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能人才成長“天花板”

全國首部關於技能人才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將於7月1日起施行。製造業大省廣東率先出臺法規,直指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中的種種隱形“天花板”現象,用立法的剛性約束推動破解技能人才發展的瓶頸問題,爲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製造業當家提供保障。

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但缺口較大,特別是高技能人才與產業需求間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只有打開人才成長空間,才能打開產業發展新空間。如廣東擁有技能人才1979萬人、高技能人才690萬人,均居全國前列,但仍難以滿足孕育新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需求。因此,在圍繞新質生產力佈局產業鏈的同時,務必着力完善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

今年年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7部門發佈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新培育領軍人才1.5萬人次以上,帶動新增高技能人才500萬人次左右。目標能否實現,取決於新舉措能否解決束縛技能人才發展的老問題——誰願成才?誰來育才?如何用才?

對於這些問題,近兩年的改革實踐已形成不少好的經驗措施,如“新八級工”技能等級設置、企業新型學徒培養模式等。廣東此次出臺全國首部技能人才地方性法規的意義在於,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爲法規制度,推動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協同,有效貫通並拓寬技能人才發展路徑,對各地推動技能人才發展具有借鑑意義。

首先解決“成長通道”這個源頭問題,讓更多人樂於加入技能大軍。廣東一方面打破“天花板”,將從學徒工到首席技師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固化爲制度規範,讓技能價值體現在工資條上;另一方面搭建“立交橋”,規定建立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學歷的雙向比照認定製度,破除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貫通發展的壁壘,用“技高者多得”的激勵導向和良好職業前景吸引年輕人。

其次解決“誰來培養、如何培養”的問題,打造與產業共成長的技能人才隊伍。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專業設置不合理等問題,關鍵在於突出企業的培養主體地位。近年來,廣東全力推動校企合作,構建了以華爲、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爲鏈主的產教評融合技能生態鏈。此次通過立法向企業進一步放權,明確構建以行業企業爲主體、職業學校爲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培養體系,支持鏈主企業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和學校建立集招生、培養、評價、就業於一體的技能人才供應機制,推動產教評技能生態鏈落地見效。

最後回到“用好人才”這個落腳點,讓就業用工成爲技能人才發展的“指揮棒”。企業培養、使用技能人才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在於沒有從中得到實惠。廣東此次立法,既着眼解決企業“缺人才”難題,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等支持,激勵更多企業投身技能人才培養;又着眼於解決企業“留人難”問題,規定高技能人才可納入人才引進、直接落戶、事業單位招聘等範圍,爲企業穩才留才增添砝碼。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技能人才至關重要。探索建設多樣化的技能型企業、技能型城市,在全社會營造崇尚技能的濃厚氛圍,才能讓技能人才早日迎來“黃金時代”。 (作者:鄭 楊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