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陸奇看好的項目都好奇葩

這年頭,居然有人把L4級自動駕駛用在了椅子上。

還有人設計出了“自己複製自己”的機器人!

他們,就是被陸奇最新看好的創業者。

在近3500家企業的激烈競爭中,他們脫穎而出。

從幫農民收土豆到給衛星造動力系統,這些項目覆蓋了先進製造、人工智能、航天、醫療、芯片等23個領域,並且全部爲技術驅動型企業。

這其中不乏清華姚班出身的創業團隊、從芬蘭遠道而來的AI+公司,有稱“中國90%程序員都認識他”的技術大佬、還有蓄力十年打造開源平臺的林元慶夫婦………

如此陣容,以至於在路演日現場,連會場二樓都擠滿了投資人。

我們挑選了一些代表性公司,總結了五大類,分享給大家。

這些公司很垂直

首先,當然要屬一些很垂直的公司,他們拿着核心技術,直接往一個行業裡深耕。

最近備受關注的智能電動車領域,就是這次路演的一個新亮點。

先來說道說道,前面自動駕駛椅子——Infermove 推行科技,給懶人帶來了福音。

他們把L4級自動駕駛技術運用在了這把電動代步椅上,讓你不僅可以解放雙腿,還能不用看路,想怎麼低頭玩手機就怎麼玩。

CEO盧鷹翔,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碩士以及美國哈佛大學人口經濟學碩士。本科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生物醫學與經濟學雙學位學士。

推行科技將以景區、公園、遊樂場等作爲切入點,讓你在走累了時,能夠立刻找到一個舒服的共享代步工具。

目前,他們已經在北京海淀公園、常州西太湖公園完成實地測試。

對智能汽車而言,檢測是研發、生產、售後中都非常重要的環節。

由清華蘇州汽車研究院重點孵化的清研精準,致力於打造這個全智能電動汽車生命週期檢測平臺。

他們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電動車生產設備、高端實驗儀器、自動檢測設備的研發創新等方面展開攻關,能爲整車企業、零部件廠商、研發機構及終端用戶提供整體服務。

目前清研精準已經和20+車企合作,2021年收入已經達到8000萬。

Second State則建立了一個有強網絡效應的汽車軟件平臺,能夠讓汽車上的軟件“不打架”,在聽音樂的同時還能自動駕駛。

還有人把目光轉向了大健康領域,比如原位芯片。

他們憑藉自有芯片設計和工藝流片能力,推出了可以用於ICU的MEMS尿液流量計。

與傳統精密尿袋相比,這種尿液流量計可以持續性監控,積累動態數據,將誤差降低在5%以內,並且便於醫務人員觀測記錄。

此外,他們還研發了MEMS胰島素泵,解決了傳統胰島素電機泵不便攜、價格昂貴的問題。

而專注於骨科數字化診療系統的博志生物,則打造了骨科數字化診療系統。

他們在骨質量檢測系統、微創手術導航設備、骨植入物耗材等方面都已經有了較爲成熟的產品。

目前已和香港瑪麗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國內40餘家三甲醫院開展合作。

此外,還有像混凝土、種土豆……

從芬蘭遠道而來的Caidio,他們致力於用AI技術,檢測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的品質問題。就像這樣。

以及種土豆的本華科技,大疆出身,致力於提供全流程的數字農機裝備和農業數據服務。

上可九天攬月

今年的項目還非常硬核,單從上天這事兒來說,用可九天攬月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EXA TECH就是一家將數據中心級別的存儲陣列系統應用於衛星的民營航天企業。

他們設計的新一代星載存儲系統(AS3),可覆蓋從微小、微納衛星(立方星),一直到幾十噸重的超大衛星全系列衛星平臺。

我國首顆搭載着存儲陣列系統的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寬幅01星”,就採用了他們的星載存儲系統。

其裝機容量達40Tbit,可實現22.4Gbps的高速數據存儲,能夠配合衛星1.8Gbps的星地數據傳輸速度,很好完成實時拍攝、實時傳輸的任務。

除了太空信息存儲,太空動力裝備也是大航天時代備受關注的領域。

“納飛衛星”便打出了要推動太空動力裝備進入摩爾時代的口號。

他們一改傳統氙氣電推體制,採用固態碘爲工質。在同等總衝(變軌能力)下,將電推系統體積降低到氙氣電推的三分之一,重量降低到其二分之一。

並且相較於氙氣,碘的存儲量更大、開採更容易,是未來構建更大規模空間飛行器的最優動力選擇。

目前,他們已經推出了第二代電電推產品,體積更小,僅爲第一代產品的三分之一。

下有機器人“我造我自己”

除了上天,還有接地氣的。

現在,機器人造東西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是“我造我自己”的機器人,你見過嗎?

