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在遊戲領域“上崗” AI重塑互動娛樂行業|直擊ChinaJoy

《科創板日報》7月28日訊(記者 黃心怡)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2024 ChinaJoy)26日在上海火熱開幕。近年來,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了全球AI產業的新一輪熱潮,而遊戲行業無疑是最佳的落地場景之一。

騰訊公司副總裁張巍表示,如今,人工智能在遊戲領域已經成爲研發“標配”。從最近的產業調研看,約八成受訪者認爲AI技術促進了整體項目的提質增效,讓生產效率提升超過20%。

“例如,我們在今年推出了新的自研AI引擎,具備3D圖形、劇情、關卡等多種AIGC能力,能夠讓遊戲場景製作、內容生成等領域的部分工作效率提升40倍以上。”

本站公司副總裁龐大智也指出,僅僅一年,AI已經走出實驗室、正式“上崗”開工,成爲當下必不可少的新質生產力。一個小細節是,僅在開源社區GitHub上,在2023年發佈的人工智能開源項目,就有6萬個,數量是2022年的3.5倍。

龐大智透露,本站遊戲在《蛋仔派對》、《逆水寒》手遊等產品中,基於智能語音、動畫、NLP等AI技術,已有不少嘗試。其中,基於AIGC打造的樂園地圖“萬能生成器”,已被5300萬玩家所使用。在AI技術的加持下,《逆水寒》手遊玩家,可以隨時“路遇”一羣沒有固定劇本、會自主思考的智能NPC。

龐大智預測,今後在遊戲裡,碰到幾乎和真人無異的AI角色,會是大概率事件。

清華大學教授黃民烈認爲,AI時代的智能體需要兼具智商和情商,既具備機器智能又具備類人智能。他介紹,目前正與本站遊戲合作實現遊戲NPC擬人化,創建大量增加遊戲深度玩法的角色,將NPC帶出遊戲,發生真實世界交互。這些NPC可以自我感知遊戲狀態,動態生成虛擬角色的行爲和對話。

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田灼在會上分享了一組數據:超60%的創作者在使用生成式AI,78%的AI用戶在工作中使用個人AI工具,人們在工作使用AI,比2023年增長2倍。

田灼認爲,AI重塑互動娛樂行業主要從六大方面,分別爲內容創作和策劃、自動化生產和後期製作、用戶參與互動和個性化、內容發現和分發、自動化生產和後期製作、增強的分析和洞察力,在配音、文本轉視頻、翻譯、內容總結、內容審覈和安全、文本語音互轉、圖像替代文本、個性化推薦、定向營銷內容生成等內容創作和生產上已有較廣泛的使用。

生數科技CEO唐家渝分享了多模態大模型在遊戲娛樂行業的應用。他介紹,國內首部AI製作3D動畫短片《最後的機器人》,其超過200張概念圖在3小時內基於AI自動生成,超過500+模型在5天時間完成所有建模,一週完成整支動畫的製作,製作效率提升3倍。

談及當前的大模型落地,格靈深瞳董事長趙勇則表達了冷靜的態度。“大家對AI的期待值很高,但落地仍處於早期。比如,美術方面在初期創意、原畫過程中缺失有一定的幫助,但落實到生產中,尚存在不小的挑戰。”

趙勇介紹,在遊戲策劃、整個故事傳遞的體驗方面,行業用戶對效果的要求很高,目前AI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遊戲能不能成功,有一個詞叫入魂。這代表着遊戲爲玩家帶來的體驗是不是上漲。目前大模型的能力距離這個標準還相差較遠。技術公司需要和產品公司更緊密地坐在一起,以更好地降本增效。”

整體而言,趙勇對大模型未來發展的態度是審慎樂觀。“審慎從短期角度出發,而樂觀是長期的。”

盛趣遊戲技術中心AI負責人李鋒也表示,大模型技術雖然在不斷精進,但是遊戲開發非常複雜,需要模型提供方能提供更多“掰碎”的功能,提供更高的靈活度和可控性。但他對大模型在遊戲行業的落地保持較爲樂觀的態度:“未來一兩年就會有落地開花。”

對於近期全社會熱議的AI替代人的話題,世紀華通總裁謝斐則呼喚 “鬆弛感”,給人文應有的關懷和尊嚴。

謝斐稱,科技進步確實造成了一定的就業壓力,這個壓力不僅在於暫時失業的人,也讓上班的人產生了焦慮。她呼籲,在關注科技快速進步時,也十分有必要去平衡它與人文關懷的關係,這關乎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她認爲,在當下的階段,更應該花時間來尊重人的創意能力。目前,世紀華通旗下的盛趣遊戲雖然已經引入了AI工具,但是原始創意和最終成品最終還是靠人來完成。即使面對當下經濟的不確定性,世紀華通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對新人的培養。謝斐相信,對科技發展要講求長期主義,那麼對人才的培養同樣講求長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