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捷克老字號,讓朱䴉在水晶上“飛翔”

陝西省政府工作人員徑直來到歐若拉水晶展臺:"感謝你們,讓朱䴉以另一種方式被世界看見。"

他們所說的,正是該企業今天全新推出的朱䴉主題水晶系列。一共四套組合,包括藝術花瓶、紅酒杯、咖啡杯等產品。這隻珍稀鳥類,在捷克水晶上"浴火重生"。

品牌全球總經理彼得·赫恰克也未曾想到,擁有190年曆史的經典品牌會與這隻稀有小鳥有交集。在第六屆進博會上,一位到展臺參觀的客人無意中詢問:"爲什麼不用中國經典鳥類朱䴉元素?"起初,捷克公司幾乎所有人都不太知道這到底是隻什麼動物。

在網上搜集資料發現,朱䴉,被譽爲"東方寶石",白色羽毛,嘴巴和腳呈紅色,從山到海、從西到東,翩躚於東亞大地。在一段時間內,朱䴉的數量急劇減少。直至20世紀後期,全球唯一的野生朱䴉種羣在中國陝西省洋縣被發現。自那以後,中國政府採取了保護措施,朱䴉的數量開始恢復。"那刻我便‘拍板’,做!不光是中國風格,更是輸出保護生態環境的觀點。"

原樣"復刻"朱䴉顯然難得多。好在歐若拉水晶每年光顧進博會,在中國市場練就了"法寶"。第一屆進博會後,企業發現要將中國人生活習慣、文化與捷克工業相結合,才能推出"地道"的產品。於是,2018年歐若拉水晶在布拉格成立了設計中心,並在中國設立了品牌館,設計中心的捷克老工匠與品牌館的中國本土設計師跨越半球進行聯動。朱䴉之前,這樣的聯動已經進行了多次,企業接連推出的鳳凰、仙鶴、梅蘭竹菊藝術花瓶等,都成爲每屆進博會的亮點,讓品牌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

在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支持下,歐若拉水晶以朱䴉進行創作,開始參與朱䴉保護與國際合作中。中國設計師根據朱䴉樣貌特徵創作了數十個設計方案,"我先讓他們發散想象力,才能涌現最貼近中國風的創作。"赫恰克回憶,這些方案拿到手後,雖然格外驚豔,但"理想到現實"差距有些大。

布拉格設計中心的捷克"老法師"由此登場,他們根據雕刻技藝逐一修改方案,讓其"落地可行"。比如,中國設計師用紅白渲染朱䴉的顏色,但捷克雕刻難以顯現顏色,便在印刷工藝中"印製"彩色朱䴉圖案,黑邊搭配白毛、紅點提亮。

你來我往中,設計稿敲定,捷克工匠將通過最高級的雕刻、中級的刻花與噴砂、初級的印刷工藝來進行生產。就拿這次的"鎮館之寶"藝術花瓶來說,拎起來有3公斤重,工匠雕刻時得雙手抱着來操作,不得已雕刻一會兒,休息一會兒。

工作臺上,放置着固定的"把手",工匠根據圖案形狀更換器械,也就是將刻刀插在"把手"上,抱着水晶杯一道一道"磨"。朱䴉翅膀上的每一片羽毛都清晰可見,而其脖頸上的紋路分明,這一"虛實"結合的樣式賦予了更多層次與立體感。"甚至工匠還會透過兩層玻璃,來雕刻,難度非常大。"赫恰克介紹,這款藝術花瓶用上了粗磨、細磨、靜磨等20多種雕刻工藝,花了2個月來完成。

當該系列出現在進博會,彷彿朱䴉振翅,"漂洋過海"來赴約。"從開始製作至今,我都在學習朱䴉的知識,看到中國如此重視這一珍貴的鳥類,深深觸動着我。"對於赫恰克及遠在捷克的工匠來說,這又何嘗不是種認識中國、瞭解中國的方式呢?

從去年起,在中國設計師的幫助下,赫恰克給自己及工匠買了包括《中國經典紋樣圖鑑》《中國年畫》等書籍,從早到晚"啃"經典。他還開始閱讀中國故事及歷史,對千年文化有了"初認識","現在我能說出很多中國的吉祥物。"以往,捷克工匠都是做歐式古建築、傢俱修復,大多數都未曾走出歐洲,而如今他們與神秘的東方"越貼越近"。"捷克工匠們還有個願望,希望能來中國,看看這片夢中之地。"

歐若拉水晶誕生於1834年,工廠靠近伏爾塔瓦河上游。百年間,設計的水晶內飾吊燈、日用品、酒具、茶具等數一數二,擁有一條從生產水晶、雕刻到銷售的"全自主"產業鏈。"老古董"第一次來參加進博會的時候,只帶着30多個針對歐洲市場的產品,彼時,展臺只有36平方米。

也正是那次的經歷,改變了百年老字號的"人生"。企業開始"下狠心"做中國市場,每年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產品,甚至與中國顧客"互動"。最早,歐若拉水晶帶來了60毫升的酒杯,卻在進博會上遭"冷遇",瞭解才發現,原來中國人喝白酒喜歡乾杯。於是,第二年企業便帶來改良版的10毫升水晶酒杯,一下子"火"了。

歐若拉水晶連續參加了七年的進博會,回回都有收穫,中國銷售量每年呈20%增長。雖然這是赫恰克第一次來到進博會現場,但他過去曾多次來到中國,特地前往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汲取靈感。他說,設計的明清三色茶具,就取材於中國青花瓷,透過水晶玻璃漸變雕刻,至今都是企業評價最高的產品。

朱䴉飛過山海,躍動在捷克與中國間的"火花",一定是這屆進博會上的珍貴圖案。"我們與進博會共同成長,朱䴉的‘吉祥’寓意將一路陪伴着企業與兩國關係。明年,我們一定不會缺席。"赫恰克說。

作者:佔悅

文:佔悅 圖:受訪者供圖 編輯:張曉鳴 責任編輯:祝越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