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代謝異常增死亡風險!臺大研究意外揭「單純脂肪肝」有好處

▲臺大醫院肝炎團隊發表研究成果「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及罹癌機率高」。(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肝病盛行與B、C型肝炎有關,臺大醫院肝炎團隊追蹤研究發現,B型患者若同時合併代謝症候羣,死亡風險將大幅提升兩倍以上,所以追蹤時也要注意代謝症候羣的情況並且調整生活習慣。但研究也意外發現,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性脂肪肝」沒有合併其他代謝異常,反而可使長期死亡率減半,後續或許可作爲治療藥物開發方向。

肝病是臺灣的國病,臺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所領導肝炎團隊致力於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治療與研究,臺大醫院胃腸肝膽科臨牀教授蘇東弘與胃腸肝膽內科醫師黃上秦追蹤院內1萬多名B肝患者,進行長達15年的資料追蹤分析。

蘇東弘說明結果,若患者合併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不僅顯著增加死亡率,且合併的代謝異常越多,死亡風險越高,其中又以糖尿病危害最爲顯著;若同時合併三種以上代謝疾病,死亡風險更是攀升至「兩倍以上」。研究也發現,假使患者後續才新出現糖尿病、高血壓,或體重由正常變爲過重,也同樣增加死亡機率。

有趣的是,研究中另有意外發現!黃上秦說明,脂肪肝可以分爲「代謝異常脂肪肝」與「單純脂肪肝」,如果B肝患者是單純脂肪肝反而可能好一些,會有一點保護因子,長期死亡風險反而下降達5成。

黃上秦分析原因,或許脂肪透過某種機制,抑制病毒複製、增加病毒清除,進而減少病毒對肝病的影響,降低肝癌及肝硬化風險;另一方面,脂肪肝者可能也比較不會有肌少症等情形,肌少症是很多不好預後的指標。

▲B肝患者僅有單純脂肪肝,其長期死亡風險反而下降約五成。(圖/臺大醫院提供)

不過這並非鼓勵患者有脂肪肝!黃上秦提到,在B肝有脂肪肝患者中,9成以上屬於代謝異常,單純脂肪肝佔比不到1成,而且很容易就進展到代謝異常,「總不能要患者有脂肪肝又不要變胖」,還是要特別小心。這項成果應該有助於後續研發治療藥物。

蘇東弘強調,B肝患者除了定期回診追蹤肝功能與肝臟超音波外,更應同時留意代謝症候羣情形,一旦發現血糖、血壓、體重異常,務必儘速就醫檢查治療、調整生活習慣,纔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研究顯示,體重下降5%可減少脂肪肝,下降7%可減少肝臟發炎、減輕10%可減少肝纖維化。

此外,臺大胃腸肝膽科醫師劉振驊針對C肝患者研究顯示,若同時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患者罹患肝細胞癌的風險仍顯著高於沒有代謝異常的患者。而且就算C肝患者成功清除病毒後,還是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長期罹患肝細胞癌風險仍上升。因此,對於這些患者,應早期針對代謝異常進行藥物或生活方式的干預,並定期進行肝細胞癌篩檢。

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均於近期發表於在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引發全球肝病領域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