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視覺居然唱了主角,激光雷達要被拋棄了嗎?

最近市場上純視覺方案的智駕產品密集推出,譬如樂道L60的OSD、小鵬即將推出的鷹眼視覺方案、深藍以及問界上搭載的華爲ADS SE、就連做攝影攝像的大疆,都開始在智駕領域發力。於是市場有種聲音傳了出來,純視覺方案纔是終局,帶激光雷達的融合感知方案,遲早要被拋棄。一時間純視覺和融合感知方案之間,居然有了爭論。

總結一下激光雷達被拋棄的理由有:第一,成本高、不符合市場競爭、智駕下沉的需求。第二,智能駕駛的開發目標是類人駕駛,就必須像人一樣感知、思考、決策,你看人並不需要腦袋上架個激光雷達,只靠眼睛和腦袋就夠了。第三,你看特斯拉這些行業大佬都用純視覺方案……

真是讓人想不到,原本一直作爲“低成本智駕替代品”的純視覺方案,居然也有在輿論上跟激光雷達分庭抗禮的一天。

爲什麼激光雷達的一些事,純視覺幹不了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激光雷達是幹啥的?一個主要作用是用來探測距離的,126線的低端版本,也能探測個小二百米。ADS 3.0上的192線版本,探測距離250米。遠還是次要,關鍵是精準。例如192線激光雷達,20Hz的掃描頻率,每秒要掃20遍,從250米開外就開始掃。這種精度是純視覺給不了的。

純視覺方案就拿人的眼睛來舉例,捂住一隻眼,相當於車頂的單目攝像頭。你能看清楚前方物體的相對前後方位嗎?好我們換成雙目攝像頭,相當於人有了雙眼,可以更準確的看清前方物體的前後距離。但是你能計算判斷出,你距離前方A物體、B物體各有多少米嗎?能算出10秒種後你距離A和B各有多少米嗎?你計算不出來,你怎麼判斷下一步該怎麼做?怎麼給電控、電機、剎車系統下指令?

你可能會說人雖然沒法精確判斷距離,但人可以正常開車啊。按照這個樸素的道理,人可以,純視覺方案應該也可以。但別忘了從智人時候開始算,人類的大腦已經訓練了至少20萬年。純視覺方案要想走得出來,實現真正類人的駕駛,背後一定是是算法和計算平臺的快速迭代,對應的是端到端的AI大模型。那麼這個走出來的時間是多久?問了幾個業內搞智駕的專業人士,普遍預計幾年內要突破的希望不大。理想很豐滿,但工程實現的難度太大。

而且算法迭代得靠數據投喂,依靠大量的用戶使用,前提是成本要足夠有競爭力。但問題是純視覺方案也並不便宜啊。

激光雷達單顆的成本早已從上萬降到了最低兩三千一顆。象埃安RT不到16萬的價格已經裝備了單顆激光雷達+OrinX芯片的智駕硬件,軟硬件綜合成本(含各種稅、前期研發投入)已經控制在兩萬以內。跟華爲ADS SE的裝車成本已經相差無幾。激光雷達快速下沉會是今明兩年智駕市場的主旋律。純視覺必然是跟着降。

純視覺方案是終局,前提是背後的端到端的黑盒做到足夠成熟,算法能足夠支撐。但面對複雜的現實世界,幾年內工程上還會是激光雷達唱主角,而且隨着智駕下沉規模鋪開會加速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進一步壓縮純視覺方案的市場空間。

純視覺從現在到未來,定位大概率都是一個低成本解決方案,從成本出發考慮,講究一個價格和價值匹配,夯實智駕消費底座,讓更多人體驗到買得起的智能駕駛,從零開始培養使用習慣,其實沒有問題,畢竟市場需求多元化。但要佔據輿論制高點甚至把融合感知方案打倒並踩上一隻腳,號稱自己纔是正統主流,那就是大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