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掛保證 傅聰愛上臺灣
鋼琴家傅聰琴彈得好,教學也有一套。圖爲他在臺師大指導學生的專注模樣。(新華社)
傅聰(左)對藝術抱持高度熱情,1982年首度訪臺期間,造訪國畫大師張大千(中)留下難得的合影。右爲新象藝術創辦人許博允。(許博允提供)
傅聰過世,許多樂迷感到不捨,臺灣樂迷對傅聰其實並不陌生,因爲他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就經常造訪寶島,逛故宮、看中醫,更是他來臺的必備行程。
傅聰過去因練琴過於勤奮,導致手傷,長期困擾着他,不彈琴時,總是戴着手套保暖。新象藝術創辦人許博允就表示,傅聰來臺,一定會去看中醫治療手傷,在鍼灸和電療的協助下,讓手部獲得舒緩。
此外,傅聰還特別愛逛臺北故宮,他本身藝術涵養極高,對書畫及文物鑑賞具有一定的品味,對故宮文物的熱愛,凸顯他的博學及不忘本。
不過在未來臺之前,傅聰對臺灣是有疑慮的,主要是雙親在文革期間遇害,使他對政治抱持戒心,長笛家樊曼儂回憶,1982年,傅聰首次受邀來臺演出,他原本擔心,
「後來透過很多人幫忙,像是周文中、白先勇,他們跟傅聰說,臺灣很安全,沒問題的,他才放心願意來,沒想到,觀衆對他的歡迎之熱烈,讓他印象非常的深刻。」從此和臺灣結下不解之緣。
藝術涵養極高 熱愛故宮文物
傅聰琴藝備受同行稱道,他雖在21歲就獲得大獎肯定,卻不以炫技取勝,而是以他獨特的詮釋與豐富的音樂性徵服觀衆。
鋼琴家葉綠娜表示,傅聰不只熟知古典詩詞,對西方文學如莎士比亞,也能引經據典,「他在教蕭邦降b小調奏鳴曲第二樂章結尾時,就引用《馬克白》名句:『人生是個癡人說的故事,充滿了喧鬧與憤怒,毫無意義。』描述音樂裡的意境,可說非常貼切。」
傅聰教學也很有一套,臺灣鋼琴家嚴俊傑過去曾向傅聰學習,「那時我還很小,才15、16歲,很多東西不懂,他的講解很直接而真誠,彈得好就直接誇獎,彈不好也直接點出問題,收穫很大。」
嚴俊傑表示,傅聰要求的,其實是音樂本質,但經常被忽略,「像是韻味、節奏、蕭邦樂譜上寫的字,他仔細講解和示範,讓我覺得很溫暖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