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住宅政策 巢運:營建署應改名「建商署」

公民團體巢運」在營建署正門前抗議。(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不滿營建署未正面迴應訴求,公民團體「巢運」4日前往營建署抗議,「巢運」發言人彭揚凱表示,政府住宅政策成效不彰,「是拿來打臉用的」,營建署已淪爲建商財團炒房的代言人建議可改名爲「建商署」。

▲公民團體「巢運」將營建署字樣更替爲「建商署」,諷刺營建署淪爲建商炒房代言人。(圖/記者林信男攝)

「巢運」在8月26日提出「居住人權入憲,終結強拆迫遷」、「推動稅制改革杜絕投機炒作」、「廣建社宅達5%,成立住宅法人」、「檢討公地法令,停建合宜住宅」、「擴大租屋市場,制訂租賃專法」等5大訴求。營建署隨後便發佈新聞稿迴應,不過彭揚凱認爲,迴應內容答非所問、避重就輕,「根本是笑話」。

彭揚凱指出,對於「居住人權入憲,終結強拆迫遷」,營建署完全不迴應,是作賊心虛,因爲包括桃園航空城、淡海二期、林口A7合宜住宅,都是浮濫徵收,都更不當拆遷的案例

而「推動稅制改革,杜絕投機炒作」,營建署的迴應是,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資料已有81萬5,000餘件。但彭揚凱說,實價登錄並未將最容易炒作房價預售屋納入,相關資料也不作爲實價課稅基礎,「難道是做高興的嗎?」

對於「廣建社宅達5%,成立住宅法人」,營建署預計臺灣在未來10年內,將有3萬4,000戶社會住宅,且會逐年提高租金補貼至每年6萬5,000戶。可是彭揚凱指出,在3萬4,000戶社會住宅中,只有1萬5,000戶是中央承諾,其餘則推給地方政府,完全不曉得能不能蓋出來;至於租金補貼,都是選舉前暴增,選後縮水,之後就一蹶不振。

有關「檢討公地法令,停建合宜住宅」,營建署迴應,未來中央政府將不再規劃興建合宜住宅。彭揚凱質疑,若未來地方政府打算蓋合宜住宅,要怎麼辦?既存爛攤子又該怎麼收?

至於「擴大租屋市場,制訂租賃專法」,營建署回答,已推動租屋服務平臺示範計劃。不過彭揚凱強調,全臺灣空屋量達百萬,弱勢戶有數十萬,租屋平臺推了1年,僅媒合14件,成效不彰。

彭揚凱認爲,營建署的住宅政策,無力解決臺灣的居住問題,「作爲住宅政策最高主管機關,它幾近無能;作爲建商炒房最佳護航打手,它卻格外稱職!」

在抗議活動結束前,「巢運」成員拿出寫有「建商」2字的自制字卡,將營建署正門的「營建署」字樣,改爲「建商署」,諷刺意味十分濃厚。

彭揚凱透露,「巢運」還有數場抗議行動,包括財政部建設公司,都是可能的抗議地點,且「巢運」將號召更多羣衆,一同參與10月4日的「夜宿仁愛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