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樑/竟要全民跟著拿香拜前瞻

以十年爲一區間,每一區間,臺灣都有「重大」建設;威權時代如是、政黨時代亦如是。七○年代有十大建設、八○年代有十二項建設與十四項建設、九○年代有國建六年計劃。廿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有新十大建設與愛臺十二建設。二○一六年,蔡政府的首任行政院長林全,提出了「前瞻基礎建設計劃」。

林全會提出前瞻計劃,並不意外。馬政府後期開始進行之「財政健全方案」,對於改善臺灣財政的體質,有很大的貢獻。林全爲財政學者,還在當教授時期,就特別強調政府的功能與在經濟體系所扮演的角色;「學而優則仕」,更是他在課堂上,每每與學生們分享的理念,頗示己志。

但滿目琳瑯的計劃,成果如何?除了一開始的十大建設,對於臺灣基礎建設與經濟環境的改造,留有可圈可點的基業外,其他各項已經完成的計劃,評價卻是見仁見智。但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使是仍在執行中的前瞻計劃,狡辯的政客們,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搭設廟堂、供奉金身,還要全民拿着香、跟着俯頂膜拜。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與總統蔡英文,一前一後表示:「如果不是有前瞻建設,臺灣面對極端氣候,經過兩次的百年大旱,一定沒有辦法度過。」從學理上來看,這個論述很難駁斥;原因在於:沒有前瞻建設的平行時空臺灣,並不存在,如何檢驗政客的命題?

但也同樣難以檢驗的論述是:「如果『沒有』前瞻建設,臺灣面對極端氣候,經過兩次的百年大旱,一定『可以』安然度過。」此一在辯證上的正反謬誤,凸顯政策效果評估的根本難題—對於全國一體施行的政策,由於不受政策影響的「對照組」並不存在,政策效果的評估,往往流於各說各話。是以,總統與副閣揆的發言,純屬憑空結撰、穿鑿附會,令人嫌厭。

蔡總統甚至謂:「臺灣已成爲世界關鍵字。」如何不叫人氣結?好好的一個「國家」不知經營,竟然經營的是「關鍵字」!

前瞻的效果,有待時間與嚴謹的學術實證分析;但前瞻對於財政紀律的傷害及對於地方財政造成的壓力,卻是即刻必須面對。

臺灣財政中央集權集錢,前瞻計劃以特別預算規避財政紀律,是財政紀律水壩的壩體結構開始滲水的裂縫;若不即刻修補,一旦壩體無法再承受水壓而潰決,臺灣將永遠埋葬在爲土石埋沒、天日永無的毀滅裡。

在地方財政面向,長久以來,所謂地方財政自主,向來就是仰中央鼻息。根據決算審定數,一一○年度,排除新竹縣市之十四縣市政府,每一百元歲出,僅有二一.五八元爲自籌財源。就算是六都,自籌佔比也僅僅過半;臺南市甚至不到四成。在如此窘困的地方財政能力下,各地方搶破頭、卯足全力爭取的前瞻建設計劃,跟着來的地方配合款,只怕是壓垮地方財政的最後一根稻草。(作者爲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