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訪者期待舉辦更多讀書分享活動
分享讀書筆記、尋找“讀書搭子”、參加讀書分享會……對不少人來說,閱讀不僅是增長知識、提升思辨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認識社會、尋找志同道合者的渠道之一。世界讀書日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發佈的一項有1000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54.6%的受訪者參加過線上或線下的讀書分享活動,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和辨析能力是受訪者的主要收穫。74.4%的受訪者期待舉辦更多線上線下讀書分享活動。
線下書店的吸引力,閱讀環境舒適排在首位
在北京工作的95後喬舒琪打卡過多家書店,每次旅遊做攻略時,都會搜索當地知名的特色書店。“現在不少書店的裝修都很有特色,簡約時尚,環境不錯,對年輕人比較有吸引力,而且裡面還設置了休閒區、閱讀區,能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對喬舒琪來說,書店的氛圍是她比較看重的。“我比較喜歡面積小一些,但‘五臟俱全’的書店,不會有太多遊客拍照打卡,環境比較安靜,適合沉下心閱讀。”
“週末我一般會到家附近的一家書店讀書,點杯飲料,可以待一下午。”現居北京的95後硃紅發現,現在的線下書店不僅是購書場所,還能休閒放鬆。她表示,良好的環境使“沉浸式閱讀”成爲可能,閱讀體驗感更好。
近些年,各具特色的線下書店成爲不少年輕人的打卡地。調查顯示,閱讀環境舒適是受訪者認爲線下書店最有吸引力的方面,獲選率爲54.4%,其次是讀書沙龍等文化活動多(42.6%),41.2%的受訪者覺得是書籍品類齊全,40.9%的受訪者認爲是裝修佈局好,適合拍照打卡。其他還有:交通便利、位置好(37.6%),文創產品豐富精美(33.9%),兼具餐飲、會友等功能(25.9%),價格合適(14.8%),付費閱讀帶來的激勵心理(5.7%)。
在杭州工作的石雲鬆參觀過幾家線下書店,他覺得一些書店靠網絡走紅,打卡拍照的人比較多,可能會影響前去讀書的人,而且線下買書的價格比較貴,與線上相比缺少價格優勢,實體書店想要獲得青睞,更需要在閱讀環境和服務上下功夫。
喬舒琪參加過幾次書店組織的讀書沙龍,她坦言有的活動一般,比如有的人發言時間比較長、缺少重點,有的人會偏離主題,討論的內容價值不大,自己的收穫比較小。
讀書分享會讓年輕人以書會友
90后王放在南京一家書店工作,除了日常的工作,她還會協助策劃書店的讀書會活動。“我們會通過微信羣或其他社交平臺,提前發佈讀書會的時間和書目,每期10多個人,邀請書友分享讀書的思考和感受。”王放說,讀書會有時會出現“冷熱不均”的情況,比如有的書目感興趣的人比較多,報名人數會爆滿,有些書目則相對冷門,參與的人不太多,“我們目前在調整活動形式,通過書友推薦、投票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參與進來”。
在山東讀書的00後陳墨參加過不少讀書會,有的是學院組織的,有的是任課老師安排的,他覺得自發組織的讀書會氛圍更輕鬆,而且可以認識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陳墨還找過“讀書搭子”,互相監督讀書進度,交流讀書的想法,但因爲讀書進度和書目不一致,沒能堅持下去。
調查顯示,54.6%的受訪者參加過線上或線下的讀書分享活動,28.1%的受訪者打算參加。
參加讀書分享活動的收穫,56.8%的受訪者認爲能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54.9%的受訪者覺得可以培養獨立思考和辨析能力,52.1%的受訪者認爲能接觸到不同方面的書籍、知識。其他還有:結交到有閱讀志趣的朋友(40.7%),對書籍內容的理解更深入(35.6%),閱讀氛圍濃厚,更有讀書興趣(18.9%)。
“我線上圍觀過幾次讀書分享會,主要聽別人的討論和分享。”硃紅坦言自己有點“社恐”,不太好意思在公開場合發言。不過她認爲,即使線上圍觀讀書會,也會有收穫,“一方面激勵自己提前把書讀完,才能知道別人說什麼,另一方面通過他人的交流討論,會對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加強對書本內容的消化吸收”。
硃紅希望能有更多向觀衆開放的線下讀書分享會。她最近在社交平臺搜索自己附近的讀書會,如果有合適的,她打算嘗試一下,希望能收穫不一樣的體驗。
調查顯示,74.4%的受訪者期待舉辦更多線上線下讀書分享活動。交互分析發現,00後受訪者期待的比例更高,爲81.6%,其次是95後(75.1%)。
“閱讀既是比較私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偏好和閱讀方式,同時也是比較開放的,希望能從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得認可和啓發。”喬舒琪表示,相較於增加讀書分享活動的數量,自己更期待提升讀書會的質量,希望組織者能加強對活動節奏的把控,比如提前設置討論框架,對發言時間進行控制,讓交流更有質量,提升活動的體驗感。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16.3%,95後佔23.3%,90後佔39.4%,85後佔15.1%,80後佔5.3%,其他佔0.6%。
(應受訪者要求,硃紅、王放爲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