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璋》防疫順時中 經濟望春風
臺灣防疫做得太好,但只見防疫順時中的身影,經濟卻只能墊底怨嘆。鎖國使航空、旅遊、飯店及其相關產業被打到趴,又因政策要求「社交距離」,人與人密切接觸的夜生活,近距離的演藝事業、計程車及教育事業,無不受波及。內需事業不振,航空、旅遊零售業等要紓困,度假村、飯店都因榮景不見,而挺不住要關門,眼看着連鎖倒閉潮已兵臨城下,即將傷及經濟的發展。
外銷業更是不遑多讓,訂單不是被取消,就是延後;偶而飄來些許及時雨,都是隻能「暫時餬口」的小單;價期貨都跌到倒貼的負40美元,相關的石化、人纖紡織及塑膠業,豈有好日子過?
而歐美日等大市場,不是封城鎖國,就是進入緊急狀態,所有的成衣、傢俱、鞋鏡及生活相關的配銷通路全關門,怎可能向業者下訂單,而各國紓困都是以有政治影響力的內需產業爲重點和優先,在「防疫當前,生命爲先」的大局之下,經濟的解禁振興,只能分階段實施,對遠在他方的外銷業者來說,都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
就以最早復工的中國大陸來說,目前臺商面臨的是:「復工不復業,復業不復單。」面對這樣艱困的環境,存活都很難,豈有餘力求發展?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裁員減薪放無薪假,降低現金流的壓力,無異是業者自保求存的藥方。臺商如看不到或等不到「爆發式」的市場需求,倒不如收攤留一點老本,以安享晚年,這也是最近許多知名業者紛紛關門的處境與心聲。此際,政府要劍及履及做幾件事,纔不致讓情勢惡化到不可收拾。
首先,政府應加速推動「舉債」的財政政策,配合「寬鬆銀根」的貨幣政策。政府除了上兆的紓困救援資金之外,宜學美國和中國大陸的作法,即速發現金給失業者,或短期補助業者薪資以及銀行貸款的風險債務補貼,並籌劃大型公共建設,增加就業機會。而給業者減稅的力道和幅度宜加大,以鼓舞業者信心,並減輕其經營負擔和壓力。
寬鬆的貨幣政策旨在提供業者更多低廉的資金,尤其廣大借不到錢的中小企業,如何簡化貸款手續,並增信保基金的額度,重要的是如何幫助金融機構落實政策貸款的美意。
其次,政府應與工總、商總及中小企業協會、各大產業公會及金融保險公會及業者,組織有如一級防疫的「紓困與振興產業」機制,時間至少要1年,待世界經濟景氣恢復,再將相關機能常態化,轉到政府與民間單位。
再者,救經濟的權責單位宜由院長召集,邀請立法院、業者公會、學術界及工研院、貿協等單位共同組織之,而以財經單位爲幕僚單位,大家共體時艱,爲臺灣經濟的脫困振興,找出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