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網絡黃牛”生存空間

當前,一些熱門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博物館和景區景點出現“一票難求”現象,由此引發的“黃牛”倒票問題屢禁不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近期披露一起案件,揭開了“網絡黃牛”的冰山一角。一些不法分子製作非法外掛軟件搶票,進行所謂的“秒殺”操作,一張票便可抽利三成。他們針對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設計不同的搶票軟件,只需要在搶票軟件中提前輸入遊客的身份證、手機號等個人信息,便可以實現快速批量搶票,成功率可達到百分之五六十。

通過使用外掛軟件把社會資源握在自己手中,再高價賣出,這不僅剝奪了正當購票者公平購票的權利,而且威脅着相關購票平臺系統的安全,還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環境。更令人擔憂的是,“黃牛代搶”往往需要提供實名信息,如此一來,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也成倍增加。

必須明確,利用外掛軟件搶票牟利,絕不是依靠技術“打零工”“賺外快”,而是毋庸置疑的違法犯罪行爲。我國法律對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的行爲有着明確的處罰規定,情節嚴重的或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有關方面曝光違法案例,也充分表明了堅決打擊此類網絡黑產、守護票務市場健康生態的態度。

“網絡黃牛”之所以猖獗,究其原因,一是市場的供不應求爲其提供了可乘之機。近年來從熱門景區到文化場館,從演唱會、音樂節到名校參觀,毫不誇張地說,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網絡黃牛”。二是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爲“黃牛”開闢了新的生意門路,一些搶票軟件最短可實現100毫秒刷新一次,可以說在高科技面前,人手再快也望塵莫及,並且違法行爲變得更加隱蔽。此外,一些轉贈票的規則漏洞也滋生了灰色地帶,內部工作票、贈票等往往成爲“黃牛”手中的香餑餑。一些“黃牛”還與票務系統內部人員串通,利用內部資源和信息優勢,獲取緊俏票源。

各類票務承載着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對於非法研發、銷售、使用外掛搶票軟件,干擾正常市場秩序的行爲,必須露頭就打、依法嚴懲。只有讓“黃牛”不敢伸手、寸步難行,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非法搶票、倒票問題。值得關注的是,公安部近日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爲期一年的打擊整治“黃牛”倒票違法犯罪專項工作,其中就強調要網上網下同步發力,打擊治理綜合施策,全面強化打防管控治各項措施,嚴厲打擊一批職業“黃牛”倒票違法犯罪團伙,深挖嚴懲一批利用網絡“外掛”軟件實施搶票的違法犯罪團伙,堅決斬斷內外勾結“黃牛”倒票的利益鏈條,有效整治一批違法違規網絡倒票平臺,這必將對“網絡黃牛”形成有力震懾。

如果說“魔高一尺”,那就必須“道高一丈”。治理“網絡黃牛”,在用好法律手段,嚴懲非法倒票行爲的同時,還要綜合運用技術等多種手段,持續地優化預約購票系統,進一步升級防護系統,以技防技,及時補上技術漏洞;嚴格落實實名制購票政策,完善票務市場的規則與機制,創新購票模式,提升網絡購票的透明度,最大限度擠壓“黃牛”的生存空間,徹底剷除其滋生土壤,從而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人們追求的詩和遠方不再遙遠。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