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成不了“百菜園”

百果園創始人餘惠勇心中一直有一個“亞馬遜”夢,他們想做大生鮮領域的亞馬遜。

2019年,百果園初入大生鮮領域時,餘惠勇曾表示:“我們(百果園)已經有相當基礎了,所以我們相信有核心競爭力做支撐,有十幾年的實踐搭建的平臺,我們有能力拿下大生鮮這個板塊。”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因其流通成本高、產地高度分散等,生鮮一直被認爲是傳統電商最後的堡壘,但也是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這也推動着新一輪的生鮮電商創業熱潮。

在徐新一句“得生鮮者得天下”的鼓動下,資本熱錢涌向生鮮行業,叮咚買菜、盒馬等互聯網企業激戰正酣,大潤發、永輝超市等陸續轉型,爭奪生鮮市場,百果園也隨之入場。

2018年末,百果園旗下一米鮮推出社區團購,小範圍試水;2019年推出百果心享平臺;2020年又推出“熊貓大仙”。

從入局時間來看,百果園已經是大生鮮行業的後進生,而面對亟需改造的傳統生鮮供應鏈,百果園如何實現曾經立下的雄心壯志;而在生鮮行業羣雄爭霸之時,百果園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成長爲“百菜園”呢?

“水果之王”如何煉成

在入局水果行業之前,百果園的創始人餘惠勇也是位連續創業者。

1991年,從江西農業大學畢業的餘惠勇被分配到江西農科院研究食用菌,由此賺到人生第一個20萬元,在當時是一筆鉅款,而餘惠勇選擇帶着這筆錢南下經商,兜兜轉轉,屢屢碰壁,最後選擇回到老本行業。

2002年,在深圳福田路,百果園第一家水果專營店正式開業,餘惠勇夫婦開始專注於賣水果,“水果大王”的名號也就此傳開。

百果園在擴張之初採用加盟模式,擴張迅速,6年內百果園門店數量達到100多家,但產品質量也相繼出現問題,公司虧損約2億元。

由於加盟店存在產品以次充好、服務標準不統一、難以管理等問題,餘惠勇果斷選擇停止加盟模式,同時開始回購百果園加盟店的股份,轉型自營模式。

在自營模式的基礎上,餘惠勇根據C端品控提出“三無退貨”承諾,但餘也曾表示,“供應鏈是生鮮零售行業最大的痛點,也是公司未來持續解決的難題。”

水果生鮮一度被認爲是電商最後的堡壘,由於傳統經銷鏈路冗長、中間流通環節多,但水果保質期短且易磕碰損壞,無形中導致水果銷售的流通成本過高,同時質量難以把控。

過去,最傳統的農貿市場銷售渠道採用“百家果百家採”的模式,分散的產地經紀人從不同的農戶手中採購品種、批次各異的水果,再通過冗長的經銷環節送到農貿市場,最終產地水果的貨損率和流通成本雙高,並且質量難統一、品控問題難追溯。

傳統的經銷模式顯然不適應新興的零售渠道,百果園決心改革。

從2007年開始,餘惠勇着手深入水果源頭產區、發力產地直採。截至2022年4月,百果園在全國建有28個倉儲配送中心,全球範圍內的特約供貨基地超200個。

據2020年數據顯示,百果園的國產水果從產地直採的比例超過80%,進口水果的直採比例約 30%。

除產地直採外,百果園根據水果品質的糖酸度、鮮度、脆度、細嫩度、香味、安全性被分爲四個等級“招牌、A級、B級、C級”。

深耕產地直採和精細化的產品分級,百果園以供應鏈能力爲基礎,成長爲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水果零售商。但隨着互聯網巨頭參戰新零售、前置倉、社區團購等,生鮮供應鏈的專業化和產地化程度持續提升,百果園卻在緩慢地轉型升級。

作爲水果領域連續創業者的劉水生表示,“目前百果園主要依賴的還是產地的水果分選工廠,這些分選中心從產地收水果,再進行分級、包裝,基本全國的零售商都會到產地分選中心和交易市場採購。”

