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角度看歷史──忽必烈歐亞海陸幹線經濟飛躍(三)
忽必烈是一位戰略家,他建立了連結「海上世界」(連結波斯灣及中國沿海地區)與「陸地世界」(草原絲路)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商圈,其中也含括自己建設的政治經濟都市「大都」(現在的北京)。
「一帶一路」的起源
現在中國政府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可以說是仿照征服者忽必烈放眼歐亞大陸的商業戰略。
由於歐亞大陸的海陸「幹線」是結合「草原絲路」與「海上絲路」,這段時期可以說是經濟範圍大幅擴張的經濟飛躍期。
熱那亞和威尼斯等義大利商人,也紛紛經由陸路和海路加入蒙古商業圈,不計其數的「不知名的馬可波羅」在歐亞大陸各地進行交易並賺取了財富。這些財富爲大商人們華麗的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解讀經濟】海路有面向臺灣海峽的「泉州」和位於波斯灣口的「荷莫茲」;陸路則有「大都」(北京)和伊朗的「大不利茲」,這兩個港口和都市分別成爲歐亞大陸經濟的據點。
大都(北京)位於蒙古高原與中華世界的連接點,大不利茲則是位於伊朗西北部的「草原絲路」要衝的新興都市,這兩個都市是歐亞大陸商圈(由蒙古人建立)的兩大中心。
忽必烈在蒙古高原進入中國的入口處,耗費了二十五年的歲月,打造了極具中國風的帝都「大都」(周長二八.六公里,土耳其語是Khanbaliq,意謂帝都),大都不僅是元帝國的首都,也是歐亞大陸的經濟中心。
開通流入天津的白河到北京的通惠河之間的閘門式運河後,渤海與北京就能透過水路相互連結。建設在北京的積水潭北岸的斜外市港,曾經是連結南海和印度洋商路的國際港。
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中,曾提到北京的情境,「這座城市引進海外價格高昂的珍奇之物,以及各式百貨,世上沒有任何城市能夠與其媲美」、「在大都周邊,林立了兩千多座的城市,其他城市的人會來大都賣東西,也會買一些必需品回去」。
蒙古帝國的環狀網絡連結了「草原絲路」和「海上絲路」,使歐亞大陸合而爲一,促成了東西文明的頻繁交流,中華文明也因此傳播到了歐洲,奠定了之後「大航海時代」的基礎。
【解讀經濟】現在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以及「珍珠鏈戰略」(string of pearls,從香港經由東南亞、印度及阿拉伯半島,直到非洲東岸的海路),都是中國以國境經常變化的蒙古帝國時代的歐亞大陸「環狀網絡」爲基礎,以稱霸歐亞大陸所擬定的二十一世紀政策。
蒙古帝國瓦解後,歐亞大陸各地紛紛重新建立了「區域性的蒙古帝國」(遊牧帝國),這些區域性的帝國一直延續到了西元十九、二十世紀。直到十九、二十世紀,隨着俄羅斯帝國和大清帝國勢力的擴張,中亞的遊牧世界才逐漸被這兩大勢力瓜分殆盡。
遊牧民族的時代宣告結束後,俄羅斯征服了西伯利亞,大清帝國統治了中華世界及其廣大周邊區域,兩者皆成爲亞洲的大草原地帶和森林地帶的強國。
西元十九至二十世紀初,「區域性的蒙古帝國」雖然被英國等歐洲勢力利用內部的對立和糾紛所滅,但是深入各地的遊牧帝國結構並沒有從此瓦解。現在的俄羅斯、中國和西亞,依然深刻地沿襲了軍事優勢的強權國家遺風。
攤開西元十八世紀初的歷史地圖,就可以一目瞭然「區域性的蒙古帝國」的並存局勢。這些「區域性的蒙古帝國」分別是下列四個帝國:
1.由土耳其人統治的鄂圖曼帝國。2.蒙兀兒帝國。3.遊牧女真人(滿州人)的大清帝國。4.統合了北方大森林地帶的俄羅斯帝國。
清朝是由滿州遊牧民族女真人(與蒙古人處於對立關係)所建立的「區域性的蒙古帝國」,俄羅斯帝國的軍隊則以土耳其裔的哥薩克爲主力。因此,大致上來講,土耳其人和女真人的勢力取代了蒙古人,這兩股勢力幾乎佔據了整個亞洲世界。
遊牧民族統治廣大區域的秘訣,在於繼承了強大的軍事力。
在亞洲,土耳其人、俄羅斯人和女真人(滿人)各自重新建立了「區域性的蒙古帝國」。這些帝國後來雖然滅亡,但是支撐其帝國的強權統治作風,卻仍然被承襲至今。
在英國成爲世界的中心,各帝國都被征服之後,處於衰微的俄羅斯和中國陸續採納了社會主義,但社會主義卻全然變質並喪失了改革的能量,傳統的強權體制也因此復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一度被認爲會帶給歐亞大陸舊世界煥然一新的轉變,不過,在美國發生雷曼兄弟事件後,歐美的勢力明顯衰退,歐亞大陸開始出現急速回歸傳統社會的趨勢,而在西亞、中國和朝鮮半島等區域,也都回復爲古風盎然的社會型態。
【解讀經濟】俄國革命的領導者列寧所提倡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是融合社會主義與亞洲傳統的軍事強權統治。因此,社會主義可以說是相當見容於亞洲的傳統社會。(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