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祭農林22條攬人才 農委會坦言難擋退休人士赴陸
今(17)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上介紹「農林22條措施」,臺胞與臺企可在大陸農林業領域申請補助並參與技術創新研發。(本報系資料照)
大陸自3月起暫停輸入臺灣鳳梨,今(17)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記者上介紹「農林22條措施」,臺胞與臺企可在大陸農林業領域申請補助並參與技術創新研發,但不少人質疑是「農業統戰」;農委會表示,針對我核心農業技術研發人員,依法到大陸都要經過覈准,但也坦言,管制只針對在職公部門人士,退休人士無法可管。
爲了深化臺企與農墾企業的合作,大陸推出「農林22條措施」,支持臺胞參與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畜牧水產養殖等多個領域的建設經營,並投入技術創新與研發,但是消息一出,不少臺灣人認爲在禁止鳳梨後釋利多,是農業統戰的手法。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臺灣有「在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審查原則」,名列禁止赴陸投資項目共409項,鳳梨產業就是其中之一,也會滾動式檢討409項的調整必要。
然而技術在人難以防範,是否會是變向的技術外流?陳駿季指出,技術是搭配品種,除非連品種都帶到大陸,否則我們技術搭配對岸的品種,以研究角度來看,估計調整到適合當地品種也要2至3年。
另外這22條鼓勵技術人才去做技術研發,大陸一直以來也試圖挖角,既然對岸釋利多,臺灣有什麼方式來留住人才?
陳駿季分析,目前是針對核心農業技術的管制,所有參與研發的人員赴陸都要經過覈准,試驗改良人員出國也要透過許可制,學術研究單位人員只要涉及核心科技也視同管制名單,這部分已和教育部和科技部討論。
問到,退休人員、退休的水果產業加工業者等若被重金挖角到大陸和東南亞,是否也有相關管制?
陳駿季坦言,人員管制只是針對公部門,投資管制是針對產業,一旦退休後脫離公部門就屬於一般人士,將不再歸屬管制名單,只能告訴他們帶着專業技術赴陸對國內產業並不好,不過去其他國家的管制就相對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