在劉水生看來,和批發市場、連鎖商超相比,百果園的供應鏈能力沒有明顯的優勢。

餘惠勇也表示:“生產基地的生產和品種畢竟有限,百果園也一樣需要從源頭或者經銷商手中進行採購。”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這是餘惠勇對百果園的定位,但如今,生鮮領域涌現的新對手都在全力深入源頭直採,建立生鮮直供鏈路,這對百果園無疑是巨大的產業挑戰,也推動着百果園必須快速適應新的競爭環境。

顯然,百果園還得繼續深耕水果供應鏈和零售能力。

不過,水果市場雖然龐大,但消費場景分散,並且水果也不是剛需商品。因此,百果園將目光瞄準更廣闊的大生鮮市場。

大生鮮之路“荊棘密佈”

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零售行業轉型熱潮勢不可擋,生鮮賽道也不例外。

連鎖商超大潤發、永輝等加速新零售改造;互聯網平臺如盒馬、美團優選等加入戰局,百果園也緊隨其中。

2019年4月,百果園推出“百果心享”,開啓大生鮮戰略,其品類由水果擴充到蔬菜、蛋奶、米麪糧油等。

百果園擁有龐大的門店規模更貼近社區,主要通過“線上配送+自提”的方式提供生鮮售賣服務,開在家門口的生鮮小店也符合消費者需求。

但作爲大生鮮賽道後發者的百果園,其在消費習慣改造和供應鏈方面存在諸多困難。

生鮮銷售場景高度分散,國人最習慣的生鮮購買渠道還是農貿市場或商超;同時,履約時效更有保證的前置倉、價格更低的社區團購等模式都在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留給百果園的市場空間極爲有限。

平臺佔領消費心智的一條可行路徑是持續補貼,正如2020年年中開始的社區團購大戰,互聯網平臺用百億級乃至千億級的投入快速佔領市場份額。

但從現實來看,持續補貼並不適合當下的百果園。

招股書顯示,百果園雖然已經盈利,但淨利率並不高。2019-2022年,百果園的淨利率分別爲2.80%、0.50%、2.20%、2.70%。

生鮮零售行業本來就是“撅着屁股撿鋼鏰”的生意,百果園賺取的收入絕大部分還是投入到水果採購方面。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百果園的存貨銷售成本(主要爲水果採購成本)分別佔銷售成本的96.2%、95.2%及95.3%。

採購成本高企不下,淨利率情況難以改善,百果園開拓大生鮮賽道的步伐並不順利。

從供應端來看,賣水果和賣菜看似相通,百果園的部分倉配設施可以直接共用,但百果園要實現從專注賣水果到賣菜,其中有天壤之別。

蔬菜比水果的種類更多,且主產區分佈有巨大差異,比如新疆盛產葡萄、桃李杏等水果,但各種葉類蔬菜卻相對稀缺。

生鮮主產區的高度分散、產地與銷地各不相同的利益關係……種種問題導致百果園入局大生鮮,幾乎需要重新建構採購體系,與不同的產地經紀人和經銷商談判,確定毛利、採購規模等細節,再採用配套鏈路運輸等。

而且,目前百果園的生鮮售賣主要依靠百果園APP和“百果園+”小程序,模式是次日到店自提,並且消費者只能通過APP或小程序首頁底部的“次日達”入口購買生鮮。

同時,據地歌網不完全統計,百果園售賣的生鮮SKU約爲300個,品類豐富度和銷售規模遠不及互聯網公司旗下的生鮮平臺,價格方面也不佔優。

在上海地區,作者發現,以產區爲山東的土豆爲例,多多買菜的售價爲2.99元/1000克、盒馬是3.59元/500克;百果園上的售價則爲10.99元/1000克。

再以山東濰坊的彩椒爲例,盒馬、叮咚買菜均有該產品,而百果園小程序根本不售賣辣椒。

分野明顯。

在水果領域,百果園深耕供應鏈20年之久才達到現在的水平;如今再入局大生鮮賽道,百果園幾乎需要重頭來過,一步步夯實生鮮供應鏈。

不過,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百果園在“多”“快”“省”的部分沒有核心競爭優勢,“好”的部分還需要深耕,在強敵環伺的生鮮賽道,留給百果園喘息的空間很小。

時間不等人,百果園想變成“百菜園”,異常艱難。