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0年靠「走出去」突圍! 牽動全球強權政經地位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撰文/沈中華
最近十年,中國積極「走出去」,關注亞洲事務並與其他亞洲或更多國家進行合作。本文討論走出去這戰略,對經濟、財務、政治與外交的影響。然而討論走出去這策略,必須同時討論金錢的回報率與非金錢的報酬,如果只看當下金錢報酬,大概很少一箇中國的對外政策值得執行,重要的是要觀察非金錢的報酬。
令人驚訝的是,最近十年,第一個提「新絲綢之路」觀念的是美國,但其內容與中國一帶一路大不相同。2011 年7 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 蕊在印度參加第二次美印戰略對話期間,第一次 明確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表面上計劃的建 設包括貿易自由化、減少貿易壁壘、克服官僚作 風、消除貪污腐敗、改善投資環境等。這些光明 正大的目標條件一般人聽起來很正常,也沒人會 反對減少階級官僚和腐敗貪污。
不過中國可能不這麼認爲。中國相信「新絲綢之路」計劃的最終目標是美國想在中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構築一條由美國主導的經濟與能源通道,圍堵中國。而這樣做也可以在政治方面的一定程度上減少中國對中亞和南亞的影響力,所以這計劃使美國一方面可以加強這地區的主導權,另一方面防治另一強權的崛起,一石二鳥。
其次,就全球世界各大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IMF)被美國控制、世界銀行被持有美國代 表的西方掌握、亞洲開發銀行由日本控制,在掌 控過程中,他們影響世人的觀點。以日本爲例, 在ADB 之後,日本又大方的獨資成立亞洲開發 銀行研究院(ADBI),作爲ADB 的智庫,它宣稱成立的目的是協助亞洲發展、研究解決亞洲窮 況、減少收入差距及農村發展問題,這是偉大的 志願;然而,由於它在ADBI 有100%話語權, 所以ADBI 不會調查對日本不利的議題,例如檢 討日本在二戰時侵略他國的非人道行爲與賠款、 慰安婦問題。此外,成立ADBI 幫日本獲得好名 聲,但ADBI 不在馬尼拉,卻在東京,如此可自 行決定聘僱日本年輕人,幫助日本年輕人擴大國 際視野,ADBI 非金錢的好處可能極大。
中國大陸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也不斷對中國大陸的周邊環境安全構成威嚇。例如中日釣魚島之爭、中菲黃巖島之爭、中越南海爭端。此外,「中國威嚇論」不絕於耳,加劇了中國的周邊安全風險,中國大陸如何爭取鄰近各國認同它的文化,成爲課題。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信用評級市場由三個 美國評級機構所壟斷,飽受批判,三個美國評級 機構大幅對中國企業降信評,使中國企業的債務 成本增加,這是經濟的威脅。重建國際信評體系 呼聲漸起,2011 年6 月於多倫多G20,中國 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要建立客觀、公正、合理、 統一的主權信用評級方法和標準,使有關評級結 果準確反映一國經濟狀況和信用級別」,人民銀 行行長周小川於2011 年4 月明確表示要求大陸銀行未來內部評等使用必須超過外部評等,以避免西方信評公司造成的羊羣效果。
5、國內的維穩部分
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增速下行,2014 年 前3 季經濟增速回落至7.4%。中國社會科學院 發佈2015 年經濟藍皮書。而維護社會穩定是 當務之急。近三年,多起暴力恐怖事件發生,如 新疆鄯善縣暴力恐怖襲擊案、雲南昆明火車站暴 力恐怖襲擊事件等,在中國進入機場都要防爆檢 查,即是源於此類爆炸案的不斷髮生。
解決被圍堵與威脅的戰略
面對西方與日本的圍堵下,建立新的論述或國際金融機構,也就成爲順理成章的事情。
1、一帶一路是一個聰明的發展,它有多種的 目的,且一次解決了上述一半的問題
第一,中國聲稱將會從世界和平角度來看相關 國家共用發展;再來,它可以加強中國與周邊國 家的經貿關係,有助於緩解鄰國領土爭端的緊張 氣氛;第三,它有助於突圍TPP 對中國的排擠, 削減TPP 對中國的邊緣化效果;第四,破解「中 國威嚇論」的戰略;第五,它強化戰略縱深,加強國家安全,過去中國沿海直接暴露於外部威嚇,如果遇到外部打擊,整個中國會瞬間失去核心設施。
