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音附小,到歐洲頂級大學,“新時代孟母”爲了孩子考學,經歷了什麼?

看點當教育越來越成爲一個家庭戰略決策的關鍵考量,我們的身邊也開始涌現出很多“流動的媽媽”,她們成了新時代的“孟母”,爲了下一代更好的教育而遷徙。特別是二胎家庭,在教育決策和資源分配上,需要做出更多的取捨。下文中,這位二胎媽媽就爲了託舉女兒,從福州來到上海,又前往德國考學,這一路她經歷什麼?作爲二胎媽媽,她在教育中又有哪些艱難的平衡?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一寸教育 (ID: oneinchedu)

文丨張鼎立 編 | 袁梓曦

珊媽要從上海回福州了。地上滿滿當當的行李,讓她有點恍惚,彷彿多年來的酸甜苦辣都被打包在這裡,一下子變得具象起來。

珊媽是一位勇猛且果斷的媽媽。

6年前,她拖着懷孕的身體,帶着女兒珊珊,踏上了每週往返福州和上海的藝術考學之路,鏖戰半年,一舉圓夢上音附小。這一年,上音附小全國僅招收9名琴童。

自此,她就帶着女兒和剛出生的兒子,在魔都租房陪讀。在福州工作的先生,則每半個月來一次上海,同她和孩子團聚,同樣堅持了6年。

前不久,一封來自柏林藝術大學的錄取offer,給這段陪讀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16歲的女兒珊珊,成功考取了三所歐洲頂尖藝術學院,珊媽也陪着女兒經歷了德國藝術考學的全過程。

珊媽和珊珊在德國

從福州,到上海,再到柏林,珊媽這幾年爲了託舉女兒實現音樂夢想,始終在輾轉騰挪,彷彿有使不完的勁兒。

可令人驚訝的是,當兒子豪哥即將讀小學時,這位一路高歌猛進的媽媽卻突然踩了急剎車。她沒有像大家想的那樣,繼續留在上海,或是索性在德國陪讀,順帶照顧姐姐,而是打包行李,帶兒子回家鄉福州上學。

爲什麼在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陪孩子從福州到上海,又前往德國考學,這一路她經歷什麼?作爲二胎媽媽,在教育中又有哪些艱難的平衡?

我們聯繫上了珊媽,聊了聊她這些年的陪讀故事,還有她背後的堅持和取捨。

*爲方便敘事,下文以第一人稱行文

非音樂世家出身的普通琴童,

偶遇伯樂

其實,我們不是什麼音樂世家,女兒之所以走上藝術專業道路,純屬偶然。

女兒5歲開始學鋼琴,起初只是爲了培養興趣愛好,陶冶情操。但是我這個人較真,覺得既然開始了,咱就要好好學,不能瞎糊弄。

珊媽陪着小珊珊參加鋼琴比賽

再加上孩子對音樂比較感興趣,每次回課效果特別好,學習進度也快,漸漸展露出藝術上的潛質,經常能得到老師的誇讚。

鋼琴以外,我對女兒的文化課也抓得很嚴。小學階段她還參加了一些奧數的杯賽,獲得了比較好的獎項。

鋼琴和文化課兩手抓的日子,在女兒3年級時,遇到了一個轉折點。

這會兒,她的鋼琴已經過了十級,而文化課的學習壓力,尤其是奧數比賽,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很難再兼顧鋼琴,我們決定暫告一個段落。

沒想到,女兒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樂”,徹底改變了她的求學軌跡。

女兒曾師從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鋼琴協會會長楊弋夫教授。他勸導我們說,孩子在音樂上很有天賦,如果放棄會很可惜。

楊弋夫教授對珊珊進行指導

他極力推薦我們去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簡稱“上音附小”),它面向全國招生,每年從全國琴童中錄取極少的人數,進行專業培養。

而在這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面向小學生的專業院校。

一時間,我很糾結,要不要報考上音附小,走專業道路?畢竟這意味着很大的付出。

首先,我們要從福州跑去上海,找上音附小的老師給女兒做針對性輔導;

其次,我們在奧數上已經花了不少的精力,也拿了一些獎,放棄了也很可惜;

最後,專業琴童這條賽道上的競爭何其激烈,萬一走下不去咋辦?

