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散文】舒國治/門外漢的東京(下)

鬼子母神堂院內的週日市集。(圖/舒國治提供)

4. 街景

最教我永遠看不膩的,是街景。就只是這兩個字,街景。

它包含街道的開展法,像建在坡度上或建在彎弧的地勢。也包含街面上房子或店家的特有性格,於是町家有町家的趣味、隅丸建築有隅丸建築的美(在轉角上建成圓弧的造型)、看板建築(像是美國商業街面上falsefront)有看板建築的吸睛功能……

更包含無數的各種店家所售物品所呈現出來的意趣。他賣的是什麼,便弄出他要你注意的景樣。比方說,赤阪某條街上,突然出現一個招牌「白碗竹筷樓」,似是北京菜。名字起得那麼雅,店招的黑底白字是那麼樸素卻又有自信,教人聯想清末民初那些古城如開封或杭州(像胡慶餘堂巷子裡會有的)或許能看到的景象!

有的標明瞭是「小物」,有的標「着物」,有的標「和物」、「和小物」、「和裝服飾」、「和裝小物」、「江戶風物品」、「江戶民藝品」(這些以「淺草仲見世」店家爲例)……太多是完全不見得用得上,但就是極教人佩服良久的古意「店景」!

也就是說,在東京走路,眼睛的工作早就多得不得了、豐富的不得了矣。

如你走在三、五條小路上,一下子出現了吳服店,不久有金物店,再不久,有疊(榻榻米)店,走不遠,有米店,海苔店,水果蔬菜店……再往下去,有「湯屋」(洗浴場),不久有履物店,有甘味店,然後還有餐館,有的只叫食之處,有的直接說是某某丼,便是蓋飯,有的是蕎麥麪,有的則叫割烹,便更高檔一些……

再加上某某病院(建築會顯出氣勢),接着有小學校,有公園。

這些諸多景緻,便是日本最動人的街景。

當然前說的榻榻米店、吳服店、湯屋,甘味店等,只是更充滿古風罷了。

也正因古風,我們華人在自己的城鎮所看不到的、所十分嚮往的,便常在日本滿足了。

也因爲街景對我已很夠用了,造成我皆是站在門外觀望,也發展出我的門外漢哲學。且舉一例,我甚少進美術館或博物館。乃爲了不用「進入」。也爲了不大願再花氣力去細看展品。並且也爲了,有一點不怎麼想做「內行」。甘於做一個泛泛之人!這就像我少年時不怎麼樂意讀書,只一心望著書名、泛視著書封面、稍稍翻開幾頁瀏覽幾行就已感到夠了的那種懶惰鬼習慣!

古典的錢湯。(圖/舒國治提供)

5. 走路是在東京最奇特的修行

東京註定要教人走無盡的路,於是來此以走路來修身養性、來鍛鍊身體、來恢復病體、來拋開世務純粹做「苦行僧」……都是舉世最理想的地方。

一天中要走個一、兩萬步,太容易了。並且在東京的走,還帶着許多的用眼、用心神,調動記憶、調動學養,享受知識、享受美感,尋求好奇、挖掘答案,於是不純是耗腿力、流苦汗,倒反而是全方位的揮灑心與力,這種養生,別處何能做到?

且說一事。我很喜歡到西郊的「小金井公園」去看「江戶東京建築園」。

江戶東京建築園最好的是,你會在十幾幢房屋中專注的盯着看,看着看着,會入了神。當再換至下一處,你纔可能轉換另一口氣。這一當兒,你可能覺得稍有一點累,便也可以在公園中歇一下腳,放眼見大樹千章,常間有猶未落盡的紅葉,甚至遠方有金光閃爍的銀杏,倒也心曠神怡。其實沒坐多久,竟然疲意已消。

小金井公園相當的安靜,大樹也相當多,卻沒啥遊人。倒是有中學生模樣的選手在練跑步。一波一波的,每波三四人。

日本有太多地方,你來,對着那些景,一幅景一幅景的流過,漸漸的,竟然出了神。像是隻爲你自己在想你個人的事。它不斷有流動的景物在你身旁經過,你未必在觀光,倒像是在冥想。

並且你不是刻意要冥想,是冥想自己會在你身上發生。

人得到樂趣,常是腦筋盯着某事(如觀影、如聆樂、如讀小說……)較久後,身體內部產生變化;這變化是一種high的感覺,像是高興,或說快樂。這種時機,最是珍貴。你會想從沙發上下來,手舞足蹈一番,或是想套上鞋子,下樓去走走什麼的。

還有一種類似蓄養這種high的方法,便是在外頭找東西觀望的走路。以走路的移動來完遂「閱讀」「鑽研」「探求」這種過程,會很多方位的達到我說的腦筋裡的high意。

可見養生是最好也把養心同時來做。

而要大量的有張望式、閱讀式、鑽研式、探求式的走路地方,有這麼一處,東京。

但要把握那種「初次撞上」的珍貴驚喜!就像有一次我天一亮竟來到井之頭公園。先是四處泛看,愈走愈遠,大盛寺近處佳景也探了,它往下的階梯也細賞了,銀杏的燦爛也收在眼裡了……走着走着,沿着井之頭池北面貼着坡下的覆滿落葉的泥土地走路且心道怎麼會如此舒服!這種落葉土地能教我把腳何其有幸移走於其上,太了不起也。花錢也買不到這樣的路面!世事誠如此,花錢買不到的佳物其實極多。

一邊走,一邊聽腳下的沙沙響,間有幾聲烏鴉的啊啊啊啊聲!

這個公園,很不錯,而你走着走着,竟是想我們人一生在各處東看西逛,是挖掘出什麼樣的課題?有一處地方教你會想些別的,也是極美妙的。(下)

產自各地的生蠔。(圖/舒國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