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眼觀兩會】丁列明委員:建議提高創新藥報銷標準

中新經緯3月3日電 (林琬斯)“創新藥研發成本不僅要看生產製造成本,還要考慮前期巨大的科研投入。在創新藥定價上,要允許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比如5年內自主定價,並在醫保談判與支付上,突出臨牀價值導向,制定合理報銷價格,提高報銷標準。”全國政協委員、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

丁列明觀察到,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與全球第一梯隊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而這一產業由於事關醫療衛生安全,成爲國際戰略博弈的制高點,他認爲必須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生物醫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對此,他建議,持續鼓勵創新藥研究開發。丁列明坦言,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週期的特點。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通常需要花費10年時間、10億美元,即使進入臨牀研究後成功率也只有1/10。國際上允許創新藥上市後自主定價,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利潤,讓藥企收回投資並一定盈利,從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只有加強創新藥自主研發,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才能讓國家在醫保談判中佔據主動,把定價權和醫療衛生戰略安全掌握在自己手裡。”丁列明回憶,2016年首次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中,正是中國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率先主動大幅降價,才迫使跨國藥企同類競品跟進,讓適用患者都用上了靶向藥。

因此,他建議,除了允許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比如5年內自主定價,在醫保談判與支付上,突出臨牀價值導向,制定合理報銷價格,提高報銷標準,還應該對已納入國家醫保的創新藥,適當延長談判週期,把新增適應症自動納入報銷範圍,穩定市場預期,推動患者受益。在使用上,對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的國談創新藥,優先採購應用,暢通進院通道,不列入“藥佔比”考覈,促進創新價值實現。

另外,丁列明還指出,2021年下半年起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投入顯著減少,大量仍在研發階段的科技研發企業面臨較大融資困難,甚至相當一部分陷入困境,由此,必須對資本市場進行有效引導,讓投資者敢於投資,創新者敢於創新。

丁列明建議,要加強金融投資支持,在股票發行實行全面註冊制的大背景下,對優質生物醫藥企業實行IPO、再融資“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在二級市場上,還應該支持優質生物醫藥企業IPO、再融資的募集資金投入新藥研發、早期臨牀、優質藥品權益的戰略合作或相關股權收購,合理寬鬆審覈要求,使生物醫藥企業可利用二級市場真正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資金;支持龍頭生物醫藥企業通過發股購買資產等方式進行有效併購,適度提升中國生物醫藥市場的集中度,提升龍頭生物醫藥企業的營收規模、自主創新能力及國際競爭力;鼓勵政府產業基金在生物醫藥行業投資中發揮關鍵作用,明確生物醫藥創投基金所得稅按20%徵收,促進國有及民營資本投資生物醫藥,推動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最後,丁列明提出,高端人才是生物醫藥創新的主力軍,要打造更好創新創業人才環境。他建議科學研判未來國際人才競爭局勢,有針對性地制定基本策略提供指導,併爲海內外高端人才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創新創業環境。(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編輯:王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