關鍵時刻,孩子爸爸給我吃了顆定心丸。他說,我們不能指望孩子什麼都好,人生有舍纔有得。如果孩子想要挑戰自己,那就先全力備考上音附小。損失半年的文化課學習也沒什麼,大不了回頭再補上。

更重要的是,他覺得,既然孩子喜歡音樂,如果早一點走藝術道路,起點會比較高,學得會更專業,學習環境也更純粹。

於是,我們徵求了孩子的意見,開啓了每週末往返上海的考學之路。我也正式成了一名“陪考”媽媽。

從福州到上海,

一條艱難的考學之路

從決定考學那天起,我們母女倆每週末,就開始了“雙城”生活。我常開玩笑說,雖然每週去一趟上海,其實每次冒出地面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

考學期間,母女倆週末要一大早趕高鐵,7點就出發

早上7點,我們準時從家裡出發,坐上前往上海的高鐵;

12點到上海虹橋站後,馬上轉地鐵,匆匆解決午飯;

下午2:00趕到老師家裡開始上課,4:00下課後再從地鐵站原路返回到虹橋站,坐高鐵回福建,趕上最晚10:20的一班車回家。

這樣的日程安排,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不能有任何差池。

如果碰上老師拖堂,或者安檢耽擱了時間,我們很可能趕不上高鐵。有幾次,眼看閘門要關了,我向工作人員求情,然後拖着女兒一路狂奔,終於趕在發車前幾秒上車。驚魂未定的我,感覺嗓子都在冒血。

我當時就是有一股子勁,覺得既然決定去做了,就要把它做好。

備考這半年我必須全力以赴,不管結果如何,我相信這半年的付出,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收穫的。未來人生,不管是面對學習還是面對困難,我相信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特別難忘的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我們上了一節國外老師的大師課。下課時已經是晚上7點多,來一趟上海往返需要十多個小時,爲了能夠多學一點,又約了專業老師晚上8點多再上一節課,因爲趕時間,飢腸轆轆的我們對路又不熟悉,匆匆忙忙在復興中路找到了一家粥鋪,一人點了一碗粥。

雖然粥熱氣騰騰,但當時懷孕三四個月的我一點沒有胃口,腦子裡面想的都是待會下完課要趕到虹橋附近的酒店,明天一大早還要坐最早一班車趕回福州。

吃完飯我們推開門霧濛濛的粥輔玻璃門的時候,擡頭一看,漫天飛舞的雪花飄落下來。下雪了!這讓女兒這個來自南方的孩子,很是興奮。

那一剎那,我突然覺得很感動。寒冷的城市中,我們在盡最大的努力,靠近心中炙熱的夢想。這樣的人生體驗,多麼可貴。

爸爸每半個月從福建趕到上海陪伴珊珊

陪女兒備考期間,還有一個插曲,我意外懷上了二胎。因爲小傢伙的到來,我的陪考開啓了“雙倍困難模式”。

但是,我不想因爲二胎的到來,就要放棄女兒的藝術考學路。我下定決心,哪怕挺着大肚子,也要陪着女兒堅持到底。

上音附小的考試,是在每年4月份進行。離考試還有一個月左右時,我在學校附近租到了一個小戶型一居室。

這個房子多小呢?只有30平米。進去以後有一個廚房,左手邊是衛生間,房間裡擺一個三角杆和一張牀,就只剩下一條過道。

這一個月裡,我們唯一的娛樂就是偶爾去外面吃美食,到樓下跳跳繩。在照顧女兒飲食起居和陪練的過程中,我完全忘記了自己是有5個月身孕的媽媽。我對女兒說,“有目標我們要全力衝刺,至於結果不重要。考不上,媽媽不怪你;但是你一定要儘自己的全力。”

終於,我們迎來了複試放榜的那一天。

上音附小放榜

記得那天傾盆大雨,學校門口的電子大屏幕前擠滿了人。上音附小的鋼琴專業,面向全國招生不到10個人,女兒竟以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

同時這也意味着,女兒正式走上鋼琴演奏的專業道路,不太可能回頭了。

考上了,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女兒在上音附小開學的日子,和我的預產期臨近。

這怎麼行?爲了能趕上在女兒開學前出月子,我向婦產科諮詢,有什麼辦法可以最快把孩子生出來。醫生覺得我簡直是瘋了,“你已經是高齡產婦了,要想清楚啊,命重要還是學習重要?”

