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開阻礙兩岸對話的大石頭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孫曉雅說,臺灣朝野三黨都主張兩岸對話,美國不會阻止。一般鹹認,因爲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陸,美國以此釋放訊號營造和緩氛圍。對於向來主張對話的國民黨和民衆黨,此話是開綠燈;對於民進黨,這便是拉警報,因爲民進黨並不想和大陸對話,若非如此,不會連馬前總統邀請陸生訪臺都拒之門外。

果不其然,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3日即表示,兩岸對話障礙是對岸片面界定一中原則,兩岸交流困難是對岸不開放旅行團來臺。言下之意,就是民進黨不可能和中共對話,且責任都在中共。其實,中共用他的方式界定一中原則,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但李登輝和馬英九時代用中華民國憲法來界定我們的一箇中國,如此雙方能夠求同存異,兩岸還是可以對話。所以,這不是不能克服的障礙。

有互動才能改變對方。但是,要開啓對話或從對話得到成果,都需要相互妥協。我不知道鄭文燦是代表蔡政府還是代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發言,但賴清德顯然未認真對待兩岸恢復對話;除了一句要和習近平共進晚餐,賴清德幾乎否定對話的可能性,因爲他把任何妥協都看作「委屈的和平」,反覆強調兩岸是兩國互不隸屬,南轅北轍的立場,完全看不到對話的意願。

當兩岸官方無法對話,民間交流和社會對話就更形重要。很遺憾,民進黨常常用滲透統戰的觀點看待兩岸學術交流,自疫情以來則是綁架民間交流作爲迫使中共與民進黨上桌談判的籌碼。如果成功也罷,但至今不但沒有成功,反而犧牲對於維護兩岸和平極其重要的社會對話。

各種社會對話方式,陸生來臺最具未來性,很多來臺陸生都對臺灣產生好感。然而,民進黨政府卻沒有好好珍惜。在疫情初期採取歧視性措施,讓大陸找到藉口中止新生來臺。即便今年起重新開放研修生,但至今只有291名,與過去一年16000名相差甚遠。

眼看陸生即將斷源,剛好馬前總統邀請50位大陸學生來臺,不僅可促進兩岸社會對話,還可鼓勵大陸重新開放陸生來臺。然而,陸委會卻以種種行政理由質疑,這樣的態度不只談不上與大陸對話的意願,更別說要說服大陸讓陸生重新來臺。

拜登爲了要與大陸有效溝通,儘管在野黨鷹派聲浪滔天,大陸公開場合冷言冷語,依然通過各種途徑穿梭交涉,終能逐漸走出裴洛西訪臺後的僵局。兩岸政府互不承認,要展開對話更加困難,而我們身處衝突第一線,更需要通過對話穩定局勢。如果民進黨真的不願意也沒有能力進行兩岸對話,那麼,明年就讓有意願和能力的人執政吧!(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