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大將臧卓回憶錄——軍官教育沿革概略(五)

而異軍突起,尤莫如今總統蔣先生所辦之黃埔軍官學校。故自北伐底定南京以後,即延續黃埔系統創辦中央軍校。北伐完成,興辦步兵、砲兵、重砲兵、騎兵(後裁撤)、工兵、輜重兵、交通兵各專門學校於南京,設訓練總監部(後改軍訓部)以統轄之。更續辦陸軍大學校,及憲兵、軍需、軍醫各學校分隸各部門,一時規模大備。而保定軍校,則至第九期爲止,成爲軍學史上之名詞。

各期同學際遇不同

保定附近,爲平原廣漠之野,凹道縱橫,黃沙撲面,面至易水唐湖,始有岡陵起伏。白楊蕭蕭,荒冢累累,雖無名勝可言,卻是練兵要地。軍校校址,在東關外,爲舊式建築,前爲尚武堂,兩旁排列平房數十棟,後爲飯廳,中有廣場,成長方形,場中央矗立雙鬆,夭矯似虯龍,一若爲此學府壽者,不知其九世而斬也。校外右側,爲大操場,徑裡許,猶記壯年跑步三匝時。

左後爲馬廠、砲房、交通器材及各項裝備庫。南臨大清河,偶有「浴乎沂」之雅。冬季白雪皚皚,一望無垠,千騎縱橫,玉飛銀濺,同學少年意氣之豪,未有盛於此時者也。50載前塵影事,如在眼目前,不禁感慨系之!保定舊爲直隸(今河北)省會(今移天津)。城內有蓮池書院,翠扇臨風,紅衣點點,頗饒勝概。曹錕任直魯豫巡閱使時,曾駐節於此。冠蓋往來,一時稱盛。蓋自軍校停辦,曹吳淪亡,不獨軍事學府,有滄桑之感,保定亦非復地靈人傑時矣。

昔李文忠有言:「每造就一班人才,至少影響國家30年。」保定軍校,孕育於晚清,成教於民國,丁絕續之交,際艱蹇之會,始之以辛亥癸丑,繼之以軍閥交訌,而北伐、而討逆、而戡亂、而抗日、而剿匪、而遷鼎海上,策中興而未有已;丁年從役,皓首馳驅,雖睿哲在前,領導有自,多士繼起,剝復可期;而此輩顛倒於成敗順逆之間,周旋於危疑震撼之境,或安於澹泊,或務於奔競;或作壯烈之犧牲,或爲一隅之功狗;或顯赫一時,或沉淪終古;或青簡已判是非,或功業猶期來日,林林總總,爲狀百端,蓋皆亂世之蜉蝣,而可一例以「野馬塵埃」視之者。

因爲國家動亂,不特有南北之分。即在北洋,更有皖系、直系、東北軍、西北軍、山西軍之別。故無一定之人事制度。軍校出身之後,雖有分發之文,並無登庸之道。因多本於省籍、學誼、招致、意願各種關係,分途投效。爾後又或因服務勤慎,作戰有功,擴充軍隊及人事關係,或特加拔濯,或水漲船高,而升沉異致,雲泥霄壤。其際遇之不同,而致各期成就有異者,重要因素如次:

一、因北洋軍隊重用行伍行排斥學生的學系,故投入南方各省者爲多,尤其第一期因爲有兩次艱難之奮鬥,儼成爲孤臣孽子,故或爲創業式之苦幹,或作附庸式之幕僚,甚至有藏去資格,以行伍身分起家者,第二、三期仍在北洋壓迫之下,與第一期情形大略相同。

二、因籍貫關係,其本省無軍隊者,則不得不依附其他各省。如江蘇、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皆爲北軍久佔之區。而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山西、東三省,皆自建軍隊,故發跡者多。

三、因時會之轉移,而趨向廣東革命者。此以第六、七期爲最多。四、因畢業時有適然之機會者。此指第五期之在山西部隊及東北軍而言。

五、因得同期大力之信任而具有特殊認識者。今副總統陳誠(辭修)所領導之第八、九期爲最多。

另有沉埋於北洋軍隊或首先歸順國民革命軍者、誤於政治路線及意氣之爭者、失意分子爲汪精衛和平運動所羅致者、遊離分子及改途者。其較著者、匯而記之。

辛亥以還即露頭角

茲就右之所分析,特舉其有聲於時者,匯而記之:自鄶以下不與焉,非勢位之見也,難以枚舉也。

四川爲西南奧區,自辛亥以還,同學即露頭角。民國5年,成武將軍陳宧(二廠)率北軍馮玉祥退出後,呂超(後爲林主席時國府參軍長,已故)、向傅義(後爲川省參議會議長),即先後任川軍總司令。嗣後鄧錫侯、田頌堯、劉文輝相率立立起,除田已先期下野外,鄧、劉統師幹、主省政,歷20餘年而未衰。鄧以圓滑者,劉以險狠稱,相隨之各期同學,爲數甚多,對外籍入川者亦有照顧。惟工於川省局部之內戰,未足以言事功。今已率部靠攏矣。川省同學,可謂得地利而未得人和,無所建樹,滋可惜也。另有一期孫震(德操),亦久掌兵符,曾任川東綏靖主任。品德俱高,可謂涅而不緇。今在臺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