我不管,給醫生下了死命令,反正你得給我剖!最後,我還是順利提前十多天做了剖腹產。

珊珊在上音附小就讀時,弟弟也出生了

28號出月子中心,29號辦出生證,30號就買了車票,帶着女兒和襁褓中的兒子,來了上海。現在想想,我都佩服自己。

後來我才知道,孩子考上了,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九九八十一難,還在接下來6年陪讀的日日夜夜。

上音附小匯聚了來自全國最優秀的琴童,在這樣的環境裡,自然不能掉以輕心。於是,整個小學階段,我對女兒的學習和訓練盯得很嚴。

珊珊在練琴

可是,當女兒升入上音附中,青春期的她,不再是過去那個“逆來順受”的女孩了。

我們之間最大的交鋒,就是手機爭奪戰。每當看到她在練琴時間看手機,我會特別生氣。可當我再拿出虎媽的威嚴來鎮壓時,她開始竭力反抗:“你越是限制我,我越是想多看!”女兒憤恨的眼神讓我心痛。

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維,已經跟不上了。我開始上網學習,讀教育文章,向身邊的琴童家長討教經驗。

如果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不能讓孩子對鋼琴始終抱有熱愛,那麼,我們費盡千辛萬苦來這裡求學,爲了什麼?

那段時間,我想了很多,冷靜下來和孩子敞開心扉,聊了聊。“你的專業不能落下,只要你夠自覺,我可以放開給你用手機,我們先試行一下。”

沒想到,當我將自主權交還給女兒,她的專業成績並沒有落後,也沒有我想象中那麼沉迷手機。

我很奇怪,“你爲什麼沒有看很多手機呢?”

女兒說,“我也是有追求的。學業這麼繁重,我沒辦法忍受自己專業退步或事情做不完,那樣我會有負罪感。”

自此,女兒也開始變得更自律、更懂得自我管理。

珊珊免試直升上音附中時,珊媽發的朋友圈

從上海,再到德國

女兒的音樂道路越走越遠

三年上音附中的生活臨近結束,一封來自柏林藝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將這段長達6年的陪讀生活,畫上了句號。

上海,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我和女兒的第二家鄉。我見證女兒在這裡,從懵懂的稚童,蛻變成一位成熟穩重的少女。

與此同時,我們也將目光投射向了更廣闊的世界——去歐洲留學。

有不少人問我,爲什麼會選擇去德國?

我覺得,從專業發展來看,孩子在歐洲求學,演出機會更多,也可以接受原汁原味的古典音樂的薰陶。此外,德國對於通過了專業測試的藝術學生,最低錄取年齡限制可低至16歲。

而從經濟角度看,德國有很多音樂學院的學費幾乎是全免,其中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註冊費才80歐左右,柏林藝術大學也只有三百多歐元一個學期,此外還會爲學生報銷交通費用以及博物館、音樂廳的門票費等。

相比之下,如果去英美,一年要花費50-80萬。所以德國對很多學生的吸引力很大,競爭也很激烈。

下定決心後,今年1月份,我跟女兒第一次去了歐洲,備考德國多所大學的考試。儘管還是“陪考”媽媽,但這一次,我的身份角色有了轉變。

女兒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我們到德國所有的行程住宿,都是她自己填表、查攻略,準備各種資料,我更多扮演一種精神上的鼓勵者和陪伴者。

不得不說,在德國近一個月的考試經歷,讓我們終身難忘。

第一場考試,是考科隆音樂和戲劇學院,它也是德國一所著名的藝術類公立大學。可沒想到,感覺發揮良好的女兒,卻遭遇了滑鐵盧。

珊珊在德國考試期間恰逢歐洲盃,雖然經歷挫折,但是依舊勇敢向前

首場失利,女兒的挫敗感達到了極點。她陷入了自我懷疑,接下來幾所難度更高的院校,豈不是更沒有希望了?

