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臺灣仍可能遭出賣」 美學者曝來自華府的新難題

美智庫研究員形容,臺灣如今彷彿一隻「鯨魚之間的小蝦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夏威夷智庫「東西中心」(East-West Center)資深研究員饒義(Denny Roy)24日《亞洲時報》(Asiatimes)發表分析文章,他認爲,雖然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提名了多位「對華強硬派」擔任官員,表面上似乎對臺灣是個好消息,但臺灣未必就不會被美國出賣給北京(sell it out to Beijing )。他最後形容臺灣如今彷彿一隻「鯨魚之間的小蝦米」(shrimp among whales),在美中博弈中更顯脆弱。

雖然川普點提名了包括了盧比歐(Marco Rubio)、瓦爾茲(Mike Waltz)和柯伯吉(Elbridge Colby)等多位對華強硬派擔任官員,現實遠比表面來得複雜,臺灣已預期會面臨來自華盛頓的兩大壓力。

首先是增加國防支出的要求,臺灣目前的國防預算佔GDP的2.5%,而川普則表示臺灣應提升至10%,這不僅是川普的隨口說說而已,新任國防部次長柯伯吉也發表過類似看法。

其次,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預計會波及臺灣。若中國大陸從美國市場的收益減少,其購買亞太國家出口產品的能力也會下降,間接影響包括臺灣在內的美國盟友經濟。

而且即便川普團隊中有對華強硬派,川普2.0政府卻比韓戰以來任何美國政府,更有可能終止對臺灣的支持。

但時至今日,美國對臺灣的支持不再可靠,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川普不接受二戰後美國外交政策中占主導地位的「兩黨國際主義路線」,其中,允許臺灣選擇自己的國際政治命運,長期以來是美國整體戰略的一部分。

臺灣的自治對美國的亞太戰略至關重要。然而,川普對臺灣的態度並非基於其戰略價值,而更多是出於不滿。

川普曾批評臺灣「偷走了」美國半導體產業,且並未支付美國軍事保護的費用,雖然《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中並未明定美國有軍事保護臺灣的義務,但與拜登多次表態若臺灣遭到攻擊會出兵防衛相比,川普則時常表現出遲疑,認爲臺灣「太小、離中國太近」,相對於中國大陸的重要性顯的微不足道。

川普2.0對華強硬派官員,可能無法主導政策。川普第一任內確實採用了對華強硬的立場,但他也多次爲了經濟利益向北京妥協。例如,2018年爲討好習近平解除對陸企業中興(ZTE)的制裁。

川普2.0政府內存在對臺灣更不友好的聲音,如馬斯克(Elon Musk)與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

拉馬斯瓦米認爲臺灣的戰略價值僅在於半導體產業,一旦美國提升自身晶片產能,應停止保護臺灣。馬斯克因其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利益,曾表示支持北京:「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甚至將臺灣與夏威夷類比,呼籲臺灣屈服以避免戰爭。這些顧問可能優先避免美中衝突,而非保護臺灣的民主制度。

另一方面,若對華強硬派完全掌控政策,臺灣也可能會因過度挑釁北京而陷入危機。中國大陸擔心美國對臺支持是爲推動臺灣獨立的掩飾,因此對美國挑釁動作高度敏感。例如,2022年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引發大陸環臺軍演,顯示美國對臺灣的支持未必能穩定區域局勢。

美國支持臺灣的政策應聚焦於實質增強臺灣防衛能力,避免激化北京的緊張情緒。然而,對華強硬派可能缺乏必要的剋制,無法保持對臺灣最有利的中庸之道。

更令人擔憂的是,川普可能與習近平達成重啓美中關係的戰略交易。作爲交換,北京可能承諾縮減對美貿易順差,川普則可能放棄美國在亞太的戰略領導地位,甚至撤回對臺灣的軍售和軍事支持。

川普「美國優先」政策下,臺灣被美國出賣的可能性,比以往還來得更近,臺灣如今彷彿一隻「鯨魚之間的小蝦米」,在美中博弈中更顯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