冪方科技就打造了這樣的一款自複製機器人——諾伊曼1型/2型機械臂。

它們不僅可以自己造自己,而且速度非常快,3天就能複製一代。

這可以爲產業提供指數級增長的生產力,一個月產能翻1024倍、兩個月產能翻100萬倍。

並且它們的使用場景非常多,可以在多種加工領域靈活轉換,如高分子材料、醫藥中間體、電池材料、石油化工等。

今年,這些機器人已經在光伏電站商業化落地,比傳統人工安裝光伏電站成本降低了90%以上。

除了要有強大的生產力,在車間工廠裡,合理的管理模式也非常重要。

掌上車間就獨創了基於任務執行關鍵節點反饋的訂單追蹤方式,用手機就能管理工廠。

這大幅降低了工廠數字化門檻,讓普通工人也能輕鬆操作系統,幫助百萬小微工廠實現數字化管理。

清華將芯片植入寵物體內

高校團隊,是這次路演現場的一道風景。

比如,清華大學的兩個團隊——

將芯片植入動物腦內的芯聯心,等風來的智能科技。

芯聯心,顧名思義,就是用自研的植入式芯片,搭建生命體數據採集與分析平臺,由點及面實現生理指標數據化。

嗯,就有點馬斯克的活豬實驗那味了~

目前,他們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畜牧業、寵物業,幫助實現精準養殖、健康檢測等目標,以芯片、數據服務實現營收。

整個技術團隊基本上都來自清華大學電子系和華爲。創始人兼CEO馬駿,曾以青海省高考第二名成績考入清華。

還有姚班出身的知能科技,致力於打造最懂風的風能生態。

他們利用遙感衛星、地面氣象站、激光測風雷達及風機運行狀態等多維度數據的融合感知,結合深度學習算法,打造智慧風場運維繫統。

去年12月成立,今年5月就跟一家風電設備商達成合作意向。

除了清華,還有像華中科大一羣同門師兄弟創辦的肯維捷斯。

他們將微型顯微鏡與生物芯片結合,打造一臺家用檢測終端。比如,一滴血就可以檢測血細胞和生化指標監測,然後在終端上線上看病。

核心技術就是微型顯微鏡,釐米尺度的顯微器件,性能可達亞微米級專業水平。

目前,它們以手機顯微鏡TIPSCOPE的產品形態已經在大批量出貨。最新OPPO Find X3就是使用的他們的技術。

此外,還有一家專注於金屬、陶瓷間接3D打印裝備及材料研發生產的企業——昇華三維。

核心團隊來自中國粉末冶金黃埔軍校——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

創始人兼CEO吳敏,是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學碩士,曾國內首創“3D打印+粉末冶金”相結合的間接3D打印技術路線。

林元慶夫婦打造知識開源平臺

在這當中,還有一些不乏以科研人員爲中心的項目。

比如生命科學相關的Bio-protocol平臺。

一言以蔽之,GitHub for Life Science。

他們搭建全球最權威、最大的生物實驗方法社區平臺,幫助科研人員找方法、問專家,提升研發效率。

目前他們已經與Science系列期刊在內的8家權威期刊合作。論文作者會被邀請在Bio-protocol平臺上同步發表相關的實驗方案,並會提供鏈接,引導讀者訪問Bio-protocol網站查看相關實驗方案。

十年前,還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的何芳連博士萌生了這一想法。

隨後與其丈夫、原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現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共同創辦了這一平臺。

還有想做服務一億知識分子的知識開源平臺——投光社區,用GitHub式的持續羣創和版本控制,來實現文章生產與專業交流。

他們將支持文章與算法開源,並配合生產工具——投光編輯器,來填補中國預印本平臺的空缺。

也有正朝着時代風口,比如雲平臺。

前阿里雲資、天貓聚石塔電商雲平臺資深架構師陳皓,帶來了MegaEase雲原生平臺。

這是一個自由、開源、低成本、高可用的雲原生平臺,能夠降低最高達50%的雲成本。

有着20年碼齡的他還調侃說:國內90%的程序員應該都知道他。

大禹智芯,則聚焦雲計算第三引擎——DPU(數據處理單元),提供自主研發的從芯片到整體系統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碳中和。

有着世界首個將碳捕捉變爲經濟正向的技術的碳能科技,還有爲企業提供一站式碳中和解決方案的碳中寶。

再比如數據開源。

TensorBase,做開源的大數據基礎設施,打造開源實時大數據倉庫。

總的來說,此次路演的主題分佈很廣,包含先進製造、人工智能、企業服務、硬件、醫療、芯片、ESG、生物技術、航天、開源、農業等23個主題領域。

所有的公司,全都是以技術驅動。

較上年來看,創始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有了很高的提升,佔到了88%,平均年齡達到了35歲。

正如陸奇所說,他們所代表的,是每一個未來有巨大潛能的賽道,都是長期有巨大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創業項目。

有對以上項目感興趣,想了解更多項目的小夥伴們,可以通過下方傳送門瞭解奇績創壇更多細節~

傳送門:https://mp.weixin.qq.com/s/7vcToVp5Nd6rCu2LDs4h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