當天,女兒在酒店裡從晚上8點哭到了凌晨2點。雖然我也很奔潰,但是我必須要安慰孩子振作起來。我對女兒說,“你這麼努力這麼優秀,肯定會遇到欣賞你的學校。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堅持,焦頭爛額也要解決掉,沒有戰鬥到最後一刻,結局就還沒定。”

第二場考試,是考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它是德國境內音樂和戲劇專業最古老的高校之一。

慕尼黑位於德國的南部,跟我們備考的其他院校距離特別遠,火車的車程一次就要五六個小時,要準備的曲目也比其它學校多。因此,備考這所學校最爲艱辛,幾乎耗費了雙倍的時間和精力。

考試期間在德國幾個城市之間輾轉,在火車上經常累

備考期間我們爲了專業更加精進,多次前往慕尼黑上課,加上其他幾所學校,分散在各個城市,在德國坐車都坐“傻”了。

最難忘的一次因爲慕尼黑突發大暴雨,鐵路局部坍塌,所有的火車都停運了。

女兒一大早就去學校練琴三四個小時,而後又去上了課,忙忙碌碌下午3點多才趕到火車站與我匯合。午飯都沒來得及吃,我們就只想着趕緊趕前往下一個城市早點休息,好準備明天的考試。

可是預定的車次,突然被通知取消了,然後我們又改簽到下一班,接連四五次改簽都沒有成功,本來寄希望於最後一班凌晨12點的火車能夠帶我們趕往要考試的城市,但是在火車臨開前十分鐘我還是收到車次取消的消息,當時我盯着手機屏幕覺簡直不可置信。

明天的考試怎麼辦,考不了?今晚我們要住哪裡?機票也全部售罄了,還有別的方式可以離開嗎?那一刻一大堆的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由於歐州杯加上火車停運雙重疊加的原因,慕尼黑的酒店全滿了,而那個時候已經凌晨1點了。想着第2天還要參加其他音樂學院的專業考試,都這麼遠來到德國了,怎麼能夠輕易放棄考試的機會,於是趕緊搶票,準備坐長途大巴先輾轉去其他城市,再坐火車。

那天晚上我們在火車上坐了個通宵,突然的降溫讓這個夜又冷又難熬,女兒凌晨3點起來煮泡麪吃取暖。最後我們還是很幸運,在天快亮的時候接到通知,火車開通了。

被困慕尼黑火車站通宵, 凌晨3點起來煮泡麪吃取暖

考試是早上10點開始的,我們12點趕到考場,便急匆匆開始了考試,一直從中午12點考到了傍晚5點。好在還發揮得很不錯,在這裡真要爲我的女兒拼搏精神點贊!

就這樣,帶着未知的忐忑,我們一路勇往直前,來回輾轉奔忙在幾個城市間。令我欣慰的是,在這期間,女兒可以獨當一面搭乘列車,跨不同城市去趕考,在異國他鄉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

最終,女兒同時被柏林藝術大學、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以及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三所歐洲頂尖音樂學院錄取,真切體會到了一種“苦盡甘來”“天道酬勤”的感覺。

珊珊在柏林藝術大學考前10分鐘

三所學校如何選擇?我們和孩子都很糾結。最終選擇柏林藝術大學,主要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它的專業認可度高,可以媲美美國的茱莉亞、柯蒂斯音樂學院等世界頂尖院校;

其次,柏林愛樂樂團是全球最頂尖的樂團,近水樓臺,孩子在柏林會有更多的演出機會;

