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我們爲什麼淪爲少數(左正東)
本文作者認爲,要說國民黨的支持者是多數,爲什麼國民黨連續3屆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更連續3屆拿不到立法院過半席次?國民黨要思考黨的支持者在社會上已是少數。(示意圖/資料照片合成)
從第一次投票開始,我從來沒投給民進黨。說真的,我常感覺到自己的政治立場只是少數。也許有人會懷疑,國民黨的支持者怎麼會是少數?看看縣市長、縣市議會席次,國民黨遠超過民進黨,怎麼說都不該是少數。但是,要說國民黨的支持者是多數,爲什麼國民黨連續3屆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更連續3屆拿不到立法院過半席次?承認吧,國民黨支持者在社會上就是少數!看看大學校園,再看看一般的職場,不是如此嗎!
以前不是號稱「藍大綠小」嗎?到底我們什麼時候淪爲少數的?1990年代,整體選民結構是藍大綠小,但當年的大學生中,國民黨支持者已是少數。2000年陳水扁在藍大綠小的結構下意外當選,經過8年執政,民進黨的政治板塊不斷擴大,後來就算面臨重大貪腐案和百萬人倒扁,加上馬英九旋風,2008年時民進黨區域立委得票還比2004年增加5%,達到史上最高的38%。
2016年民進黨首次同時取得總統和國會過半數,區域立委得票藍綠比成爲38%:45%,綠大藍小的時代正式來到。今年,雖然國民黨再次成爲國會最大黨,但區域立委得票率40%,比2016年只有成長2%,比民進黨的45%還少5%。而且,連藍營中衆多支持者極不滿意國民黨。不然無法解釋,競選期間柯文哲對國民黨連番沒有事實根據的批評,居然還得到近百萬藍軍選票的支持。
我們爲什麼會淪爲少數?民進黨頭一次執政時,民進黨菁英看到文化教育被親藍力量控制,造成藍大綠小的結構。於是,在剷除「統派媒體」的號召下,民進黨人士和盟友積極建立媒體陣地,擴大教育體系內原本對民進黨友善的力量。攻城掠地的「陣地戰」從文化教育再向產業和其他領域擴展,慢慢地社會多個領域從聲量上的綠大藍小變成結構上的綠大藍小。
而且,這種文化思想的「陣地戰」往往在政治運動的旗幟下得到快速進展,這些包括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各項政治運動如制定新憲法、正常國家、公投入聯、轉型正義。這些運動都有着偉大的號召,也各自有其合理性。但稱爲政治運動,因爲這些議題本來具有一定的爭議性,發動者運用爭議性變成政治表態的機會,用一次一次的表態、說服、再表態,擴大社會對民進黨核心價值的認同,改變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大多數服膺社會主流的藍營菁英。
換句話說,民進黨用文化思想主導性擴展社會基礎,而國民黨退居少數則因爲失去文化思想主導性。很多朋友認爲源頭是教科書,但更爲根本的問題是國民黨缺乏一套社會教育的基礎設施,所以無法從民間樹立一套和官方不同的歷史觀和世界觀。20年前雖然還有媒體優勢,但走短線的媒體議題攻防,很難樹立界定政治板塊的社會價值,如今則連媒體優勢都不復存在。所以,社會大衆只能選擇接受或不接受民進黨的價值觀。這也可說明,爲什麼藍營缺乏可以號召非藍選民的抽象概念,在向外合作時只能訴求「非綠陣營」。
我們,還有機會成爲多數嗎?當然,但這不能只靠搶位置和搞對抗。位置如果不能實踐理想,對抗如果沒有價值號召,猶如在沙灘上堆堡壘,轉眼就灰飛煙滅。要再成爲多數,我們需要在思想上重建具有普世號召的理想世界,說服更多人共同追求。過去24年說明,執政不是形塑多數的保證,在野更不是形塑多數的阻礙。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捲起袖子做。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