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信任的華熙生物

這兩天,華熙生物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機。

11月3日,有媒體報道稱,董事長趙燕被前員工向監管部門舉報,稱其侵佔小股東利益,強制低價回收員工股票,價值8.8億元的股票被其用2億元回收。據悉,兩級證監會已回覆稱介入調查一事,隨後山東證監局在媒體求證時表示確有其事,正在辦理之中。當天華熙生物的股價聞聲開盤即下跌3%。

近年來,趙燕在公衆面前總是表現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言必稱創新誠信、民族情懷、文化自信。但這次卻被人舉報,她爲了牟取更多利益而不擇手段,着實地狠狠打臉。

而在此前幾天,華熙生物剛剛發佈了最新的Q3財報和今年前三季財報,營收、利潤和研發投入都同比較大,數據非常好看,宛如開屏的孔雀一般華麗優雅。但轉過頭來,就爆出如此不堪的醜聞,如同孔雀開屏露出的醜陋屁股一樣。

1

我坑我坑我坑坑

有媒體詳細回顧了前員工被強賣股票一事。

前員工曾是華熙生物的小股東,像他們這樣的員工小股東約80人。2018年華熙生物籌備科創版上市,由這些員工成立華繡、潤美、潤熙、熙美等4家有限合夥企業,按每股18.13元的市場公允價格入股公司,總共入股金額是1億元,持有1.28%股份。

次年11月6日,華熙生物成功上市科創板。因爲抓住了國潮興起和玻尿酸受捧的風口,上市後業績不俗,帶動股價上漲。這80名員工持股的市值,從原來的1億元迅速增值了幾倍,不少人都盼着解禁之後變現暴富。

趙燕眼紅了,眼看着2020年11月6日解禁期臨近。於是她在2020年7月,指示相關人員要求這些員工以每股90元的價格賣給她,而當時的股價在140元左右。爲了目標得逞,趙燕在開會時公開表示,股票賣了就能留在公司上班;不賣的等解禁期一到就必須走人,而且GP也不會幫他們減持。

於是,一部分人迫於壓力只好把股權低價賣給趙燕。最後一頓操作下來,趙燕僅僅花了2億元,就從這批小股東手中強買走了價值8.8億元的股權。而那些不願意賤賣股票的員工,果然被要求主動離職,不離職就強行下崗,每月只發1450元的生活費。

小股東被趙燕坑得夠倒黴吧,可是有人說,我比他們還慘!

這人就是和趙燕一起合作創業23年的合夥人——崔廣平,他是華熙聯合創始人、華熙集團副董事長。

在成爲玻尿酸女王之前,趙燕原來從事房地產行業,華夏銀行總部、中環世貿中心、五棵松等項目就出自她的公司華熙集團之手。要做成這些知名地產項目,單靠趙燕自己肯定不夠,還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負責項目建設的蔡彤,另一個就是崔廣平,他曾經在體制內工作多年,在北京有廣泛的人脈資源,負責拿地和政府關係。

他們三個人,組成了一個牢固的鐵三解。以華夏銀行項目爲例,趙燕找來了買家華夏銀行,賣家北京日報社的關係由崔廣平搞定,蔡彤則負責整個項目的施工建設,三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效率極高。

要留住兩位有能力的合夥人,趙燕當然要有所表示。崔廣平手上有一份華熙集團公司蓋章的文件,寫明:趙燕是華熙集團實際持有人,蔡彤、崔廣平兩人是小股東,雖然在公司股權及資產層面沒有體現,但二人各享有10%的分紅。

後來蔡彤找機會套現離開,崔方平留了下來。這些年來,華熙集團越做越大,業務越來越好,但崔廣平從來沒見過分紅。他多次向趙燕要求落實分紅,後者不予理會,但兩人畢竟二十多年的關係,他也不好意思撕破臉。後來看到小股東被趙燕強吃,崔廣平才感覺慌了,開始展開行動。

當然,崔廣平只是沒分到紅利,還有人被趙燕坑得實打實地賠了好幾千萬。

趙燕早期的一個重要合作伙伴——許新升,負責開發建設位於北京海淀五棵松地區的“中國生物技術學術中心項目”,這就是後來華熙集團的五棵松項目。2005年6月,華熙集團以1億元轉讓費從許新升手中獲得了這個項目,分5次支付。前4次趙燕付了4000萬元給許新升,但最後第5次的6000萬元應付款,卻被她玩了個花招。

