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乎想像40年 陸衣着告別灰黑藍
1979年,法國品牌皮爾‧卡登於北京舉行時裝表演,在陸激起千層浪。圖爲當年法國模特兒登上長城。(取自人民網)
大陸衣着告別灰、黑、藍,走向更潮更有型。圖爲成都素人街拍。(取自新浪微博@P1_成都街拍)
1984年的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受追捧,帶動穿衣模仿風氣。圖爲電影劇照。(新華社資料照片)
服裝是社會變遷最直觀的元素,大陸改革開放40年,服裝潮流幾經轉變,從以前一件衣服走天下,顏色只有灰、黑、藍,到現在五顏六色有運動衣、休閒裝、工作服等諸多種類;衣料從粗糙單一,到現在棉、麻、絲、混紡等質地;服裝業也從最初的家庭生產,到如今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成主流等,大陸的變化全顯現在日常衣着上。
高飽和度的拼接色塊,顯眼的品牌Logo,一頂漁夫帽,一雙運動鞋,這樣的潮牌正成爲大陸年輕人時尚消費的新寵。北京三里屯是大陸時尚中心之一,聚集世界各地的服裝潮牌。
創造自主服裝品牌
對潮牌的偏好,反映當下年輕族羣追求個性化及新鮮感的心態。調查顯示,95後和00後對潮牌的偏好尤其顯著,他們既是時尚的消費者也是時尚的輸出者,並讓小衆的潮牌走向大衆視野。
1979年,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登在北京文化宮舉行了一場服裝表演,當時,羊剪絨帽子、拉毛圍巾、軍大衣、進口菱形太陽眼鏡一度是青年的最愛,臺上的多彩多姿與臺下的「灰」、「黑」、「藍」形成鮮明對比。此後數十年,關於服裝的每一個動態都能引發社會關注。
首屆大陸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於1993年在北京舉行,各式各樣服裝涌現,從那時起,外國品牌陸續進入大陸市場,皮爾‧卡登、NIKE、愛迪達等。同時,本土品牌如利郎、安踏、報喜鳥、江南布衣等也陸續創立。
2000年,WTO爲大陸紡織進入國際市場打開了大門,越來越多的國外奢侈品開始進駐,將奢侈品消費概念引入,各類市場化經營運作的服裝企業涌現,如今,大陸服裝材料、紡織製造體系更加發達,滿足各種穿衣需求。
大陸紡織工業的纖維加工總量從1978年的276萬噸躍升到2017年的5430萬噸,佔世界比重從10%上升到50%以上。大陸成爲世界最大的紡織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目前,大陸每年出口的服裝總量,相當於全世界人口每人擁有4件。
大陸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趙明霞說,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服裝品牌,是大陸紡織工業堅定的目標,服裝業正在做有益嘗試,比如注重行業人才培養,引進優秀設計師,搭建國際化的展示平臺等。
小靈通 北京三里屯
三里屯可能不是北京最時尚的地方,但時尚品牌要入駐大陸,這裡必是首選之地。三里屯並不大,也因寸土寸金,能在這紮下根的品牌非常少,用「鐵打的三里屯流水的品牌」來形容最適合不過。
店鋪在這更像是大型廣告,標誌着品牌今年要在大陸大展拳腳。無論是否認可三里屯的時尚地位,從各地來到此的「弄潮兒」都試圖在這滿足對時尚的慾望,而三里屯最擅長的就是製造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