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如何演繹“合異之美”

一場世界傳統醫藥盛會,彙集了傳統醫學、現代醫學兩個領域的醫教研產機構參與,吸引了兩個領域的專家前來交流。雖然兩種醫學體系有諸多不同,但在護佑人民健康的征程中,又不可避免需要並存、協力,殊途同歸。古語有云:‌“和羹之美,在於合異。”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如何調和不同的“滋味”,共同成就人類衛生健康保障的“美味羹湯”?在日前召開的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上,專家學者們梳理經驗、建言獻策——

乘勢而上,用通用語言講好故事

傳統醫學在護佑人類健康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及現代醫學的普及,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日益融合。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不但西醫專家“含量”高,而且將促進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交流合作作爲主要議題之一,還設置專門分論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融合論壇,重點圍繞世界不同國家和區域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融合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開展專題研討。來自多國的專家學者分享了相關理念、經驗和實踐。

論壇上,專家們坦言,隨着近百年來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普及,各國傳統醫學的軌跡其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比如,中醫對疾病的認識、對健康的評價,與西醫有一定差異。現在,絕大多數患者更習慣於西醫對於疾病的描述,更認可西醫對身體健康狀況的評價指標。”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代謝病所所長仝小林分析,這是時代的趨勢,傳統醫學的存續要順應這一趨勢,尊重公衆認知事物的習慣。

他進一步舉例說,中醫經過半個多世紀探索,實際上也在融合現代醫學的很多概念,如出現了“病證結合”等思維模式,將中醫辨證和西醫辨病相結合,並廣泛應用於中醫臨牀與科學研究。

還有專家指出,近年來,中醫藥走向國際,追求更大發展,服務於全球健康事業。要被國際認可,要讓更多人理解、信服,就要能夠使用當前居於主流的現代醫學的“通用語言”,講好傳統醫藥的科研和臨牀故事。

擔當有爲,在主舞臺演對手戲

傳統醫學、現代醫學,一個有長期豐富的人用經驗,一個有紮實充分的科學證據;一個注重整體,一個關注微觀;一個側重區別個體差異,一個慣於總結普適規律……在人們眼中,差異似乎巨大且難以調和。

會上,多位專家提出,看到“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應該是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特別是在應對未知新發傳染病、常見多發重大慢性病等人類主要健康威脅,以及在創新藥物研發等重點領域,更應該協同發力,各展所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舉例說,面對新發、突發傳染病,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傳統醫藥的可及性就具有重大戰略價值。

“中醫藥漫長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與疫病作鬥爭的歷史。一代代名醫總結的經驗、使用的藥物,使得我們哪怕面對新發未知傳染病,也可以有方、有藥可用。傳統醫藥具有及時應對、安全方便、患者接受等諸多優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一段時間內,在與現代醫學的對比下,有些人對中醫有“慢郎中”的印象,甚至有些年輕的中醫大夫也有此誤解。

“其實,中醫有快的一面——醫治傳染病。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中醫‘快’的精髓、技能繼承好、發揚好,認真學習中醫防治疫病的好經驗、好做法,刻苦練好本領。”劉清泉指出,只有這樣,在應對重大健康問題的舞臺上,傳統醫學才能與現代醫學一起既各自發光又互相配合、補位,演好對手戲。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凱先研究員看來,當前全球創新藥研發都面臨投入大、產出少的困境。從具有豐富人用經驗、安全有效性都更有保障的傳統醫藥中尋找線索,加強基於傳統天然藥物的研究,將成爲新藥研發的重要路徑。他進一步提示,相對於西方的天然藥物,中醫藥的天然藥物種類更多、數量更大、歷代醫藥學家研究基礎更深厚。從目前已有臨牀用原創天然藥物數量來看,從中醫藥中發現的天然藥物及有效成分明顯數量更多。

“以前,新藥研發特別是天然化合物的發現,就像大海撈針。”歐洲藥典委員會中醫藥工作組主席魯道夫·鮑爾認爲,傳統藥物是很好的“磁鐵”,能夠極大提高篩選效率。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研所執行所長陳賽娟回顧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形成過程。對於這個曾經最兇險的白血病亞型,西醫專家最先發現了有極大緩解作用的全反式維甲酸,中醫的智慧貢獻了有效的砷劑。但前者容易產生耐藥性,後者則因其源於毒性藥物砒霜而亟須闡明作用機制和安全性。通過中西結合、優勢互補,全反式維甲酸和砷劑聯合使用的“上海方案”既實現了增效減毒、減少復發,還通過現代醫學研究方式講清楚了作用機理。在陳賽娟看來,“上海方案”的成功,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聯手攻克了一個重大疾病,更揭示了兩種醫學協力攻關、各展所長的可行方式和可喜效果。

服務健康,效果纔是合軌終點

被採訪時,仝小林提到,當前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當老年病、慢性病、多系統代謝性疾病成爲主流疾病時,更加註重單點“打靶”的現代醫學治療方法也逐漸顯露出靶點覆蓋不足或靶點不明等短板。而以中醫藥爲代表的傳統醫學更擅長的整體性調態治療,恰好可以通過多成分多靶點來發揮優勢。把“打靶”和調態結合,將成爲更優路徑。“總體來看,療效是最核心的。”仝小林說。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極大地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成爲中國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說,世界衛生組織評估了中國專家組提供的臨牀應用、研究和循證評價報告,最終認可中藥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並鼓勵成員國考慮使用中國的中西醫結合模式、推進國際臨牀試驗。

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崔勇回憶,40年前,中日友好醫院建院時,作爲國家級中西醫結合試點,每個臨牀學科都設置了中醫、西醫兩個科室。“比如,有中醫皮膚科、婦科,也有西醫的皮膚科、婦科等。”崔勇說,通過這種方式,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在同一家醫院共同發現各自的優勢病種,並逐漸整合出應對疾病療效更優更全的臨牀路徑。

“現在,我們有將近40個優勢病種,都是專業長期融合而成的,效果會優於單用中醫或西醫。”崔勇說,中日友好醫院作爲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一大職責就是探索中西醫結合路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接下來,我們會強化中西醫內功,優化中西醫結合管理、評價、學科建設等模式;與其他中西醫結合工作做得比較好的綜合醫院交流、合作;加強對基層醫院的中西醫結合工作的經驗推廣和業務指導;爲國家中西醫結合工作多添力量。”崔勇說。

“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都是人類與疾病鬥爭的有力武器。二者完全可以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大會上,陳竺的這句話,引發了參會專家們的強烈共鳴。

文:健康報記者 崔芳

編輯:李詩堯

校對:楊真宇

審覈: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34S1OFCV】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