的“操作王”“排故王”“示教王”,帶領全班榮立一等功。

同在大山裡堅守的一級軍士長牛永春,祖輩父輩是家鄉遠近聞名精通“把脈”的老中醫,他卻選擇給導彈“把脈問診”,連續10多年被評爲一級操作號手。

牛永春先後6次換崗,換崗一次離危險就更近一步。“坐在火山口,既需要高超精湛的技能、一往無前的勇氣,也需要科學的態度、嚴實的作風。”每次上崗操作前,他都要給大家念念“緊箍咒”,細緻排查官兵心理狀態、防護準備。

新兵小李忘不了那次“緊急叫停”——“你爲什麼不戴好防護面具?不要命了!”進行檢驗性操作時,小李沒有按要求做好防護,牛永春發現後立即叫停,重申“防護不合格不上崗”等禁令,要求他“停訓學好規定規程再上崗”,也讓安全“紅線”深深烙印在官兵心裡。

口令一個不漏、狀態一個不漏、應急物資一個不漏……他帶領官兵立下的“鐵規矩”,成爲官兵操作的“寶典”,也把令人生畏的高危崗位打造成讓人放心的安全號位。

“我們高級軍士就是要當大師傅,帶出好徒弟。”一級軍士長唐興春從軍20多年,被評爲火箭軍管理型軍士人才。他曾在3個連隊工作,擔任4個班班長,先後帶出7名高級軍士徒弟、20多名操作號手、100多名發射車司機,用實際行動做到了“既是排頭兵,又是兵教頭”。

三級軍士長高真勇入伍後被分在唐興春的班裡,當兵第七年,唐興春推薦他成爲班長,自己成爲普通一兵,理由是“要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入伍第八年,根據單位崗位需求,高真勇轉崗爲特裝車司機,一級軍士長單志軍負責教授相關專業技術,老班長的嚴格要求爲高真勇勝任新崗位打下良好基礎;進入新營隊後,一級軍士長張繼國作爲營裡資歷最老的特裝車司機,熱心地幫助高真勇解答專業問題……在一位位老班長的指導幫助下,高真勇成長爲一名優秀軍士,練就鐵路裝卸載一次成、夜間佔領陣地一把準、野外複雜道橋一次過的硬核本領,圓滿完成實彈發射、閱兵、作戰值班等重大任務。

“只要好好學,我會的你們都會!”如今,高真勇在自己的崗位上也帶出一批骨幹人才。年輕戰士小周如今是高真勇所在班的副班長,專業班組的指揮號手因病休假,高真勇主動推薦他承擔指揮任務。

從號手到指揮,專業跨度很大,缺乏經驗的小周在多學、多問、多請教中成長。“高班長非常耐心,給我講解每一個要點、回答每一個問題。”在高志勇的幫助下,小周順利地完成了指揮任務。

“一聲‘班長’重千鈞。”這個高級軍士羣體中80%以上戰士擔任班長,個個都是基層分隊的專業教練員,發揮“人才酵母”輻射效應,助力官兵大大縮短成長週期,爲部隊帶出上千名骨幹人才,近百人走上營連主官崗位、數百人擔任班長骨幹,爲部隊建設發展提供了硬實支撐。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