最後,考慮到柏林藝術大學是一個綜合性大學,它既有建築學、戲劇,還有音樂、美術等,藝術氛圍也更多元,可以給到孩子更廣闊的視野。

“流動”背後的堅持與平衡

現在,女兒站在柏林藝術大學的舞臺上,繼續追夢。不過,接下來的路,就靠她一個人走了。

珊珊2024年春節前往德國遊學

結束了6年陪考和陪讀的生涯,我終於可以緩過神來,勻出一些精力給6歲的兒子。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向來是一個難題。特別對於我這樣的二胎媽媽而言,在全力以赴陪姐姐攻克難關的途中,迎來了弟弟,註定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回憶過去的陪讀歲月,弟弟雖然也被我帶在身邊,但是總有無暇照顧的時候。每當姐姐有重大比賽、或是演奏會,弟弟就會被我寄養在朋友家幾天。

無心插柳的是,現在回頭看,散養的弟弟,卻展現出了非常外向開朗、善於交際的性格。因爲有大把時間和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的童年反而比姐姐多了一些不同的色彩,更鮮活、也更豐富。

珊媽與兩個孩子

未來,弟弟會走出怎樣的人生?我不知道。

擺在眼前一個更迫切的問題是,我要不要將弟弟留在上海,繼續陪讀?

和家鄉福州相比,上海家長的雞娃程度,把我嚇退了。

孩子們一年級奧數,已經開始學兩位數的錯位加減,遠遠超出學校的教學進度;

有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就在補習一年級的知識……

坦白說,我也曾帶着女兒卷奧數,但是陪孩子藝術考學的這些年,我好像也跟着成長了很多,教育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無論怎麼卷,最終孩子如何綻放,還是要看他的興趣和愛好。如果孩子內在失去了熱情,外界再怎麼加碼也沒用。

就像女兒姍姍,雖然她的藝術學習,目前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度,但未來人生還很長,她能否保持對音樂的熱忱,對演奏的激情,這很重要。

所以,在弟弟的教育上,我可能不會再像對姐姐那般嚴厲,而是會更多地去培養他的興趣、愛好,還有一些更底層的能力。我甚至覺得,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人生有更多精彩的活法。

最近,我回上海收拾好了滿滿當當的行李,帶兒子回到家鄉福州,開始了一年級的生活。

固然上海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但是,作爲滬漂,兒子可選擇餘地並不多。況且,我們和孩子爸爸的團聚,和家人的親情陪伴也很重要。

從福州到上海、再到歐洲,又回到福州,這幾年的折騰、輾轉,已經成了我生命中最難忘的回憶。就像女兒的伯樂楊弋夫教授所說的,“沒有收穫成功,也會收穫成長!”

付鈺珊簡介

付鈺珊,自5歲起開始學習鋼琴,師從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鋼琴協會會長楊弋夫教授。2018-2021年在上海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學習,師從旅德奧鋼琴家唐瑾教授,在校期間多次榮獲“牛恩德”“人民獎”獎學金。2024年7月以16歲的最小年齡同時考取柏林藝術大學、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以及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三所世界頂尖的音樂學院。即將於今年10月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學習。

從2019年至今付鈺珊求學足跡遍佈國內和歐州,並獲得衆多國內國際大師的肯定,多次在國內國際專業鋼琴賽事中獲得優異成績:

意大利伊斯基亞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蘭州國際鋼琴公開賽專業少年組第二名和中國作品組第二名; VIVACE法國國際鋼琴大賽全國總決賽專業組第一名;白玉蘭國際音樂節全國鋼琴總決賽專業少年組一等獎意大利維羅納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德國科隆國際鋼琴比賽少年組第三名和獎金;兩岸藝術青年鋼琴藝術節協奏曲特等獎;香港金紫荊青少年鋼琴大賽協奏曲組最高獎項“最佳潛質獎”和獎金; 德國young euregio國際青少年比賽二等獎。

在校期間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合唱團鋼琴伴奏,自10歲起成功舉辦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先後多次受邀在上海大劇院、上海浦東大戲院、蘭州大劇院、上音歌劇院、上海廣電藝術中心等地演出。

上下滑動閱讀更多內容

一寸教育,是一個以哲學爲驅動並進行跨學科整合的終身學習平臺。爲全球流動的華人家庭的教育需求而設計,旨在提供跨文化學習與生活的深度支持。我們致力於增強兒童及成人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學習力、思辨力和適應力。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