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狼堡彙報自研插電式混動項目 上汽大衆新能源轉型提速

7月21日,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汽大衆爭取到一項自研的插電式混動(項目),而且新項目不必再經過大衆狼堡審批。上汽大衆研發中心將組成一支約150人的技術團隊,派往上汽等學習。

“無車企不混動”已成爲當前中國車市常態。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74.7萬輛,同比增長44.1%,市佔率達到28.3%。而且今年上半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達到102.5萬輛,佔新能源市場總體爲27.36%,較去年同期提升了8.7個百分點。插電混動車型上半年銷售同比增速爲91.1%,而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增幅爲31.9%;其中6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首創歷史新高,產銷增速均超90%。這充分表明,中國市場看新能源,新能源市場看插電混動。

插電混動車型之所以如此受市場歡迎,一方面在於插電混動車型可以解決純電車型的歷程焦慮。如插電混動車型可在電池虧電情況下切換燃油驅動模式,延長續航里程,避免因充電樁不足或者充電時間過長造成不便。插電混動車型也可以利用回收制動能量等方式,提高電池效率進一步降低綜合油耗。

另一方面,由於插電混動車型可以兼顧燃油和電驅動兩種方式,在動力、操控、舒適性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插混車型可以滿足城市通勤、郊區出遊等不同場景。更重要的是隨着三電技術的進步成本下降,混動車型已基本實現“油電同價”。如比亞迪推出的“超混”技術DM-i,將插電混動車型起售價降到10萬元以內,大大提升了插電混動車型市場競爭力。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規劃,未來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以混動與純電車型爲主,到2035年,兩者各佔50%。依照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來看,這一時間節點會大概率提前。如果以今年的新能源車預計銷量估算,明年我國插電混動車型銷量至少有450萬輛的區間。這對於任何一家車企來說,其市場誘惑力非同小可。

另外在上汽大衆自身來看,今年上半年上汽大衆累計零售銷量53.3萬輛,銷量呈現同比下降態勢,位居廠商排名第五。而此前上汽大衆曾連續多年蟬聯廠商排名第一。

上半年,上汽大衆ID.家族銷量爲28100輛,是合資電動車型的銷量冠軍。但如果將上汽大衆純電銷量放置於整體市場來看,上汽大衆ID.家族銷量不及自主品牌比亞迪、埃安等品牌的單月銷量。爲了在終端市場實現更多的市佔率,今年7月初,上汽大衆針對ID.3(參數丨圖片)推出官降7000元的限時優惠。

在車企端方面,2023年作爲中國車企佈局混動落地的關鍵時期,一衆自主品牌相繼發佈混動技術平臺,如長城檸檬DHT、廣汽GMC混動、上汽EDU混動、奇瑞鵬DHT混動、比亞迪DM-i、吉利雷神DHT Pro混動等,一舉改變了混動市場合資日系“兩田”的傳統認知。如今,這場混動大潮愈演愈烈,合資車企儼然已經處於劣勢,但亡羊補牢爲時不晚。車企向電動化轉型其中實現混動技術的佈局已經是行業共性。上汽大衆作爲中國主流車企品牌代表,進行插電混動技術平臺的研發分得插混市場一杯羹,這也是基於插電混動市場需求旺盛的考量。

目前上汽大衆旗下擁有兩款插電式混動車型,帕薩特插混版和途觀L插混版,其技術來源於德國大衆。但根據第三方權威數據顯示,帕薩特插混版上半年累計銷量爲6050輛,途觀L插混半年累計銷量爲2576,這兩款插混車型顯然未能扛起上汽大衆銷量大旗。而且這兩款車基於B級車售價20萬元級定位現狀,相比於現如今“油電同價”的15萬元級別定位,其市場競爭力有限。

早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上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大衆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傅強就表示,上汽大衆正瞄準PHEV市場加緊研發長續航的混動產品,預期一兩年內能推出相應的產品。並且未來會根據市場反饋,上汽大衆會將智能化的IQ.科技向燃油車、PHEV上進行移植。

此次上汽大衆與上汽集團合作自研混動項目,並且不用狼堡審批,也從另一方面表明大衆總部對於合資公司的放權和對中國新能源技術市場技術的認可。如不久前,大衆以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雙方合作開發新能源汽車;奧迪品牌與上汽集團即將展開的技術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均是最好的例證。

目前上汽大衆對於自研插混項目進展程度還處於保密環節,但分析人士認爲,無論是市場端還是車企端插混車型競爭仍然處於藍海態勢。上汽大衆基於車市多年的深耕經驗,加之上汽集團的研發體系賦能,這讓外界對於上汽大衆自研插混項目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