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繼續加碼!推出一攬子地方化債組合拳,2028年前地方隱性債務總額將下降至2.3萬億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11月8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下稱《議案》)的決議。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按照測算,政策協同發力後,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萬億化債的核心目的是騰挪財政空間,更好地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一方面通過化債騰挪地方政府財政空間,更好地防風險穩增長;另一方面,廣義財政提升帶動社融增加,促進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提升。”德邦證券研究所宏觀組組長張浩在解讀議案時表示。

而在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看來,10萬億元化債規模超出市場預期,但只是前奏。

“預計今年12月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前後,房地產稅收、置換債發行等第一批支持性政策將落地,而提升赤字率和發行特別國債等第二批政策,大概率將於明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進行具體部署和安排。在一定條件下,預計明年的廣義赤字將達到12萬億元左右。”高瑞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化債總體規模高於前幾輪

此次化債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同時,也意味着化債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轉變。

藍佛安指出,當前一些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大、利息負擔重,不僅存在“爆雷”風險,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財力。

據瞭解,2023年末,經過逐個項目甄別、逐級審覈上報,全國隱性債務餘額爲14.3萬億元。但與高額隱性債務相對應,是今年以來,受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需不足等因素影響,導致稅收收入不及預期、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的現實,使得各地隱性債務化解的難度加大。

“從數據來看,在不調整債務限額的情況下,預計2024年地方專項債限額以下的發行空間僅餘3500億元左右。”高瑞東表示。

根據測算,2024年地方專項債務限額爲29.52萬億元,2023年末地方專項債務餘額爲24.87萬億元,按照2024年安排新增地方專項債3.9萬億元計算,則2024年地方專項債限額以下的發行空間剩餘7500億元。不過,財政部10月份發佈的公告顯示,爲支持地方“三保”,利用結存限額向地方下達了4000億元轉移支付,這意味着,2024年地方專項債限額以下發行空間僅餘3500億元左右。

“在2023 年至2024年,連續兩年大規模化解地方隱性債務之後,地方專項債務限額以下的發行空間快速收縮,由於地方舉債實行限額管理,較低的限額以下發行空間制約了後續地方債務擴張的空間。”高瑞東表示。

針對這種情況,《議案》提出一攬子、綜合性、靶向準的化債組合拳,在壓實地方主體責任的基礎上,建議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同時,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

同時,持續保持“零容忍”的高壓監管態勢,對新增隱性債務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

“面對地方財政持續的壓力,此次中央定調和行動是高度積極的,此舉有望爲地方政府顯著減負,一方面有助於騰挪地方政府財政空間更好的防風險穩增長,另一方面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促進高質量發展。”張浩對記者表示。

旨在調動地方積極性

從本次《議案》的內容來看,地方化債方案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每年從地方新增專項債中安排資金8000億元,連續五年,累計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2024年至2026年,每年安排2萬億元債務限額,合計6萬億元;2029 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在張浩看來,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和地方政府專項債這兩種化債方式都是通過地方政府來實現,兩種化債方式旨在更多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

2020年以來,地方政府存量政策空間爲應對疫情大幅消耗。近年來,伴隨着經濟承壓和債務壓力的提升,地方政府收支壓力加大,在有限的財力和相對增加的支出責任之間,防風險和穩增長較難平衡,地方政府相對捉襟見肘。2023年起,財政部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地方政府緩解了債務壓力。

此次化債,中央財政更多會發揮一種“槓桿”作用,即在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的同時適當擴大地方稅權,對地方自主財力形成支撐。

從政策效應看,能夠發揮“一石二鳥”作用。

財政部表示,一方面,解決地方“燃眉之急”,緩釋地方當期化債壓力、減少利息支出。這次置換,近三年密集安排8.4萬億元,顯著降低了近幾年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規模,讓地方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同時,由於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

“按照預測,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藍佛安表示。

另一方面,還幫助地方暢通資金鍊條,增強發展動能。通過實施置換政策,不僅能將原本用來化債的資源騰出來,用於促進發展、改善民生,還將原本受制於化債壓力的政策空間騰出來,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等,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結構調整。此外,將原本用於化債化險的時間精力騰出來,更多投入到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去。還能改善金融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能力,利好實體經濟。

一系列政策之下,2025年,財政政策將更好的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

“穩增長層面,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支持逆週期政策發力,一方面積極發揮政府投資、政府消費的引領和槓桿作用,預計廣義財政支出有望提速,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有望加碼;另一方面繼續不斷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持力度,通過減稅降費、專項債投向範圍擴圍、超長期特別國債定向支持等方式來實現。”張浩表示。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