2009年11月,雙方商定共同出資向錦州銀行投資1億元,換得其5000萬股的股份。華熙欠許新升的6000萬,它直接轉賬給錦州銀行取得3000萬股,然後交由華熙代持,兩人的債務就這麼抵消。聰明的你一定猜到結果了,沒錯,趙燕後來翻臉不認賬。2014年6月初,華熙集團否認前述衝抵及支付安排,許新升無奈起訴到法院,要求對方還錢。

今年3月,趙燕曾經在接受《艾問人物》採訪時侃侃而談,鼓吹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擔當。她認爲在社會層面,企業家應該對員工、股東、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方負責。

趙燕說的話確實非常正能量,但看看她這二十多年來的所作所爲,坑合作伙伴、坑合夥人,再到坑小股東,趙燕這一路來可真的是我坑我坑我坑坑坑。

瘦了別人、肥了自己,這就是她所謂的”負責”和”擔當”?

2

我騙我騙我騙騙騙

華熙生物最早是生產玻尿酸原料的廠家,雖然利潤率高,但成長空間很小,到現在全球每年的需求也不過幾百噸。2015年,華熙生物在港交所上市一直股價低迷便是此因,所以2017年乾脆私有化退市。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華熙生物着手佈局C端護膚品市場,主打玻尿酸概念,就才了後來的龐大帝國。

藉着國貨潮的東風和玻尿酸鎖水的概念,加上不惜重金開展營銷,華熙生物的多個品牌快速崛起,儼然成爲美妝國貨潮牌。嚐到玻尿酸甜頭的華熙生物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2021年國家批准其爲新食品原料之後,更是大躍進式發展。畢竟健康食品的盤子要比醫美大得多,高達萬億。

截至2021年底,華熙生物共推出23款玻尿酸類新品,涵蓋飲用水、軟糖、壓片糖果、GABA飲品、巧克力棒、配製酒等品類。不到一年時間,華熙生物就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日本多年來玻尿酸在食品上的佈局。

以前華熙生物開發的產品,是讓消費者把玻尿酸打進去、抹上去,來實現鎖水保溼和美容的功效,這在歐美髮達國家都已經科學驗證過。現在它想讓消費者把玻尿酸吃進去,那麼吃玻尿酸到底有沒有效果?

按華熙生物的說法完全沒有問題。它在銷售頁面上公開稱,玻尿酸是糖胺聚糖的連續結構,被分解只是大分子玻尿酸變成了小分子玻尿酸。按字面理解,口服玻尿酸進入人體腸胃後,其分子結構不會被破壞只是分解成了小分子,字裡行間還暗示極高的吸收轉化率。

華熙生物還爲此給出了科學論文出處——宋永民、丁厚強和郭學平的《透明質酸在食品中的應用》。郭學平是不是很眼熟,沒錯,他就是華熙生物的現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其實宋永民、丁厚強也是華熙生物的員工,自己家人寫稿子吹捧自己家的產品,如此赤裸裸的利益相關,讓這篇文章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倪叔還找到了另一篇支持華熙觀點的論文——2016年的《口服透明質酸對皮膚水分的改善作用及體內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指出口服玻尿酸可以補水。無獨有偶,這篇論文也與華熙生物有關,不但其中的玻尿酸食品是它生產的,而且由它和山東大學藥學院聯合創作。

如果這兩篇論文屬實,按說很容易被其他科研機構驗證。奇怪的是,我們很難找到能佐證的其他論文。相反,歐盟食品安全局分別於2009年和2012年專門評估了食用玻尿酸是否利於“皮膚保溼”,最終的結論都是“證據不足”。

國內多名專業人士認爲,服用玻尿酸很難真正起到提升皮膚質量的作用,因爲進入消化系統後大部分會被直接代謝分解掉,那些打散成小分子的能否重新組回原型,缺乏理論依據和實踐佐證。知名科普作者“第十一診室”則表示,玻尿酸口服根本不可能直接被人體吸收。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劉少偉,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教授、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蔣卓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西安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醫師盧丙侖,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醫院臨牀營養科主治醫師李茜等,在採訪中均持類似的觀點。

如此說來,華熙生物在口服玻尿酸的效用問題上有意隱瞞事實、欺騙消費者,涉嫌虛假廣告宣傳。

這種做法,華熙生物一直在行。

去年10月有消費者在某消保平臺投訴,稱其在京東購買了華熙生物生產的兩瓶誇迪蘊能緊緻輕齡眼霜,發現其產品成分表將水解透明質酸、透明質酸鈉等有效成分排布在前面,送檢後卻發現,排在成分表後位的無效成分——環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合成硅油)含量高達18%。而按國家《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添加量大於1%的成分,在產品包裝成分表上應該按照添加量由多到少排序;添加量小於或等於1%的成分,則可在大於1%的成分之後以任意順序排列。

