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雲一體化“促Robotaxi加速批量上路 業內人士 :將與傳統業態“共生共存”

財聯社7月10日訊(記者 劉陽)真正的無人駕駛出行模式已漸行漸近。

繼上海市於WAIC 2024上對賽可智能科技、百度智行、AutoX 安途及小馬智行發放首批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許可後,7月8日,福州市開放26平方公里區域內的52條道路,市民可通過“蘿蔔快跑”小程序一鍵叫車,在設定的15個站點體驗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服務。

與仍需配備安全員的福州市Robotaxi不同,上海市此次發放的四張牌照爲“完全無人載人車牌照”。這意味着,這四家獲證企業可在浦東部分路段實現全無人載人的車輛應用。

“示範許可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關鍵一步,自動駕駛汽車未來將按照正常車輛進行目錄管理。”在業內人士看來,車牌從臨牌到“鐵牌”背後意味着智能駕駛汽車進入批量化、規模化量產階段,是“里程碑式”的進步。“之前的試點以測試爲主,定期發放臨時車牌來管理。一旦此次試點結束,入圍車輛將會按照正常車輛進行目錄管理,車管所將按照工信部規範驗車併發放正式牌照。”

Robotaxi的即將批量上路,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車路雲一體化”大規模推進下,其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否會對傳統出租車、網約車行業產生衝擊?

“車路雲一體化”賦予單車智能“上帝視角”

爲了讓“聰明的車”加速上路,重磅政策層出不窮。

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公佈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重慶、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合肥等20個城市(聯合體)入選。6月,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印發通知,要求穩步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運營,打造高階智能駕駛新場景。據悉,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企業名單,共有上汽集團、上汽紅巖、比亞迪、蔚來等9家車企入圍,且獲得試點資格的並非單個車企,而是由汽車生產企業、使用主體以及車輛運行所在城市組成的“聯合體”,如“上汽集團+賽可出行+上海市”、“上汽紅巖+友道智途+海南儋州”等。

“所謂‘車路雲一體化’,是在單車智能的基礎上,增加路測感知,車端、路端數據相互補充、形成協同,讓‘聰明’的車行駛在‘智慧’的路上,從而解決單車智能長期無法突破的長尾問題。”百度智能雲交通業務部總經理韓國華將“車路雲一體”形容爲幫助單車智能實現了“上帝視角”,即通過道路基礎設施的全部數字化實現數字孿生,來彌補單靠車端傳感器的感知盲區。“在國外,做自動駕駛更多強調單車智能,而在我國,爲了進一步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啓用了‘車路雲一體’的解決方案,這也體現了中國對智慧交通的整體思考和技術領先性。”

在韓國華看來,車輛智能化和“車路雲一體化”不是兩條獨立的技術路線。一方面,通過發揮“車路雲一體化”所具備的雙數據感知、複雜場景的協同決策、羣體智能等優勢爲車輛賦能,將來未知場景轉化爲已知場景,降低不安全場景的安全風險;另一方面,“車路雲一體化”系統提供了數據規模和數據類型,對車端數據形成有力的補充,有利於開發出更高質量的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模型。

“國家對‘車路雲一體化’的試點是希望不同的企業各施所長,集合成更高效的一體化系統,同時探索更好的商業模式,產生更好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小馬智行表示,“在智慧城市中,我們的無人車可以充當巡檢車輛的角色,實時在道路上行走時,能夠感知路面的情況,把這樣的信息上傳到雲端彙總,讓政府部門能夠更清晰瞭解到城市發展的現狀。同時,這樣的信息也可以爲更多進入到‘車路雲一體化’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服務。”

較長時間內Robotaxi仍將與傳統業態“共存共生”

融入“車路雲”,可在技術層面提升Robotaxi不同場景下的安全性;而安全性的提升,則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車輛商業化運營的前提。但問題隨之而來——Robotaxi的商業化是否會對傳統出租車、網約車行業產生衝擊?

北京市經信局近日發佈《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提出,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北京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將通過立法重點解決特定區域自動駕駛汽車創新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堅守安全底線的基礎上,爲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主體提供清晰、透明、可預期的制度規範。

“‘蘿蔔快跑’在武漢每天的單量已經超過武漢全城網約車市場的1%。”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羣組總裁王雲鵬透露,目前“蘿蔔快跑”單量最多的用戶已打過2000單,里程最多的一單超過95公里。

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測,到2030年,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份額將達到20%。而據太平洋證券預測,到2025年和2030年,Robotaxi中國市場規模分別有望突破1.18萬億元和2.93萬億元,Robotaxi將成爲市場空間最大的自動駕駛場景之一。

“自動駕駛是全新業態,其應用場景還有諸多想象空間,甚至汽車租賃等場景可能比網約車場景更廣大,還遠未到能對當前就業市場產生衝擊的時刻。”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鬆表示,長期看,自動駕駛也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傳統駕駛員的需求,如出租車司機、貨運司機等。“然而,這種替代並非簡單的崗位消失,而是就業結構升級,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深刻轉型。”

顧大鬆認爲,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公示,擬增加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19個新興職業納入職業目錄。“新就業機會中不乏勞動密集型職業,有望成爲新勞動力蓄水池。北京市‘意見稿’提出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這正是行業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大趨勢。”顧大鬆表示。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在該人士看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還是一個新興業態,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出行、交通的效率,降低因爲人類司機失誤造成的交通事故,彌補未來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包括自動駕駛公司、出行公司在內都在積極佈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將在很長時間內對出行、交通行業的運轉起到補充和促進的作用,而不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