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模式能不能複製?比亞迪李雲飛:我覺得很難複製!
比亞迪模式能不能複製?
用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的原話:“我覺得比亞迪很多的一些經驗佈局,可以去借鑑;但是客觀講,我覺得很難複製。”
爲什麼飛總能有這個底氣?
有時候,一個新的產業,是需要戰略機遇期的,可能有時候錯過就錯過。
而比亞迪在一些戰略性的產業佈局非常早,有些更是早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做了。
1995年,比亞迪公司成立,專門從事手機電池研發,經過不斷髮展,並迅速成爲世界範圍內鋰電池主要供應商。
後來在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正式進入汽車行業。
2005年,比亞迪推出第一款車F3,售價7萬左右,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又憑藉自身的電池技術,在混動和電動車領域,成爲了妥妥的老大哥。
2013年以後,以朝代命名的秦、唐、宋、元、漢等品牌車型陸續發佈。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比亞迪連續8年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
電動車的核心技術,也就是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比亞迪都牢牢掌握在手裡。
至於半導體芯片,比亞迪也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半導體團隊。
2008年,比亞迪更是收購了寧波中緯半導體,爲後續龐大的IGBT需求做準備。
海外佈局也是如此,早在1998年,比亞迪就在荷蘭成立了第一個海外分公司,主要業務爲電子代工(手機電池、零部件)。
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爲當時的客戶,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基本上都在國外。
爲了能夠與客戶進行就近的溝通,再者從技術跟產業上也能有更快的反應,因此,比亞迪從成立之初,就是一個面向國際化業務的一個公司。
慢慢的,比亞迪就開始在海外進行戰略佈局。
在2013年,比亞迪的新能源商務車首次出海,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純電動大巴已經遍佈美國30多個州。
在歐洲,市場佔比也已達到26%,在英國更是達到了50%。
在兩年前,比亞迪乘用車也全面出海,並且精準選擇海外市場,首先歐洲市場、然後拉美市場,隨後東南亞市場。
現階段的話,比亞迪主要是以整車出口爲主,但在海外建廠的計劃,也已經如火如荼進行中了。
在東南亞的泰國,比亞迪在當地的工廠去年已經宣佈開建了,預計在2024年第二三季度就可以投產了。
在拉美的巴西,比亞迪不僅會建造電動大巴工廠,還會把整車廠、電池廠也一併配套起來。
至於歐洲工廠,比亞迪目前已經有幾個選址的方案,在今年年底之前,差不多可以最終確定下來。
在海外建廠,對比亞迪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成本考慮,同時也可以更好的融入當地,從而造出更加本土化需求的新能源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海外售賣的車型,售價都會比國內高。
比如在歐洲,會比中國目前在市的車型會貴個1倍;在拉美會貴個1.2倍;在東盟會貴個百分之三四十、四五十這樣;
即便到了日本,也會比中國國內貴個10%到20%左右。
比如比亞迪的元,在海外的話都是30多萬,漢唐系列,在拉美更是賣到六十多萬。而在國內的話也都是20多萬,不到30萬的樣子。
在海外絕大多數國家跟市場,比亞迪無論是從品牌定位,還是從價格定位,基本上都屬於跟BBA一個level的。
因此,纔會有“有錢人才會買比亞迪”這樣的說法。
但即便如此,比亞迪在海外銷量還是非常不錯的。
關於這一點,比亞迪第三季度財報提到2023年到2025年,海外市場增幅60%到200%多。
比如2022年,比亞迪銷售了186萬臺,其中裡面不到6萬是來自海外的。
但到了今年1到9月份,前三個季度比亞迪共銷售了207萬輛車,其中將近15萬臺是在海外。
比亞迪預計今年全年,在海外的銷量將會大概在23-25萬臺,而這相比較去年已經增長三倍。
數據表明,目前相關車展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也從2014年的7%左右,暴增到如今的將近40%,這說明消費者已經越來越認可新能源車。
目前中國品牌的市場戰略,也已經達到了55%,不出意外的話再給中國品牌發展幾年,達到80%完全是有可能的。
同時在品牌營銷方面,比亞迪更注重多元化、年輕化,比如新能源年輕主力消費羣體,包括80後、90後、00後。
爲此,比亞迪也會打造諸如音樂節、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樣的大賽事。
一方面能夠讓把比亞迪汽車企業文化中和電競契合的那部分更好地展現出來,另一方面也能讓更多年輕人通過參賽跟比亞迪汽車產生更多情感連接。
當然了,比亞迪能夠賣的那麼好,最關鍵的還是核心競爭力,而背後比亞迪是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
研發方面,比亞迪的研發投入累計超千億,研發工程師超9萬人。
無論是電池領域,還是智能化領域,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電池、整車,甚至是方方面面,比亞迪擁有的研發人員都是整個行業最多的。
據悉,從今年一月份到九月份前三個季度,比亞迪對研發投入290多個億,而同期利潤才只有210個億。
最近這些年,平均每一天比亞迪申請專利19項,授權專利15項,而這些都成了如今比亞迪的核心技術。
有最核心的技術作保障,產品競爭力也就會不斷增強,產品體驗也會更好,消費者也會越來越認可比亞迪。
而這些,就是其他車企難以複製比亞迪的重要籌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