很明顯,華熙生物無視國家行業強制規定,將重點宣傳的玻尿酸放在成分表的前面,而含量18%的無效成分排在後面,有意營造出有效成分遠多於無效成分的形象,涉嫌虛假宣傳。消息爆出後,輿論譁然,該產品一度下架。

有意思的是,華熙生物水肌泉中將玻尿酸的數量加到極致,達到國標的最大添加比例上限,還將此作爲宣傳語寫進了早期的產品頁上。或許華熙生物自己清楚口服玻尿酸的轉化率有限,希望通過添加總量來提升效用吧。

大部分的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只要你敢騙騙騙下去,他們很容易接受錯誤的觀點併爲之買單。

3

我割我割我割割割

華熙生物股價曾在2021年7月漲至314.09元的最高點,市值突破1500億元,趙燕的身價也一度超過880億元。即便是現在,華熙的市值仍高達500多億,趙燕的個人身價300多億元。

成就千億帝國,華熙生物其實只有一個秘訣:瘋狂收割智商稅!

蔣卓勤認爲,玻尿酸並不是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成分,通過功能性食品補充的意義並不大,‘智商稅’概念居多。朱丹蓬也坦言,服用玻尿酸很難真正起到提升皮膚質量的作用。“現在市面上很多相關產品基本上都可以界定爲是‘智商稅’。”

玻尿酸的智商稅有多高呢?

不管是什麼產品,只要在華熙生物的手上加入一點玻尿酸,就立即身價數倍以上。比如飲用水,普通品牌也就是兩塊錢一瓶,華熙生物的水肌泉就能賣到8塊。而加入的那幾十毫克玻尿酸,每瓶增加的成本按銷售價算也不過1毛錢,可謂是點石成金!

年報數據顯示,華熙生物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銷售費用分別爲2.84億元、5.21億元、10.99億元,佔同期營收的22.49%、27.62%、41.74%。2021年,這一數字更是高達24.36億元,較2020年增長121.62%,銷售費用佔總營收比例達到49.23%。而同期的研發費用僅爲2.84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只有5.75%。

即便華熙生物拼命花錢營銷,銷售費用率佔比一路攀升,其淨利潤仍保持很高的水平。以銷售費用佔比近一半的2021年爲例,它的淨利潤仍達到了將近16%。倘若能保持美妝行業20%左右的銷售費用率,那華熙生物的淨利潤率有望達到近50%。相比之下,天天被人批評智商稅的蘋果,上財年的淨利潤率也才25%。一時間,連倪叔也弄不清楚,到底誰纔是真正的智商稅了。

其實,所謂的智商稅,不是說東西賣得貴,而是消費者花了很多的錢,買來的卻是無用的商品。華熙生物的玻尿酸食品飲料系列,正是收割智商稅的典型。

4

雙面孔雀:華麗背後的醜陋屁股

大家都以爲華熙生物的崛起是抓住了玻尿酸醫用和食用的風口,卻不知玻尿酸的合法化使用就是它主導推動的。所以,華熙生物不是抓住了風口快速發展起來的,而是它蓄謀多年打造這個局。

2021年1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發佈“三新食品”公告,透明質酸鈉(即玻尿酸,HA)被獲批爲新食品原料,可應用於普通食品添加。在新聞報道中,就明確表示,此次透明質酸作爲新食品原料的申請由華熙生物公司主導申報及推進。華熙生物洋洋得意地將此寫進了產品頁QA裡。

郭學平曾經公開表示,“從2003年開始,我們就爲日本、美國等國家供應食品級透明質酸鈉原料,其作爲功能性食品應用,在海外代購市場中具有非常大的份額。2004年後,我們就啓動了透明質酸鈉作爲食品添加的申報工作。”

也就是說,他們爲了這一天的到來,足足準備了小20年。難怪趙燕能一步步成爲身價數百億的玻尿酸女王,而華熙生物曾經的創辦人張天民、凌沛學師生二人卻只能掃地出門,黯然離去。

作爲一家企業,華熙生物在商業上非常成功。但渾身華麗羽毛的背後,這家公司卻長着一個醜陋的屁股。侵害小股東、合夥人、合作伙伴的利益,欺騙消費者瘋狂收割智商稅。

都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像華熙生物這種企業,即便度過了眼下的信任危機,未來又能走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