中國大陸在2013 年10 月提出倡議成立亞洲 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經過1 年的時間,亞投行正 式成立。亞投行的宗旨是推動建立公平、公正、 包容、有序的新型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推動亞洲 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各國無法對此利益善良 純正的政策說不。中國藉由援助其他亞洲弱小國 家,巧妙的使中國突破美國與日本的包圍,而這 二國也是迄今仍未加入亞投行的少數大國。此外日 本的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給了中國大陸一個啓示: 出錢的人是老大,老大決定研究方向與話語權。
亞投行也爲一帶一路政策提供了資金,它邀請了許多國家加入,理由是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然而在金融上,亞投行沿線的許多弱小國家還款能力值得擔憂,它們沒有信評,投資這些國家可能會虧錢,所以邀請更多的國家加入,也可以分擔金融風險,成爲多角化風險分散的政策。
在1998 年的亞洲危機期間,日本建議成立亞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然而這一提議被 美國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拒絕,10 年後,中國發起成立「金磚國家銀行」和「金磚應急儲 備安排基金」,成爲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由新興市場國家成立並主導的國際多邊開發銀行。它與亞 投行一起,成爲國際金融治理的新生力量,打破了全球治理的西方主導權。由5 個成員國在7 年內向該行投入1,000 億美元,中國單獨提供 410 億美元,原因仍然相同:出錢的人是老大;俄、巴、印各出180 億美元,南非50 億美元。
金磚國家銀行可以代替部分的貨幣基金組織功能。一旦有另一個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中國可以適時提供財政援助,提供美元或人民幣,然後它 可以與被援助國建立起更緊密的國際關係,說服別人認同中華文化。此外,美國在1998 年亞洲 金融危機,對亞洲國家說:「我願意提供美元, 但你們必須接受華盛頓共識。」中國可能會向美 國學習,當它援助別國時,輸出北京共識。
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成爲新 的SDR 五種構成貨幣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藉由貨幣力量的提升,中國對於別國的影響也日益增加。中國希望人民幣也能扮演清算角色,減少匯兌風險,增加鑄幣稅。清算的價值可由法國財政部長對美國的質問看出來,法國財政部長問:「爲什麼歐洲國家間的飛機買賣,只能用美元而不能用歐元結算。」所以中國積極鼓吹建立「多元化清算體制」。
5、信用評級合作
由於一開始即設立跨國信評機構,實屬不易, 於2001 年9 月,亞洲開發銀行由亞洲10 個國家的15 家信用評等機構組成,旨在推動各國地區性信評機構的區域性合作,併爲會員提供教育訓練課程等服務。中國對此有興趣,也想建構合乎亞洲需求之信評機構,協助亞洲經濟與金融發展,但領導對債券的理念,並不在行,所以迄今只聞樓梯響。
中國的許多「走出去」戰略有主動的原因,例如突圍,也有被動的原因,他們稱被動的原因爲倒逼,亦即是國際環境逼其如此反應。中國向美國與日本學習如何理直氣壯的突圍,這突圍的過程給它帶來了嶄新的政治與經濟戰略。臺灣外交與經濟也某種程度受到中國的圍堵,臺灣如何有智慧的發展出「走出去」戰略,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議題。
‧沈中華現職:實踐大學財務金融系所講座教授、花旗銀行(臺灣)獨董‧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經濟博士‧經歷:臺灣大學財金系專任教授、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委員、天津南開大學及廈門大學長江學者、臺灣銀行與臺灣金控獨董
※ 精彩全文,詳見《臺灣銀行家2017年11月號》。※ 本文由財團法人臺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